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0章 求和与求战(四) (第2/2页)
,刚进去没多久就听到一阵激烈的狗叫。很快,就有人举着火把追过来,这些人只能扭头就跑。 冬天的雪地里极冷,宋军追了一阵之后就不再继续追赶。完颜达他们仗着路熟悉,一直跑到第二天天亮,才跑到了山间的猎人小屋。这里有木柴,有木床。大家又累又饿,生了火之后就睡下。 被饿醒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时分,妹纸的老爹看着疲惫的众人,严肃的说道:“我们还是继续向山里走。这里还是不安全。到了深山里面的小屋才能安全。” 年轻人都没有去和宋军拼命的勇气,便认同了老爹的看法,他们烧了点热水喝下,接着就继续往山里头走。 宋军知道有漏网之鱼,但是此次收获很大。那些高丽仆从军一共斩首上千,他们都是被宋军解救回来的高丽人,对于女直人有着刻骨的仇恨。虽然打仗靠不住他们,干些杂活却很管用。譬如砍脑袋,宋军都觉得过于血腥,高丽仆从军则非常开心。这也不能说这帮人心里扭曲,他们可是眼睁睁看到自己的亲人被打死,还是被狼牙棒击碎天灵盖而死。经历了那样的事情,他们的心灵已经被扭曲。解决女直人对高丽人反倒是心灵的抚慰。 消息传回辽东军区,脑袋很快就会送回军区这边检验。验收的脑袋最终会修成京观,证明宋军的努力。数据加起来,宋军最近一个月已经解决了超过十万女直人。 “咱们军区要不要进军辽阳?” “这得官家同意才行。” “有没有听说朝鲜军区进军沈阳?” “天寒地冻,他们怎么可能打得那么远。” 辽东军区的众人在商量局面,就忍不住拿着朝鲜军区开涮。虽然话说的轻松,众人实际上也不那么轻松。当年大家夺回黄河以南的故地,不少祖上是河南地的军人都有重归故里的亲切感。夺回河北,这感觉就成了‘光复河山’的历史感。 现在这辽东地,华夏已经失去了600年。驰骋在这里的宋军的态度就只剩下‘剿’这一个字。大家所做的就如现在这样,砍掉的脑壳越多,功劳就越大。按照情报,几十万女直人分布在从辽东到松花江的广大土地上,宋军要做的就是彻底解决他们。光是这样的想象就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不说些开玩笑的话,剩下的就只有沉重的压力。 “有没有办法让女直投降?”终于有人提出了观点。这个问题随着电报送到了赵嘉仁面前。 兵部对这个看法颇为不满,赵嘉仁虽然对军中有这样的人道主义者感动,他也同样觉得有这样想法的家伙可以退役。如果这人因为这么一个建议而得到提拔,那对于奋战的军人会是什么暗示?早革命不如晚革命,晚革命不如反革命么? 赵嘉仁点点头,“这个人让他立刻退役吧。” 参谋长一听,立刻点头,“我们现在就去做。” “另外,对于那些奋战在一线的官兵,我觉得可以根据他们的战果采取些措施。”赵嘉仁说道。 兵部的拿着小本本赶紧记录,赵官家现在可不是什么仁君。 “干掉超过三十敌人,就可以正常退役。不受时间限制。我觉得有些战士并不太能接受这么惨烈的剿匪战。” “那现在退役的那位……” “他么!”赵嘉仁柔和的声音立刻就没了温情,“这样的就按照强制退役待遇。” 强制退役是针对那些被认为不适任,并且有很恶劣影响的军人采取的手段。得到了如此评价的家伙,首先就剥夺他们所有正常退役的荣誉,其次就是待遇降等。将官的待遇变成校官,校官待遇变成尉官,尉官降为士官。士官和士兵,统统只给发工资,并没有军属待遇。 方才的时候赵嘉仁还有点人道主义的感动,此时他的心情已经恢复到冷酷君主的立场,在残酷战争面前退让的立场就看着格外可恶。对这样的人,赵嘉仁再无一丝同情。 看赵嘉仁这样,兵部的人事处的趁势说道:“官家,我们觉得干脆让犯人到北方开辟吧。” 听了这个建议,赵嘉仁忍不住叹口气。在东北开辟,赵嘉仁第一个想起的就是北大荒的垦荒知青。那是多么伟大光荣正确的案例。而自己的开辟最后还是搞成传统的罪人发配边疆的手段。 想到这里,赵嘉仁就不痛快。他忍不住问道:“你们可有听说关于犯人从军的建议?” 兵部的众人都吓了一跳,连忙表示自己根本没听说过。聪明的家伙更是说道:“官家,军队乃是国之干城,岂容犯人玷污!” “哼!”赵嘉仁重重哼了一声。他心情不爽,就格外不能容下一些事情。他千辛万苦打造的军队若是再变成贼配军,赵嘉仁那是真的要杀人泄愤了。 “今年军队扩编吧。”赵嘉仁还是不想对犯人发配边疆的政策表达支持。有些东西一旦被冠以污名,那就极难洗刷。就如大宋军队这‘贼配军’三字,也是因为南宋其实灭亡了一次之后才得到了解决。 送走了兵部的人,赵嘉仁心中有许多负能量,干脆就先不见别人。正在排解着心中的不快,秘书进来说道:“官家,文天祥前来拜见。” “有请!”赵嘉仁心情登时就好了起来。不管文天祥有各种局限,至少在赵嘉仁心中,文天祥还算是有正能量的人。 文天祥见到赵嘉仁,立刻问道:“官家,我听闻有人说官家不准备与蒙古议和?” “你支持与蒙古议和?”赵嘉仁笑道。 “若是能议和,也未必是坏事吧。”文天祥素来说话很率直。 赵嘉仁并不讨厌这样的率直,因为文天祥这家伙出身豪富,又是状元,更因为他个性比较清高,并不愿意成为别人的利益代言人,所以文天祥这家伙便是说出什么来,就可以当做他的理念所在。赵嘉仁对于很多理念颇有容纳的雅量。譬如和平主义。 见到赵嘉仁不吭声,文天祥继续说道:“不过我也在想官家为何不答应,大概是因为我们夺回灵夏故地之后,蒙古人只怕不会议和了。” “不仅是灵夏故地。当年大汉的铁骑所到之处,我们大宋也要收回。那就有了很有趣的事情,和林是一定要拿下的。但使龙城飞将在,霍去病当年的龙城大概就是和林。蒙古大汗忽必烈会答应和林成为我们大宋领土么?”赵嘉仁笑道。 “和林。但使龙城飞将在!”文天祥叹道。他很快收回心情,问道:“我想问官家,难倒真的不能和平么?当年大汉打下那么大的土地,最后不照样没能坚持住。” “大汉虽然没坚持住,好歹是灭在自己人手中。晋朝倒是没有北边的那么多土地,最后什么下场。我大宋在北边连番失败,又是如何。这世间各种轮替,我大宋熬过这次关口,我觉得没有千年国祚,也能与周相比。所以大宋领土越大,就越没事。” 听赵嘉仁这么讲,文天祥也觉得自己有些孟浪。但是这样讨论大宋国祚,文天祥却发现自己好像有了点感觉,不少人提及大宋的战争与和平,文天祥感觉自己该说话。现在文天祥觉得自己好像有点明白为何不该说话。 “官家就准备把战争留到下一代么?”文天祥用了别人的说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