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九章:且徐行  (第1/1页)
    听过楚泽的回答之后,中年男子先是一愣,随后看向陆接舆,发现老人正乘着他不注意,迅速用手捻起一块鸡rou,囫囵吞枣般的放进了嘴里。    种师道板着脸问道:“陆老头,这些话该不是你教的吧?”    陆接舆咽下口中的白斩鸡,迅速摇头道:“这话可不是我教的,说起来我与殿下相遇也不过月余,而殿下跟着我也不是来学‘儒家’治国大道那一套的。”    种师道再度开口道:“当真?”    老人点点头,“当真。”    一双筷子重重落下,打在手背上,发出清脆声响。    老人倒吸了一口凉气,连忙把手往回抽。    “种师道,你竟然对一个老人下如此重手,简直是衣冠禽兽,丧尽天良!”    老人恋恋不舍的看了一眼桌上的白斩鸡,一脸的痛心疾首。    中年男子不为所动,转头看向坐在身旁的楚泽,忽然伸出自己的右手,拍了拍少年的肩膀,轻声道:“吃菜吧。”    楚泽咧嘴一笑,拿起面前的筷子,重重点头,“嗯!”    ……    东海之滨,一路北上,便是大齐最北的东海道碣石州,最为靠近当年幽燕朝的地方。    石子川,白龙滩,碣石山,剑庐城最为出名的三个地方。    原先剑庐城不叫“剑庐”,而是名字听起来很是普通的潮头城。    但自从二十年前,一个叫做张鸦九的剑客横空出世,潮头城也变得不再普通,而且顺势摘下了“潮头”二字,改成了“剑庐城”。    其中的意思也再明显不过,就是为宣扬剑仙张鸦九曾在此筑庐生活过一段时间。    而剑庐城最出名的那三个地方,也都是借着这位剑仙的名号给人安上了“剑仙遗迹”的称号。    于是,那个原本已经被人遗忘在东海之滨的潮头城,摇身一变成为了“剑仙故居”,顿时吸引到江湖上无数的剑客豪侠前来。不过二十年光景,剑庐城就成为了人族最负盛名的几个剑道名城。    今日恰逢中秋,剑庐城更是人头攒动,飞剑破空声,叫骂约战声,甚至打斗声都不绝与耳。    洗剑楼,剑庐城中的第一的酒楼。    这间酒楼在剑庐城改名之前就已经存在,要不是遇上这样的大机遇,恐怕早就倒闭关张了。    酒楼人来人往,谁也没注意到有一位身材修长的中年男子,带着一位少年走进了酒楼之中。    站在柜后的掌柜头也不抬,粗声粗气道:“对不起,本店楼下的座位已经满了。”    少年立刻争道:“胡说,我怎么还看见有人上去了?”    掌柜手指如飞,拨弄着手指的算盘,连话都不打算回答。    少年气的双颊绯红,就想要伸手一拍桌子和这个掌柜理论,不料却被一只宽厚白皙的大手拦住。    身材修长的男子拦住少年之后冲着掌柜微微一笑,旋即从袖子里掏出一小方私印,放在柜上,轻声道:“不知此物能否让我师徒二人坐上一张桌子,便是楼下的亦可。”    站在高柜背后的胖掌柜约莫是觉得眼前的两个家伙实在烦人,不耐烦的抬头扫了柜面一眼,便看到了男子放在桌子上的那方用鸡血石雕刻的小印。    小印看起来有些年头了,给人一种棱角圆润的感觉,而小印之上只阳刻了一个“洗”字。铁画银钩,笔锋锐利,隐隐有剑意横生。    掌柜的起先还未反应过来,只是觉得这样一方造型朴实的小印颇为好看,但当脑海之中的某句叮嘱浮现之后,这位胖掌柜忽然脸色大变,一下子汗如浆出。    胖掌柜颤颤巍巍的从袖子里掏出一块丝绸手帕,抹去额头上渗出的汗水,随即大喊道:“徐七!徐…徐七!”    拥挤的大堂里,一个肩上搭着快白巾的小二,灵巧的穿过人群,一路小跑到了柜台之前。    “带这两位贵客上四楼,开那间‘浅水’。”胖掌柜一边嘱咐着眼前的年轻人,一边不时用眼角的余光忐忑瞄向眼前的二人。    徐七听到掌柜的说话之后先是一愣,随后冲着身旁的两人笑道:“二位,四楼有请。”    男子收回手中的这方小印,微微颌首,迈开步子,跟在了徐七身后。    先前被男子拦住的少年眼神中充满了好奇,低声问道:“师父,这是怎么回事呀?原来你真是从剑庐城出来的……”    随着少年和男子走远,大堂内吵杂的说话声逐渐掩盖住了少年的声音,站在高柜背后的胖掌柜脑海之中,仍旧是当年洗剑楼原本的大当家将酒楼交给他时说的那番话。    “若有一天,有人持一枚鸡血石雕刻的‘洗’字印前来时,见印如见我,他想要什么,你就给什么,哪怕是整座酒楼都行。”    酒楼之中,只有几人知道,当年洗剑楼的大当家原本也是一个剑客,而且与那姓张的剑仙有过交集,掌柜恰好就是其中之一。    望着男子的身影消失在二楼拐角,胖掌柜这才长出了一口气,喃喃道:“浅处无妨有卧龙,这回难不成真的是龙归位了……”    ……    妖族铁蹄扣关,周山倾倒,大周覆灭,而春秋至。至今儒家都把春秋这几十年,称之为“大不义”。    有人与乱世中覆灭,就有人在乱世中崛起。    修行者如此,一个王朝国家亦是如此。    当年楚江以北,除去名存实亡的大周之外,其余九国里,名声最显的不是号称“夏刀天下绝”的大夏,也不是拥有“稷下学宫”坐镇的大齐,而是处在四战之地的北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