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落日圆_二百一十一、廷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二百一十一、廷议 (第3/3页)

想把这个刺头留在身边,可架不住毕士安等人的反复劝说,又值国家危难之际,只得起用寇准,但却以毕士安为寇准的顶头上司,有了毕士安老好人的周旋,寇准便不会直接与他起冲突。

    有了如此安排,便即刻下旨召寇准进京。

    赵恒本欲在朝堂上商量迁都之事,隐隐约约地说出来,话刚出口,就遭到许多大臣的反对。

    赵恒说:“汴梁地势低洼,平坦无险可守,又常被水患,实在不是建都之地,太祖建国之初,也不欲建都于此。”

    王旦说:“皇上,你可知道太祖为何最后还是定都于此?是因为汴梁有水,利之便,漕运方便。为什么汴梁城现在这么繁华,也是得益于水利之便,天下货物通过漕运,汇聚京城,物阜民丰,国家才能兴旺发达,皇上,为何要舍弃如此膏腴之地去就穷乡僻壤呢?”

    赵恒说:“朕只是想多听一听大家的意见。”

    王继英说:“皇上,现在应该先考虑如何亲征退敌,而不是迁都避敌,让天下人失望。”

    赵恒沉默不语。

    枢密副使陈尧叟说:“其实迁都也未尝不可,皇上说的也是实情,汴梁虽好,但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少了雄霸之气。天下岂只有汴京为富庶之地?像成都不也是沃野千里,水利方便。”

    王旦说:“你休提成都,成都虽好,可一旦入川,就没有回头之路了,几个入川的君王能出来称霸天下?”

    王继英说:“说得对,刘皇叔英雄盖世,又有卧龙凤雏为他出谋划策,五虎上将为他披坚执锐,可最终偏安一隅,只能悒悒病死在白帝城,望东北而悲叹。”

    陈尧叟不能回答。

    赵恒说:“好了,这事不要再提了,朕有些累了,今天早朝就到这里,王继英,你留下来,朕有话要问你。”

    散朝之后,王继英跟着赵恒来到后宫,走进御书房。

    这是一个非常典雅的房间,窗明几净,四壁悬挂着几幅名人字画,靠近窗户的地方摆着一个紫檀木书案,书案前面,摆放着一个盘龙青铜鼎,旁边置一香炉,nongnong的檀香正从那里飘出来。书案后面挨着墙壁是一个硕大的占了整整一面墙的书柜。书柜的一旁,摆放着一张紫檀木茶几和两把红木椅子。

    赵恒让王继英在椅子上坐了,自己则在书案后面的一把交椅上坐下,令内监端来茶水。给了王继英一杯,自己端起一杯,啜了一口,说:“王卿家,看样子,你在瀛州受累了。”

    王继英说:“说实在的,臣能活着回来已经是万幸了。”

    赵恒说:“卿给朕说说,我们到底能不能打退契丹人?”

    “能,当然能,”王继英说,“只看皇上有没有这个决心。”

    赵恒说:“王爱卿,这里没有外人,你跟朕说,朕有几成把握?”

    王继英想了想说:“最起码有七八成吧。”

    赵恒不做声,端着茶杯,望着香炉里袅起的青烟。

    王继英说:“皇上担心什么呢?”

    赵恒回头看了王继英一眼,说:“我军几十万大军都没有挡住契丹人,朕去了真的有用吗?”

    王继英说:“边关的几十万大军,都怯懦不肯出战,各自保存实力,结果使得契丹大军长驱直入,其实,并不是我军无能,只是将帅太贪生怕死了。”

    赵恒说:“今年是个多灾之年,各种异象预示着今年的不顺畅。”

    赵恒说罢,仍旧看着香炉,眼里露出惶恐和无奈。

    王继英说:“皇上不要太相信那些异象,所谓天生异象大都是无稽之谈,怪诞邪说不足为论。”

    赵恒没有说什么,仍望着青烟,似乎想从袅袅青烟里找出什么秘密。

    王继英说:“现在最主要的是调动全国之军抗击契丹人,举全国之力难道还怕契丹的几十万人?”

    赵恒点头道:“卿说的对,朕并非贪生怕死,只是先帝将社稷交到朕手里,朕不能草率呀。”

    王继英说:“臣明白,请恕臣直言,皇上是不是还是打算迁都?”

    赵恒沉默一会儿说:“建业和成都其实也是挺好的。”赵恒声音很低,像是自言自语,王继英却很诧异,紧紧地看着赵恒。

    赵恒说罢,啜了一口茶,说:“爱卿在瀛州见到王继忠没有?”

    王继英摇头道:“没有。”

    赵恒惊异道:“这么久你都没有见到他?”

    王继英仍旧痛苦地摇头道:“没有,臣没有见到他。”

    赵恒从书案上拿出几封书信,递给王继英,说:“这是王继忠写给朕的书信,你看看。”

    王继英打开书信,看了一遍。

    赵恒说:“你怎么看待这些书信。”

    王继英说:“臣听说皇上派了人去和契丹人谈判过?”

    赵恒说:“是的。”

    “派谁去的?”

    “李德昌,曹利用。”

    “他们回来怎么说?”

    “他们回来说契丹人索求关南之地,朕怎么能答应?”

    “这的确不能答应,不过臣从继忠的书信里看出,那边还是很想和谈的。”

    “这个朕也知道,只是他们要价太高,朕怎么能答应?”

    王继英说:“皇上,请恕臣直言,既然皇上有和谈之意就应该抓紧和谈,免得断绝了和谈之路。”

    赵恒说:“朕也是这么想的。”

    王继英说:“若是和谈成功,那是造福天下苍生的大好事,请皇上不要错过这个机会。”

    赵恒说:“既然要和谈,为何还要朕亲征?”

    王继英看了看赵恒,赵恒脸上仍旧是一副恐惧和无奈的神色。王继英心想:“说去说来,就是不想亲征。”

    赵恒说:“和谈就要做出和谈的样子,亲征若是惹恼了他们,是不是反而搅黄了和谈。”

    王继英说:“不会的,皇上,依臣看契丹人为何那么坚决地索要关南之地,就是倚靠他们的大军实力,皇上若是亲征,一是鼓舞我军士气,二也是向契丹人表明我们抗击他们的决心,要他们收回痴心妄想,这对和谈有好处。”

    赵恒看了看王继英,说:“真的。”

    “是真的。”王继英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