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六十八节 秦核舟又略懂了  (第1/1页)
    “哪里不服众了?许多博物馆都陆续使用柿蒂纹,除了一些顽固学者强行反对,柿蒂纹基本上已经盖棺定论了。”    副组长王青剑眉一竖。    关于柿蒂纹的命名,已经不存在困扰了。    京华第一学府的梁理教授和李坚教授,这两位泰斗级学者,已经用大量的研究资料和科学推论,为其命名。    一切的考古出土,与残留的资料,都将真相指向柿蒂纹。    ……    “但我觉得过于草率。”    “刘教授,无论何种研究,都必须讲求证据,你要说出一二三五六出来,才可以让人信服,否则,就会被视为捣乱。    梁教授和李教授难道是依靠直觉吗?还不是依靠海量的资料与成百上千的考古文物,遵循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才得来的结论!”    王青皱起眉头,显得有些不耐烦。    这个刘教授,什么论证论据都拿不出来,却一直反对金陵博物馆提前给文物换上柿蒂纹的命名。    这让王青极其不愉快。    你既然反对,就要说出反对的理由啊,空口无凭!    刘教授沉默了。    根据他多年的研究经验,加以直觉来判断,柿蒂纹肯定不是真实的名字,可一时半会儿,刘教授也找不到驳斥的证据,只能不停叹息。    ……    此时。    秦淮推门进入。    学者们回头看向门外,当看到一张年轻的面容,神色却是有些一言难尽。    对于这位唐馆长三顾茅庐请过来的组长,他们不知该如何形容。    一方面……    秦淮曾经有过一篇重量级的论文——三星堆青铜文化中的巨物崇拜。    那一篇文章,为三星堆青铜文化的研究,打开了一个新的方向,也让许多难以解释的现象,得到了佐证。    毫不夸张的说,仅仅是凭借那一篇论文,秦核舟在考古学界,就有不低的地位。    但另一方面,这位组长,却是没有半分责任感!    整整六年,来金陵博物馆监督文物修复组的时间不超过二十天。    宛如文物修复组的贵客一般。    “秦先生。”    众人礼节还是没有落下。    “你们好。”    秦淮则是悠悠然来到会议桌前,观看文物修复组,还有文物研究专家工作。    ……    “秦先生知道柿蒂纹吗?对柿蒂纹,有什么标新立异的见解?”    作为付组长,王青有心想要套出秦淮对柿蒂纹的看法。    秦淮,是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呢,或许没有。    但没有关系,没有就没有嘛。    如果随便一个问题,秦淮都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那也太恐怖了!    术业有专攻,秦淮工作的重心,可不是研究青铜器上的纹饰!    果不其然。    对于王青的询问,秦淮神情颇有些茫然。    柿蒂纹?    什么柿蒂纹?    有这种纹饰吗?    秦淮在脑海中,将所有他了解到的纹饰全部勾勒出图形,尔后与柿蒂二字一一匹配,发现并没有柿蒂纹。    “柿蒂纹是什么类型的纹饰?新出土文物上出现的吗?”    和专家组们不在一个服务器的秦淮,极其认真的抛出心中疑惑。    几位专家面面相觑。    不是吧?    秦核舟连柿蒂纹是什么纹饰都不知道!?    而且还说出新出土文物上的独特装饰这种低能的话?    专家们强行憋住笑意。    文物修复师不知道柿蒂纹,就像初中生不知道一加一等于二,说出来是会让人笑掉大牙的啊!    秦淮不知道,也要不懂装懂才对……    ……    “能否解释一下?”    见几位学者神色古怪,秦淮颇为疑惑。    嗯……    几位学者心照不宣的对视一眼,抱着看破不说破,人艰莫拆的心态,将一张图稿,递给秦淮。    秦淮瞥了一眼,恍然大悟。    “这就是柿蒂纹?”    嗯……    嗯……    十几位学者无言以对。    难为秦核舟还能如此淡定……定力非人啊,换做其它学者,早就老脸一红了。    “这个我倒是看过,而且汉服热爱着喜欢添加这一种纹饰,不过谁给她命名为柿蒂纹呢?考证颇为草率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