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935章 毛病都是惯出来的 (第1/3页)
政事堂的三位都表态了,其他的文臣自然也纷纷跟着表态。 武臣们那边犹豫了许久,最后也跟着表态了。 最终,满朝文武中有近八成赞成李昭亮封王。 赵祯见此,思量了一番,道:“即使如此,那就劳李爱卿去西域了。” 李昭亮能说什么? 能拒绝吗? 不能拒绝。 因为他迟早会被封王,现在拒绝了,被赵祯惦记上了,下次获封的时候,封地有可能更差。 大宋并不是没有比青塘和元山部交汇处环境更恶劣的地方。 比如大宋极东的位置,曾经的韦室盘踞的疆土外,就是一片环境十分恶劣的地方。 “臣李昭亮,愿为官家万死不辞。” 李昭亮一脸郑重的躬身道。 既然必须答应,那话自然也要说漂亮。 赵祯满意的点了点头,吩咐道:“中书舍人,草诏,封李昭亮为西山郡王,封地为那曲……” 那曲是青塘和元山部交汇处的一处青塘疆土的地名。 李昭亮在听到了赵祯的话以后,恭恭敬敬的道:“臣李昭亮,领旨谢恩……” 赵祯抚手,“平身……” 李昭亮直起身以后,赵祯又道:“中书舍人,草诏,迁永宁军大将军陈尧咨为兵部尚书,封秦国公,爵列一等……” 陈尧佐代替陈尧咨谢了恩。 赵祯宣了一声散朝。 又补充了一句。 “四哥留下……” 满朝文武见赵祯留下寇季有话要说,一个个识趣的离开了垂拱殿。 垂拱殿内就剩下了赵祯和寇季,以及伺候在一边的陈琳的时候,赵祯吩咐陈琳给寇季取了个凳子,等寇季坐定以后,赵祯才缓缓开口。 “四哥,朕最初定下的是陈尧咨,四哥知道此事。为何四哥今日在朝堂上提议让李昭亮去那曲?” 寇季坦言道:“臣最初并没有觉得什么不妥,可后面仔细思量了一番后,察觉出了不对。 陈尧咨固然有百步穿杨之能,可陈家却是书香门第。 家中子弟多习文,少习武。 他若是活着,坐镇那曲还行。 他若是亡故,陈家那些书生,恐怕守不住那曲。 李家就不同。 李家乃是将门世家,家中子弟多习武,又精通兵法。 族中的族人,大多也会一些武艺。 他们若是去守那曲,才能保我大宋边陲安定。” 赵祯思量了一下寇季的话,点头道:“元山部吸纳了青塘人和黑汗人,实力必然暴涨。确实得派遣一个能征善战的去防着元山部。 还是四哥想的周到。” 寇季笑着道:“官家言重了。” 赵祯一拍大腿道:“那此事就这么定下了。不过朕看李昭亮似乎有些不情愿,私底下必然会找上你。到时候你好好跟他说说。” 寇季点头道:“臣明白。” 赵祯继续道:“四哥出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已经三个月有余了,三个月内,没有半点动静,民间现在议论纷纷。 四哥打算什么时候动手?” 寇季笑着道:“臣在等枢密院募兵和地方抽丁结束,也在等刘亨返京。臣若是现在动手,那枢密院募兵、地方抽丁,恐怕就不好办了。 刘亨返京,若是带回了不好的消息。 那朝廷势必要和交趾一战。 到时候肯定要准备兵事。 政务上,怕是就要半途而废了。” 赵祯缓缓点头,道:“朕最近一直盯着税务司那边。经过范仲淹不懈努力,税务司又拿下了四个府的收税权。 如今已经达到了十个府。 随后只要徐徐图之,应该能拿下更多。” 寇季沉吟着道:“还不到一半,范仲淹任重而道远啊。” 赵祯点头道:“此事没办法摆在明面上,只能暗地里进行,时间自然缓慢。” 寇季道:“等我们回头腾出了手,着重处理此事。” 赵祯赞同的点头。 君臣二人闲聊了一会儿,寇季出了皇宫。 回到政事堂以后,刚进了公房,像是咸鱼一样躺下,王曾再次找上了门。 “寇相爷今天又打算出工不出力?” 王曾对寇季如今的办差方式很不满。 寇季瞥了一眼王曾,不咸不淡的道:“我的作用,今天你在朝堂上不是看到了吗?你们解决不了的问题,我自会出面。 你们能解决,我还出面做什么?” 王曾瞪了寇季一眼,“你有那么多大事要做,现在不做,难道等老了以后再做?到时候我怕你有心无力。” 寇季挑着眉头道:“是不是所有人都觉得我出任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后,就要做大事?我难道就不能待在这个职位上养老吗?” 王曾恼怒的道:“我又不是外人,你用得着用这种话搪塞我吗?” 寇季见王曾生怒,干巴巴笑道:“该出手的时候,我自然会出手。只是现在还不是时候。” 王曾凶巴巴的瞪着眼,道:“我就怕我等不那个时候。” 寇季笑着道:“快了快了……” 王曾冷哼了一声,从袖口拿出了一个奏疏,递到了寇季面前,没好气的道:“李迪递上来的,我和蔡相解决不了,你看看。” 寇季顺势拿过了奏疏,略微扫了几眼,愕然的道:“河西府需要的官员,还没有解决?” 王曾道:“朝野上下能抽调的人,已经全部抽调到辽地。如今辽地尚有近三千多官位空缺,那还能抽调出人手给李迪。” 有些话寇季知道,所以王曾没说。 如今大宋,官员真的是十分紧缺。 辽地有近一半的地方实行着军管,对官员的需求量直线下滑,就这,辽地的官员还有三千多空额。 寇季沉吟了一下道:“你下朝以后,去各府转转,看看各府的子弟和门客,看看有没有能执事的,劝一劝,让各府放人去河西和辽地。” 王曾叹了一口气道:“此前我就去劝过,根本没有任何作用。” 寇季冷哼了一声,道:“府上有人才,却不愿意为国所用,一个个还在官家面前自称忠勇,他们算哪门子忠勇。” 王曾沉声道:“他们留着那些人,也是为了让他们参加科举,走正堂的路子入仕。” 寇季淡淡的道:“那你去告诉他们,他们若是不拿出一半人的话,那他们家里的门客和弟子就别想参加科举了。 让他们好好的留在各府上蹉跎岁月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