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二十九章盛世(一) (第1/2页)
,崇祯大明 庆典依旧继续。 中原文明的厚重历史感,也徐徐的拉开了序幕。 秦王一统六合的威压四海。 汉承秦制的昌盛伟业。 如此等等,一直演绎到了如今的大明。 从皇帝到百姓。 从文臣到武将。 士农工商,应有尽有,这一次的排序很不出百工百业,在这种演绎之下,几乎看不出有高下之分。 随着大明的富足和稳定,也有着许多新的思想,开始流露出来,其中对于百工的深度解析。 也就对百家学说的不同辩解。 很有一种,历史上那些稷下学宫,研讨学术的文明盛世。 此时的大明,不但已经成了武将崭露头角的舞台,也成了诸多百工,诸多学派之间思想碰撞的舞台。 更加重要的是,随着海外的思想,流入了大明之后。 大明的许多百家思想,也在进一步的开拓外面的文明疆域。 一种无形的战斗,就从此时开始。 后面坐着的其他前来祝贺的国家使节团,都在悄声的讨论者,这片土地上的神奇国度。 此前只是顾着赚钱,并没有深入的了解过。 哪怕是大明的水军,陆军,都已经向这个世界,展示了自己的实力,还打的荷兰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等国家的水军,溃不成军。 也都是觉得,大明离着太远。 想要远征,根本就不是和扶桑战斗一样的简单。 然而这一次,虽然看不懂大明的庆典,也几乎听不懂,舞台上的那些人说的是什么。 可有一点,所有人都很清楚。 论历史的厚重和传承有序。 这些欧洲的国家,还真就没有可比性。 直到一块‘大周万国颂德天枢’纪功柱,被抬上了舞台,瞬间就点燃了整个庆典的气氛。 “万国称颂?这怎么可能,大唐又是这片土地上的那一个朝代?” “女皇?哦,原来这里也有女人作为皇帝吗?还在这么厉害?” “之前怎么从来都没有听人说起过?” “······” 如此种种,让后面的使节团,嗡嗡嗡的讨论者。 其中的热烈,可要比拿着大明的《论语》更加的震撼。 让中间的一群士农工商的最顶尖人才,不时的往后看去,一副怒目而视的样子,他们能够参加这样的一个盛世,容易吗? 皇上能够办理这样的一个庆典,容易吗? 既然都不容易,又为何不能静下心来,好好的看一场庆典的演出? 只是到底场合不同,没有办法发出自己平时的脾气。 心中的怒气,只能是努力的忍耐下来,都是大明最顶端的一群人,能够座到这个地方,很能说明身份。 或许这次庆典结束之后,有人会想办法让这些人付出一点代价吧。 毕竟,是在大明的庆典上,不尊重大明这个东道主的热情,一边看着庆典,一边还不断的小声评论。 完全就是心不在焉。 而前排的文臣武将,则是因为王冲的原因,许多人都在琢磨着,这一次的论功行赏,自己是不是也可以有有个诸侯国? 相互之间,没有办法用语言来交流。 可这些人有一个绝技,那就是可以用眼神来传达自己心中所想。 神奇,而又隐蔽。 重要的交流速度实在是 快。 而且不影响别人观看庆典。 庆典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尾声。 庆典是以一首《阳春白雪》作为结尾的。 《阳春白雪》是汉族十大古琴名曲之一,表现的是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欣欣向荣的初春美景。 旋律清新流畅,节奏轻快明松。 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师旷或齐国的刘涓所做。 《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荡漾之意。 而《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意。 崇祯即便不是很懂得这个时代的乐曲,也觉得很是好听,本来和王冲正在小声的交流着关于文莱的以后建设情况。 此刻也慢慢的沉寂了下来,眯着眼睛,静静的听着。 在夕阳将要西下。 染红了半边天的时候,这样的一个大明,最隆重的庆典,就结束了。 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万家灯火亮起,点缀在整个大明的江山之上,仿佛夜空倒映在了整片大地上。 早就见识过了大明繁华的夜晚。 使节团还是未曾减灭,对大明繁华的羡慕和流连忘返。 翌日。 朝会。 连续几日的朝会,让大明的文武百官都觉得,自己的皇帝崇祯,已经可以这么勤政了吗? 崇祯高坐金銮殿。 底下的文臣武将,肃穆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今日的朝会不比以往。 论功行赏,一般情况下都是开国时期,又或者是有着从龙之功的时候,才会有的一种情况。 高宇顺站在龙椅的旁边,展开圣旨,一句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