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二六章 信 (第2/2页)
倚重的臣子,倒也不用太担心失去威严什么的。 其实也是,他作为一个皇帝,自己国库里的存粮账面上就只有三十余万石粮食了,还不说这次赵全去能查出多少缺口出来。 自己一个皇帝,腰包居然不如一个十多岁的小儿? “那微臣下了朝之后便去贾家走一趟,问问是不是真囤了大量粮食。若是确有其事,臣自当嘱咐他们不可妄动这批粮食......” 正庆帝脸微红。 林如海这么一说,感觉就好像他们一伙人在密谋贾清的家业一般。 但是此时朝廷确实即将陷入难关,这个时候贾清撞上来,是不服也得服了! 当然,正庆帝从未想过豪夺,大楚皇室还窝囊不到这个地步。 他想的是强买...... ...... 凤藻宫中,元闲来无事正在写字,忽闻正庆帝驾临,连忙相迎。 “不必多礼。”正庆帝唤起了请安的元,直接走到外间炕头上坐下。 “皇上今儿怎么得空到臣妾这里来了?” 元亲自捧过来一盏茶,轻声问道。 “朕过来瞧瞧你。” 正庆帝随口道。自南书房议政之后,他本来是准备到御花园随意走走。 一边走着一边思索朝廷如今的数件大事,思来想去觉得最关键的地方还是要朝廷有粮。否则不但流民无法妥善安置,就连边关战事都有可能受到莫大的影响。 但是如今现实的况就是京城粮价颇高,至于关中、关东等受战乱之苦的地方那就更不用说了。 江南粮价到还相对稳定,但是又隔得太远。若是朝廷决定大肆从江南调粮,不说能调来多少,可以肯定的是江南之地的粮价立马也会飞涨。 思前想后,他还是觉得若是真如坊间所传,贾清等人囤积了大量粮食,那便好了。 至少贾清是勋臣,从他那里取粮就当他是为国分忧了,朝廷也不会落得一个与民争利的名头。 不过到底觉得这样“欺负”贾清,心里有所亏欠,便决定来元这里瞧瞧。 元听了正庆帝的话,脸上微微一笑,但是并未有邀宠之心,只是娴静的坐在另一头瞧着正庆帝品茶。 “皇上近来面色不太好,是否遇到什么为难的事?” 元见正庆帝面上似有愁苦之色,也为打破安静的局面,遂问道。 或许是元的端庄得体令正庆帝颇为满意,竟也不着急走,而是放下茶盏,回道:“还是前朝之事,如今前线正在打仗,到处都要用钱用粮。偏偏这个时候,又爆出一起子贪官污吏合伙盗卖太仓谷这个案子,着实可恨。” 正庆帝只是单纯的向自己的嫔妃发发牢而已,并未想过能从她这里得到什么解决良策。 元自然明白,她只道:“贪墨之事历朝有之,既然查出来,皇上只管处置了便是,也不必为此太过生怒。” 正庆帝点点头。 “不过,皇上既然说起钱粮之事,臣妾倒是有一事说与皇上。” “讲。” “皇上稍坐片刻。”元起,去自己书桌的抽屉里拿出一封信过来。 “这是臣妾之弟在临出京之前交给臣妾的,说是一旦皇上为粮食之事费心,便叫臣妾转呈给皇上。” “什么事他不能写成奏折呈上来,还弄得这般神秘?”正庆帝接过信来,只见上面正儿八经的写着四个大字: 陛下亲启 正庆帝便知道,这定然是出自贾清之手了。 “臣妾也觉得他这般做不甚合体统,但是奈何他交代的郑重,臣妾也没有机会劝止他,只得依他所言了。 不过他倒是说了,皇上只要看完了他的信,便能明白他的一片苦心了......” 元说着莞尔一笑。 “呵。”正庆帝也是差点气笑了,道:“那朕倒是要好好瞧瞧,他藏的究竟是一番什么样的苦心。” 说完拆开信瞧了起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