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七十四章 水落石出 (第2/2页)
不住问出这问题。 王恶笑笑:“孙少卿,没用的,就这帮蠢货,绝对不可能知道幕后是谁。换了谁干这勾当,绝对如壁虎一般断尾求生,这些蠢货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这位官爷!额们还有价值啊!额们见过那号召额们行事的汉子,他弓马娴熟、膀大腰圆……” 陈彰哀嚎着,将孙伏伽当成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孙伏伽的脸都黑了。 弓马娴熟、膀大腰圆的汉子,大唐多的是! “臧,他姓臧!手上还有一枚前朝的虎符!” 虎符这玩意儿,在本朝要避皇家先祖李虎的讳,改称鱼符了。 前朝轰然倒塌,各种符、印四散,天下不知凡几,居然有人信这玩意儿。 至于说姓臧,孙伏伽在脑中过了一遍,对此毫无印象。 甚么玩意儿? “还是继续剐吧!” 孙伏伽拂袖。 入,还是被王恶说中了,这帮蠢货还真是一问三不知。 …… 长安。 太极宫中太极殿。 大胜归来的李世民志得意满地接受群臣的祝贺。 前隋四征败北,大唐只一征就拿下了辽东; 前隋百万大军出动,大唐连仆从军算上也就十来万人,算上辅兵、民夫,总数也没超过三十万; 前隋大军出动,民夫纷纷逃役,王簿还作了;大唐征辽东,游侠儿纷纷请求随军出战。 来,喷子们,再喷一个试试看。 是打算喷穷兵黩武,还是劳民伤财?或是离心离德? 没有人! 哈哈! 冷不防监察御史马周站了出来。 “太上皇年事已高,大安宫过热,臣请陛下为太上皇新建一座以备清暑的新宫,以求称万方之望则大、孝昭乎天下。” 李世民欣然同意。 大唐大胜,大唐有钱,大唐皇家钱庄每月盈余的数目越来越大,建上区区一座宫城,怎么了? 更何况,这不是为李世民自己享受而建的,这是为太上皇而建! 百善孝为先,莫说是儒家,诸子百家都不可能提出异议。 “诸卿家以为,这新宫城应选何地?应取何名?” 李世民开始征求意见。 “臣以为,长安城北郭城外,北靠皇家禁苑、渭水之滨,南接长安城北郭,西接宫城的东北隅之龙首原地势高亢,要比大安宫凉爽许多,正适合营造新宫。” 将作大匠阎立本举笏道。 李世民仔细想想,龙首原确实要凉爽得多,很适合颐养天年。 “臣以为,既然是乞求太上皇长久安泰,不如取名‘永安宫’。”长孙无忌举笏。 ,大唐举全国之力再兴土木营建大明宫。) 阎立本盘算了一阵,有些为难。 “若是传统宫殿,自然是以木材为主;然以钢筋为骨、砖石为rou、水泥和之,则速度极快,且坚固耐用,也更为节俭。不知陛下属意何种建材?” 不一样的材料,设计上自然也会有所区别。 砖不是甚么稀罕玩意,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陆续创制了方形和长形砖,秦汉时期制砖的技术和生产规模、质量和花式品种都有显著发展,世称“秦砖汉瓦”。 但是,砖与钢筋、水泥混合使用,就要新鲜一些。 但是,工部麾下的水部,已经在一些堤坝上使用钢筋、水泥、砖混合,效果很是突出,比那些纯土石堤坝强了许多。 李世民叹了口气:“朕倒是想用钢筋、水泥建成的宫殿,可太上皇年迈,未必会喜欢新材料。明白吗?” 阎立本叹了口气,拱手领命。 皇帝给的这个理由,阎立本只能服从。 确实,只能从太上皇的角度考虑问题。 …… 大安宫内,六十八岁的李渊已显老态。 酒,喝不动了; 女人,没兴趣了。 不用任何人提醒,李渊就能清楚地感到生命力在流逝。 听着贴身宦官给他禀报皇帝大胜回朝,李渊的心情很复杂。 二郎一如当年,还是那么能征善战,表弟杨广未能平定的高句丽,他御驾亲征就夺了辽东地区。 作为大唐太上皇,李渊的立场自然是欣慰。 但是,李世民收拾世家的手段,太强硬、太粗糙啊! 如果是建成出手,一定能处理得更妥当。 “永安宫么?名字倒是不错,可惜,朕还不知道有没有命住进去啊!” 李渊自嘲地一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