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9章 盘古开天(一) (第3/5页)
点傻眼,“这....” 张路臣此时道,“人的最高境界是知行合一!可是试问千古,也就两个半。” “我们绝大多数人,以为了解自己,其实只能算是一知半解。很多时候,只不过是在应和第三人的观点。” “不过……”安慰道,“【第三人效应】只要你知道了,以后再遇到信息判断的问题,会警觉,不容易再被第三人左右思想。” “这是有科学依旧的。” 这话一出,大伙儿松了口气。 嗯,谁都想要自由意志,谁都不想被别人左右思维。 张路臣看着齐磊,“说正题吧!” “你在今日说法的反常表现,我们大概能理解,满足了观众的【使用与满足】” 见几个大一新生,还有外行,都迷惑。 “举个例子吧,我们每天都要吃饭,这就是使用,对食物的需求。” “今天晚上我想吃rou,可是晚餐你却只给了我一份清炒蔬菜,我没有得到满足,必然就不高兴。可是,你要给了我一份rou,那就是满足了。” “在信息获取上,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从一个社会名流身上,能得到什么使用体验?” “无非就是榜样力量、财富经验、私人八卦的娱乐性,这些而已。” “可是,那一期今日说法,齐磊给公众的不仅仅是一份普通的rou,而是龙rou!” “大大超出了公众的使用预期,满足感更强。” 张路臣看向齐磊,“可是,我们不太明白的是,那些为你发声的【第三人】,是你安排的?” “还有,你一直不对打人事件做正面回应,就是为了今天?” 却见齐磊笑了,“张伯伯,您说的对,但不全对。” 张路臣一怔,“怎么讲?” 齐磊,“首先,我没找人给我洗白,网络上那些帖子都是自发的。” “这是第三人效应的主动效能。” “????” “????” 这回轮到一帮老学究懵了,“主动效能?第三人效应可没有主动一说吧?” 齐磊,“人在极度好奇,又对自身判断被孤立的时候,会主动寻找第三人佐证。” “这种诉求会极其强烈,从而主动去寻找第三人。” “这是网络时代第三人效应的一大特点!” 举个最直观的例子。 现在打开书评区,你会看到一些“见习”读者,也就是看盗版的读者,在书评区对某一个点强烈吐槽。 他不愿意为看书花一分钱,却为了能抒发不满和诋毁,愿意花几块钱达到发言的门坎儿,中间还要跨越好几个APP…… 看书都不花钱,可是为了发言可以花钱,这就是主动性。 这样的人,因为盗版不能评论,也看不到书评区的各种论点,所以观点极度孤立,也就是他看不到同类,就更找不到相同观点去附和。 于是…跨越千山万水,也必须得找到一个【第三人】。 其实这也是齐磊为什么对柳纪向说,王晨一出来,他就输定了的原因。 原本畅想是【第一人】,它只是一个信息的源头。可是,王晨跳出来,畅想就变成了【第三人】。 而做为意见领袖,是很危险的。 你发表意见,就得要承受公众的评判,意见是否公允,经不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注意,无论是大事还是小情,能立得住的意见领袖,其实是极少数符合大众思维的人。 大多数意见领袖,都死了。 当齐磊《今日说法》的形象一出来,公众开始好奇,开始怀疑,那么就会主动去寻找对立观点的【第三人】。 也就是与畅想不一样的第三人。 而这个过程一定发生在网络,因为三石在国内网络是有基础的。 相当一部分网民是通过三石网吧上网,更多的网民是《传奇》的玩家,也是30游戏交易的受益者,他们对三石是有天然好感的。 有好感,就不愿意将三石和有关联的人往恶的方向揣测。 除非是真的事实,否则,这种向好的诉求就一定要有宣泄口,也就是第三人。 那些正面评价齐磊的贴子,就算宁站长,还有二中的同学不发出来,也会有其他人去挖掘展示。 而且,必然会被看到,必然成为【意见领袖】,必然大热。 说句题外话,这其实也是公知必死的原因。 公知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影响舆论,可是观点经不起时间的推敲,也不符合大多数公众的主观判断,于是就会主动寻找第三人意见领袖去摧毁公知言论。 所以,谁也跑不了,早晚全被挖出来。 带入到畅想、柳纪向、王晨..... 这也是齐磊这个小心眼儿的为什么不回应,不痛打落水狗。 别急,王晨死定了,畅想也肯定是一屁股屎。 公众会自己把他们挖出来,效果比齐磊自己回应还好。 打的更疼! 至于....目前的网络影响够不够大,能不能一夜之间反转传统舆论? 这就是外行人的错误逻辑了,信息传播,在很多特定的情况下,不是看媒介的大小的。 香港一家不知名的小报,只要爆出一个重量级的明星八卦,一瞬间就会港澳台内地全覆盖。 和媒介大小没关系,媒体是有嗅觉的,而公众是有人际传播的惯性的。 是的,是不是以为信息传播之中,媒体的作用最大? 错了!媒体只是夸大了在传播之中的地位。 在一些情况下,媒体的作用仅仅是信息的源头,却不是主要传播载体。 在传播过程中起到最大作用的其实是【人际传播】,也就是人与人直接接触的传播。 想像一下,“菜比rou贵”这个信息你们是从媒体上得到的,还是从博主、群聊、面对面的交流中得到的? 也可以想象任何热点新闻,有多少热点新闻,是从最初的传播媒体获得? 此时,齐磊解释完,廖凡义他们终于长出了一口气,一切都通了。 就这个主动效能啊!头疼了好几天啊! 陈姥爷第一时间反应过来,“小廖啊,这个课题我打算做一做,研究一下第三人效应的主动性,你就别碰了。” 我噗!! 廖凡义差点吐血,他也想说这句,结果没陈姥爷快。 面色一苦,“这个理论的应用还是很值得研究的,打个比方,群体价值观的建立,我们以往都是主流媒体直接传播。” “可是,如果按照这个理论,我们是不是应该转变一下传播策略?主要还是让公众产生好奇和自我判断,然后主动的去寻找第三人佐证,或者干脆就自己做第三人!” “效果会怎么样?会不会比直接传播要好得多。” 陈姥爷一听就笑了,“谢谢了。” 廖凡义这是把自己的思路共享出来,让陈姥爷去研究。 而齐磊..... 齐磊眼珠子没瞪出来。 廖凡义不愧是牛人,几句话,其实已经把后世网络的一些传播概念说得差不多了。 后世的网络传播,就是【第三人】比源头媒介的作用更大,效率更高。 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