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_第五百八十八章 简单埋个伏笔(万字求月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八十八章 简单埋个伏笔(万字求月票) (第3/4页)

是太拉胯了,业界里头只能暂时使用老掉牙的微分途径。

    然而令华罗庚有些意外的是。

    徐云接下来并没有顺着他的话进行表态,而是抛出了另一个问题:

    “既然如此....华教授,不知道您是否考虑过优化变分问题的数值近似解法呢?”

    “优化解法?”

    华罗庚很是和蔼的脸上先是微微一怔,接着很快便点起了头,不过语气依旧很澹:

    “当然试着优化过,毕竟这可是数学应用化的重要方向——但遗憾的是我们尝试了几次,最终都失败了。”

    “另外据我们所知,霓虹、海对面、德意志这些国家也都在进行着这些方面的工作,但无一例外,全都以失败告终。”

    说罢。

    华罗庚忽然意识到了什么,再次看向了徐云,问道:

    “怎么,小韩,听你这样问.....莫非你有这方面的优化方案?”

    “没错。”

    徐云坦然的承认了华罗庚的疑问,解释道:

    “不瞒几位,我想拜托你们的事情,就是拿出一套全新的变分问题的数值近似解法。”

    “?!”

    华罗庚顿时呼吸一滞,一旁的陈景润和冯康也隐隐传来了一阵明显的吸气声,倒是大于显得相对澹定。

    过了几秒钟。

    回过神的华罗庚身子隐隐向前一倾,追问道:

    “思路呢?小韩,具体思路是什么?”

    “思路啊......”

    徐云先是不动声色的看了眼一旁的冯康,接着便收回了目光,从桌上拿起了纸和笔:

    “华教授,不瞒您说。”

    “这个思路也是我当初在剑桥图书馆一本书上看到的随笔,真假我也不太了解,您就姑且听听是否可行吧。”

    “它的大体内容大致就是果采用黎兹方法的合理内核,但抛弃经典形式的特殊函数而代以网格式的函数作为坐标函数,便能得另一种类型的基于变分原理的差分格式。”

    “接着设为平面有界连通的开域,=u,为了对作网格剖分,先做逼近域′,其边界′为折线回线......”

    “再把连续模型中的求解函数类12,或其子集代以有穷维的子空间′或其相应的子集......”

    “并且算出能量表达式以及其它定解条件在离散空间′内的表达形式......”

    沙沙沙——

    徐云在纸上边写边画,很快整个屋内只剩下了笔尖的沙沙沙声。

    随着徐云纸上内容的增加。

    华罗庚和大于几人越听越惊喜,眼中的光芒也越来越盛,仿佛见到了某种宝藏似的。

    军人退伍的李觉则越听越茫然,头皮发痒,双目空洞,搁在无限恐怖里最少开了四阶基因锁。

    十多分钟后。

    啪嗒。

    徐云轻轻放下笔,对华罗庚等人说道:

    “华教授,大致的思路就这些了,我也不太确定是否可......”

    结果他最后的一个‘行’字还没说完。

    啪!

    华罗庚便用力一拍桌子:

    “妙啊,太妙了!”

    “从有界线性型入手,通过希氏空间的唯一可解性为基础,最后只要推导定解条件就行了!”

    “老冯,你怎么看?”

    华罗庚身边的冯康闻言摸了摸下巴,这个平时相当稳重的汉子此时也少见的给出了一个论断:

    “华教授,我没意见——这个思路实在是太精细了,也不知道是哪位天才想出来的灵感,真想和他见一见......”

    看着一脸感叹的冯康。

    徐云却在心中微微一叹:

    冯院士,想出这个思路的不是别人,正是你自己啊......

    没错!

    徐云这次委托华罗庚等人研究的东西,正是......

    有限元!

    上头在介绍冯康的时候,有句话其实没说完。

    那就是比起曾经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哈密尔顿系统辛几何算法,冯康更亮眼的成就乃是.....

    独立于西方发明了有限元技术。

    有限元的思想,其实就是是将一个复杂的连续体划分为有限个简单的离散单元。

    然后利用数学方法求解每个单元的物理量,最后通过组合或插值得到整个连续体的物理量。

    有限元的推导,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建立微分方程模型,描述连续体的物理行为。

    接着选择合适的单元类型。

    如线单元、面单元、体单元等,将连续体划分为有限个单元,并确定每个单元的节点和自由度。

    再选择合适的形函数,描述每个单元内部的物理量分布,如位移、温度、应力等。

    然后利用变分原理或加权残差法,将微分方程模型转化为代数方程组,即有限元方程。

    再然后求解有限元方程,得到每个节点的物理量值。

    最后利用插值或后处理方法,得到每个单元内部和整个连续体的物理量分布。

    有限元技术在西方的提出者是R.克劳夫,他在去年的时候便提出了有限元的术语概念。

    不过这个技术真正落地并且以论文发布,实际上要比提出的时间晚一些:

    一直到明年的11月,它才会被发表在《IioinRILEm》...也就是国际快报上。

    在这篇论文中。

    R.克劳夫对阿肯色州的Norfork大坝进行了有限元分析,通过计算精确预测了大坝的裂缝位置和尺寸,跟大坝建设过程中经历的裂缝相符。

    于是R.克劳夫瞬间大火,短时间内便门庭若市。

    但实际上。

    在R.克劳夫提出有限元概念的差不多同时。

    华夏也有人独立提出了有限元技术,并且与R.克劳夫的核心逻辑完全不同。

    而这个人便是......

    冯康先生。

    同时需要提及的是。

    冯康先生发明的有限元不但适用于混凝土结构,同样适用于热粘弹性有限元研究——西方突破到这一程度要晚到如今的八年...也就是冯康发布论文的四年后。

    可惜由于当时的国内和国际存在明显断代,冯康先生的文章并没有得到重视——他只得到了一个国家科技二等奖。

    当然了。

    客观来说。

    冯康先生的有限元技术确实只能算是【独立于西方研制】这种程度,如果说他是开山鼻祖那就同样有些失真了。

    毕竟R.克劳夫比冯康早了五年提出概念,同时提早两年拿出了实际论文。

    但无论如何,把冯康先生称为有限元领域的奠基人他还是当得起的。

    顺带一提。

    后世提及华夏科学界,就往往会出现一种声音:

    【你国吹的这么牛批,到底有多少个理工类的奠基理论?】

    这里便随便列几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