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0239 紫烟铃】 (第3/4页)
。符法中有破解法门,但术士仍然是凡人,宿主学了克制符法也不能使用,宿主想的用大罩子去罩住的法子很好。”系统大佬答道。 燕天南默然,谈不上满意,也谈不上不满意,系统大佬今天已经算是不错了,回答的算是详尽,平时不会说这么多的,说明自己今天态度还不错。 有一阵没有与系统大佬说话了,燕天南自己也在反思自己近段时间的经历,感觉自己的心有点乱,有点膨胀。 人世间有大智慧的人不会只忙于做事,而是在精神上拥有一片悠闲的空间,经常反省自己的过失以纯净自己的心态。 古人修道的最高境界就是清静无为,因为贪心过重就会过多的忙于俗事,被物质利益所困所惑就会在无形中败坏人的真性,凝神静修才能达到身心的净化。 然而,世人大多为了获取更多的名利与物质利益而忙碌,每天的工作计划从早到晚排得密密麻麻,甚至吃饭或上厕所时随身电话也铃声不断,时常累得上气不接下气。 这样的生活方式根本不可能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也无法使自己的心灵升华。 每日真诚待人,不撒谎不妄语,此为善。 每日以善良之心慈悲待人,凡事为他人着想,亦为善。 宽容的对待他人的过错,宽宏大量以德服人,亦为善。 日日心存善念、日日皆行一善就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好人,而人世间的好人自有神助,人生美满而健康安泰。 燕天南也不知道自己成天都在忙于什么,忙着建立洞府?洞府没有建成,甚至还离得很远。 忙着生活? 生活也没有享受到啊。 忙于爱情吗? 燕天南觉得自己现在与方琴之间是爱情,可还是不够,感觉自己的感情并没有完全得到寄托,每次与方琴相遇都能干柴烈火,很有激情。 但是事后,好像也就那样。 “大佬,我们这个系统,到底是道家的,还是佛家的,我好像一直没有问过。”燕天南问道。 系统大佬道:“儒释道都有,大道通天,万法自然,殊途同归,各种道义皆有精髓。” 燕天南这才知道,自己的系统居然还如此博大精深,原来都有? 其实燕天南自己对于佛和道也是茫然的,因为并没有接触过,对儒家倒是有一定的了解。 燕天南在系统中经常看见一句话,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知。 接触过佛教,也接触过道教之后,燕天南有一个困惑,就是不知道自己到底在修什么。 有点茫然,又有点明悟。 了解了佛法,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为这本身就不算个问题。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这一句,足以说明佛教是包容大度的,佛教并不认为,其他法,就不可取,相反,佛教也没有认为,自己的法就一定可取。 单从佛法本身来看,也是这样的,佛说了八万四千法门,而这些不同的法门,所说之法,也是无有高下的。 在佛教的各大宗派之间,每一个宗派,也都是平等的。 佛之所以说了不同的法,是为了方便度化不同的人,因为不同的人,根基不同,能接受的自然也不同。 所以才有人喜欢看金刚经,有人喜欢读药师经,甚至还有人喜欢烧香拜佛,也有人喜欢念经念咒。这些不同的法门,只是为了方便不同的人。 佛说这些法门是没有高低之分的。 燕天南感觉自己的系统,其实还是以佛家为主,道家和儒家都有的这样一种合并大道。 佛不会反对学道,如果佛认为,自己的话,就是真理,别人说的,就是错的,那佛就已经不是佛了,因为佛如果还有分别心,还会起分别相,就不是佛。 学佛的人,也要向佛学习,不要起分别心,看待佛教与道教时,要平等看待。 能接受哪家的观点,就学习哪家,如果两家都不喜欢,学一学儒家思想,也是很好的。 因为在佛眼中,老子、孔子,他们都是圣人,自己也是圣人,在这一点上,他们之间也是没有分别的。 所以学佛,还是学道,其实是一个很容易做出选择的事情。 与佛有缘,就选择学佛,对道家感兴趣,就多看道藏,佛与道的根,都是一样的。 像王阳明那样,儒释道三家一起学,也是可以的,因为没有人规定,一定要学习什么。 只要学习的东西,对自己有帮助,能让自己不断进步,就可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系统大佬,道藏九篇是什么,能给我讲讲吗?”燕天南又回到了刚才那个问题,这是他目前最急于知道的,至于恢复灵力,只要没有妖修来找他麻烦,其实燕天南并不是很着急,因为每天自然恢复,用不了多久也能恢复。 “道藏九篇是明廷集中了天下道藏,花了数代道家高人,成千上万人综合处理的道家精髓。”系统大佬答道:“明代之后,华夏文化损失很大,所以,道藏九篇是道家最高水平。” 燕天南一惊,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些术士就更加难对付了,“能具体说说吗?最好能告诉我他们那些幻术是怎么弄出来的。” “系统中有详细介绍道家术法,宿主可以自己看。”系统大佬答道。 燕天南知道再问也没用,系统大佬不会告诉自己的,便不再问了。 潜心看系统知识点。 “五术”是道家修道的根本。修道者认为五术可以通天达地,役神驱鬼以达到祈福禳灾、祛病救人的目的。 相传在四千六百多年以前,黄帝得天神相助,授以天书破蚩尤妖术,擒杀蚩尤统一天下。 黄帝平息战乱以后,命仓诘造字,将九天玄女所授天书内的各种秘术记载下来,此书就是后来被江湖人视若瑰宝的。 黄帝留下来的秘籍,在周朝被姜太公在昆仑山得到,他利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