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895章 说打就打,一点也不拖沓 (第1/3页)
那文官干巴巴一笑,“兴许是山高路远,耽误了一些日子。” 寇季面色微微一冷,“你去鸭绿江边上看一看高丽用隋唐将士尸骸筑造起的京观,你就不觉得高丽山高路远了。” 文官脸上的笑容一僵。 寇季冷声问道:“可是高丽王亲自来访?” 文官赶忙道:“正使是高丽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姜邯赞,副使是高丽鸿胪寺卿崔东浩。” 寇季脸色更冷,“连一个皇族都不派,只派了一个鸿胪寺卿。高丽王王钦这是看不起我啊。” 文官一脸尴尬的道:“听说高丽王身染重病,许多政务都是朝中大臣在处置,处事难免有失妥当。” 寇季皱起了眉头,盯着文官道:“你在帮高丽王分说,拿了对方什么好处?” 文官吓了一跳,急忙道:“下官可半点好处没有拿。下官只是就事论事,您要是不喜欢听,下官可以不说。” 寇季眯起了眼,“那就别说。” 文官赶忙垂下了头。 寇季冷声道:“带他们来见我。” 文官赶忙答应了一声,离开了城主府正堂。 没过多久一个,文官带着一群人,到了城主府正堂。 为首的是一个年龄足有八旬的老者,走起路来一晃一晃的,似乎一阵风就能吹倒。 在老者身旁,跟随着一个三旬的中年,四方脸,留着一嘴的山羊胡,略显清瘦一些。 在他们身后,跟着一大帮的随从,抬着许多箱子。 寇季隔着老远,瞥了一眼,便知道了他们的身份。 那个老者,必然是高丽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姜邯赞,那个中年必然是高丽鸿胪寺卿崔东浩。 寇季之所以能轻易判断出二人的身份,是因为他对姜邯赞此人有些了解。 此人在中年的时候,曾经在高丽的龟州,大破辽军,被高丽人誉为民族英雄,吹的很玄乎。 千百年以后还在吹的那种。 高丽人将他当成了民族英雄,寇季却很难高看他一眼。 因为这样的人,大宋能凑出一个满编营。 其中还不算种世衡、狄青这一类的大将军。 他只不过是击败了辽国一次小规模进攻而已。 敷出的代价就是辽皇耶律隆绪派人不止一次去高丽报复,每次都是斩首万余,其中一次还将高丽给杀穿了,一直杀到了高丽都城开城。 而高丽人在史料上,对此人的战绩大吹特吹,对辽国随后数次杀的高丽毫无还手之力,只字不提。 寇季平静的看着姜邯赞带着高丽人一步一步的进入到了城主府正堂。 姜邯赞在入了正堂以后,就甩开了搀扶自己的人,一步一动的走向了寇季。 崔东浩亦是如此。 倒是他们带的那些高丽女子,一个个用袖子遮着面孔,迈着小碎步跟随在他们身后。 姜邯赞一行人在进了正堂以后,依照礼节对寇季一礼。 “高丽使臣姜邯赞,参见大宋枢密使。” “高丽使臣崔东浩,参见大宋枢密使。” “……” 寇季不咸不淡的道:“起来吧。” 姜邯赞起身以后,盯着寇季,深吸了一口气,沉声道:“寇枢密不着官服,是不是有些失礼?” 寇季眯起了眼,盯着姜邯赞道:“你在质问我?” 姜邯赞沉声道:“不敢!” 寇季冷哼了一声,“我派人去招降高丽王王钦,他为何不亲自前来?” 姜邯赞瞬间瞪起了眼,“我王只会见大宋皇帝陛下,若是大宋皇帝陛下亲临,我王自然会亲临。” 寇季乐了,“也就是说我没那个资格见王钦?” 姜邯赞咬牙道:“还请寇枢密注意言辞,我王名讳,不可轻呼。” 寇季似笑非笑的道:“是吗?” 姜邯赞盯着寇季,没有言语。 寇季见此,失去了跟姜邯赞斗嘴的兴趣。 嘴上逞能真的一点意思也没有。 大宋以前面对辽国,就只会嘴上逞能。 虽然嘴上占着便宜,可行动上却一直乖乖给人送岁币。 所以嘴上逞能真的一点意思也没有。 直接用行动说话。 能爆锤的情况下,坚决不斗嘴。 寇季盯着姜邯赞淡淡的道:“说说吧,高丽王可愿臣服于我大宋?” 姜邯赞沉声道:“我高丽愿奉大宋为宗主国。” 寇季点了点头道:“既然高丽愿意臣服于我大宋,那就谈一谈岁币吧。” 姜邯赞愣了一下,沉声道:“我高丽每一岁会派人送贡品到大宋。” 寇季淡然笑道:“我说的是岁币,而不是贡品。你高丽除了贡品以外,还要向我大宋献上岁币。” 姜邯赞迟疑了一下,没有言语,反而看向了高丽鸿胪寺卿崔东浩。 崔东浩缓缓上前,盯着寇季道:“寇枢密,我高丽地处偏远,国土远不及大宋万分之一,国民更是如此。 每一岁能凑足上贡给大宋皇帝陛下的贡品,就已经搜空了国内的一切。 若是再加岁币的话,我高丽恐怕拿不出来。” 寇季听到此话,瞬间露出了一个灿烂的笑容,“那就是没得谈了?没得谈了好,我这个人就不喜欢谈。” 姜邯赞和崔东浩听到此话,心跟着颤了一下。 他们二人可不是什么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 寇季的凶名他们很清楚。 就是因为忌惮寇季的凶名,高丽王王钦在接到了寇季招降文书以后,立马派人过来交涉。 “也不是没得谈……” 眼看着寇季要再次开口,崔东浩赶忙开口。 寇季闻言,脸上的笑容一僵,有些无趣的道:“那就是说,你高丽愿意向我大宋缴纳岁币?” 崔东浩咬牙道:“对……” “多少?” 寇季追问。 崔东浩缓缓伸出了一只手,“五万贯!” 寇季脸一瞬间就冷了,“五万贯?打发叫花子呢?” 崔东浩刚要开口。 寇季就冷冷的道:“五百万贯我倒是可以考虑一下。” 姜邯赞和崔东浩惊恐的瞪大眼。 五百万贯?! 你还真敢说。 你知不知道我高丽一年的税收也没有五百万贯?! 你大宋地大物博,当年向辽国缴纳岁币的时候,也不过几十万贯而已。 姜邯赞几乎毫不犹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