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章 突然之变  (第1/1页)
    向学之心,虽九死其犹未悔也!    这一刻,贾琮瘦弱的身影,在众人眼中却是那样的震撼。    也那样的,引起共鸣!    堂内官员除了贾政外,悉数为科甲出身。    不管后来在官场上打磨成了什么样,但当初,哪一个不是抱着虽九死其犹未悔之心在读书?    若无此心,焉能在科举一道杀出一条登天之路来!    而至此,其向学之心犹未悔也……    只是,若是一个三四十岁,饱经磨难的书生说出这番话,虽震撼却也不算什么。    可一个十岁的孩童,能铿锵有力的说出这番话,并且还如是说,如是做,就极难得了。    “到底是脚丈万里河山,见过无数求学稚童的牖民先生,目光如炬啊!”    曹永一边打量着贾琮,一边感慨道。    李儒也点头道:“有此向学之心,何愁前路不明?”    宋岩一直注视着贾琮的动静,老眼中目光锐利,一直等曹永、李儒说罢,贾政又谦虚过,指点贾琮谢礼后,他方收回眼神,缓缓道:“资质、心性俱佳,不枉牖民先生之赞。    不过……”    宋岩话音一转,沉声道:“外面如今许多人都称吾为旧党,也有许多人称呼吾为清流。    相比之下,老夫宁愿自认旧党,也不愿就清流之名。    汝知何故否?”    旁人不知宋岩为何忽然对贾琮说这些,但他说的内容,已经有些惊世骇俗了。    虽然朝廷新旧党争已然愈演愈烈,可少有人敢在明处自认新旧党派的。    经前宋七百年,党争之事,已经臭了大街。    “党争亡国”四字,深入民心。    宋岩却直言不讳道:“因为旧党不过是守祖制,为政稳,治大国如烹小鲜。    可清流之辈,却多好作惊世之大言,哗然于众,以为扬名升官之阶。    为逐名利,而昧初心。    糟践了“读书人”三个字。    吾不取也。    汝可知,吾此言何意乎?”    听闻此言,诸人愈发摸不准头脑。    分不清宋岩到底是相中了贾琮,还是在讥讽敲打他……    这番话,着实不该对一初见的少年说吧?    连曹永和李儒二人都微皱起了眉头。    宋岩此举,太过突兀,也言之过深。    非礼也。    然而贾琮却眼睛陡然明亮,目光有些骇然的看向上方。    与宋岩那双老眼相对后,他读懂了老人眼神中的意思,忙撩起衣襟前摆,大礼跪拜道:“学生贾琮,谨记先生教诲。”    “喔……”    “哇!”    这突然之行,让荣禧堂内响起了一阵压抑不住的哗然声。    许多人看疯子一样看着贾琮,想攀高枝想疯了吧?    就这么三言两语,是褒是贬尚不可知,就死皮赖脸的去拜师?!    许多贾家人甚至觉得面皮臊的慌。    连贾政等人都是一怔,然而再看向另一当事人时,却又是一个意外……    宋岩面上,非但没有丝毫受忤的怒意,反而流露出淡淡的欣慰之色。    至此,众人无不惊讶乃至惊骇!    这是怎么回事?    大家好方……    “哈哈哈!”    正这时,宋岩挚友曹永忽然反应过来,大笑起来,连声道:“好,好,好!    松禅公真真是……    真真是出人意料啊!    甫一见面,就指点人家大道之向。    传道、授业、解惑,三者为一,则成师也。    这稚子,也果然好天资。    吾等尚未明了,他便已经反应过来。    不错,真真不错!”    众人闻言,这才明白过来。    旋而恍然大悟。    读书人相交,最忌交浅言深。    即使长辈,初次见面,也不可兀然指点。    否则,难免有倚老卖老之嫌。    非君子所为也。    然而方才宋岩所言,已经不是一般的深了。    连他的处世之道都说了出来,这显然非同一般。    之前贾政、赵国梁之流,其实心里都觉得宋岩所言不妥。    可却不好说什么。    如今再看来,却是极有深意。    难为贾琮这么点大,就能如此迅速的反应过来。    只是……    怎会如此?    其实曹永和李儒都有些诧异,难道就因为牖民先生看好,宋岩这当朝大司空,就要收人为弟子?    是不是太儿戏了些……    这个时代,收入门下弟子可不是什么小事啊。    尤其是宋岩这般,主动收人为弟子,那就不是什么记名弟子了,而是正儿八经的入室弟子。    天地君亲师,人伦五常也!    师的地位,并不比亲族低。    甚至,在官场上许多师生弟子的关系,更重于父子。    这样重大的事,宋岩只看了一眼就定下来了,有谁见过初次见面就收干儿子的么?    匪夷所思。    众人自然而然的,再度将缘由放在了孔传祯身上。    然后就认为,全是贾琮走了狗屎运,入了孔国公的眼,孔传祯才会托付宋岩收了贾琮为弟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