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0747章 音韵书籍的重要性 (第3/3页)
。等到成书的时候,各地蒙学也就可以跟着建立起来了。 一应花费,暂时有国库所出。 国库若是不够,可以奏请朕,朕会调派内库和一字交子铺的钱财做支持。” 王曾缓缓点头。 寇季在一旁笑道:“官家,臣要的人……” 赵祯正色道:“朕回头就会将太学和国子监的音韵博士们派遣过去。若是还不够用,朕就昭告天下,请所有精通音韵的人入京。” 寇季道:“那臣就静等官家佳音了。” 一应事务谈妥以后,寇季就离开了皇宫。 此后一段日子,寇季都在为编著音韵书籍和翻译大食书籍的事情忙碌。 对外战争的事情,走的是枢密院,所以满朝文武并不知晓。 王曾也没有出去乱说。 所以安南军进入交趾的事情,也没有几个人知道。 权知开封府陈尧咨被调离汴京城的时候,倒是引起了一些动荡,但动荡不大,满朝文武关注了几日,也就不再关注此事。 跟陈尧咨一起离开汴京城的,还有从巴格达来的那一批人。 赵祯已经答应了准许他们的军队通过大宋赶往交趾,他们的心思早已飞到了交趾,自然没心思再在汴京城待下去。 寇季苦学了一日的大食文,刚刚走出书房伸长了一个懒腰,寇忠就晃晃悠悠的出现在了寇季面前。 寇季略微愣了一下,问道:“忠伯,你有事?” 寇忠缓缓点了点头,却没有说话。 寇季会意,引领着寇忠进了书房,坐定以后,寇忠沉声道:“少爷,西边那边来信了。那些蛮子的消息打听清楚了。 那些蛮子一共有五万人。 其中两千多人没有舌头。 还有两万多装备齐全的兵马,剩下的大多都是奴隶。” 寇季听到这话,若有所思。 寇忠口中的蛮子,就是巴格达过来的那些大食人。 寇季早就猜到了大食人的数量不少,没想到足足有五万人。 其中居然有两千马木留客。 通过他们的数量,寇季大概可以判断出,那个叫格格巫的少年人带来的,应该是哈里发手下的一部分精锐。 毕竟,哈里发已经沦为了傀儡,手里能调动的兵马不多,能调动的马木留客就更少。 他能派遣两千马木留客跟随着少年人一起到大宋,就说明他对少年人此行的期许很大。 不过,寇季并不在意此时。 他已经决定了将少年人还有他手下的人丢到交趾。 他们能不能从交趾那个泥潭里挣脱出来,那就得看他的心思。 毕竟,交趾随后可不止有他们和交趾李朝的兵马,还有大宋的安南军,以及趁机打秋风的曹利用。 寇季思量了一会儿,对寇忠道:“蛮子有五万人,只调遣了三千入交趾,剩下的四万七千人屯驻在西域边陲,他们不动还好,动起来是个麻烦。 你派人告诉张元一声,让他密切的盯着那些蛮子。 一旦那些蛮子有异动,立刻告知给我。” 寇忠缓缓点了点头。 寇季又道:“你再派人去找一趟曹利用,让他通过海商,跟交趾李朝的人接触一下。随后交趾的人一旦和那些蛮子开战,需要精良兵甲的话,我大宋可以提供一些,但他们必须给我们足够的好处。” 寇忠再次点头。 寇季不再多言,寇忠退出了书房。 寇季在寇忠走了以后,略微沉吟了一下,“回头应该给陈尧咨去一封信,让他告诉安南军,让他们动用他们的关系,从山林里再引一些人出来。 他们三方大战,曹利用和陈尧咨在一旁盯着,战争肯定会一直打下去。 我大宋的军备,不愁卖。 必要的时候可以涨涨价,将他们搜刮个干干净净。” 心黑的寇季,在交趾的战事还没有彻底打响以前,就已经开始算计安南军、交趾李朝、大食人的钱袋子了。 有陈尧咨和曹利用率领着兵马在一边盯着,他们注定要被寇季压榨,根本不可能反抗。 交趾的战事,悄无声息的打响,在大宋没有一点儿波澜。 如今大宋百姓们的目光,都停留在朝廷修书上面。 时间进入到了四月份的时候。 赵祯下旨,召集天下懂音韵的大儒们入京,直言要编著一本福泽百代的书籍。 大宋各地的大儒们,经不住诱惑,一个个纷纷赶到了汴京城。 他们在贾昌朝口中了解到了音韵书籍成形以后的作用以后,毫不犹豫的投入到了音韵书籍的编著当中。 诚如寇季所言,编著音韵书籍,绝对是一个福泽百代的事情。 一帮子大儒们根本经不起这种名留百代的诱惑。 一个个不遗余力的帮着朝廷编撰音韵书籍。 有呼朋唤友的,有贡献出自己藏的一些音韵书籍的。 每个人都想尽办法为编撰音韵书籍出一份力,只为在音韵书籍成书的时候,在上面留下一个名字。 编撰音韵书籍的事情,根本不需要寇季出多少力。 他只是偶尔过去,将自己知道的一些音韵知识,传播给贾昌朝等人。 然后帮他们解决一些遇到的麻烦。 贾昌朝等人,在寇季的帮助下,那是进步神速。 瑞圣园内的牡丹园,俨然变成了一个热火朝天的研究场所。 那些返回了汴京城的新科进士,看到了瑞圣园内的盛况以后,一个个直发愣。 “别看了,他们有他们的差事,你们有你们的差事。” 寇季站在瑞圣园门口招呼了一声,正盯着牡丹园方向发愣的新科进士们在缓缓回神。 寇季领着他们进了兰园。 里面早有几个懂大食文的官员在等候。 寇季领着新科进士进入到了兰园殿堂内以后,让人封上了门。 新科进士们一脸懵。 寇季盯着他们郑重的道:“此前我一直没有向你们透露我们具体要做什么。如今诸位已经返京,那我也应该将实情告诉诸位。 在告诉你们实情之前,有一件事我必须叮嘱你们。 那就是你们无论在这里做什么,对外都必须宣称,你们是在修订史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