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档1995_第二十九章 低调的五月调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九章 低调的五月调考 (第1/2页)

    段建桥一脸震惊的看着潘洪军,他没想到潘洪军居然会说出这么一番话。

    之前段峰也说过,但是在段建桥眼中,段峰那是童言无忌,段建桥完全不当一回事。

    但是潘洪军说的话,段建桥没法不重视。

    身为建设厅实权派的领导,潘洪军可以说是最了解建筑行业,也是最了解省建集团的人,就连省建集团的董事长可能都没有潘洪军了解。

    可是,潘洪军却说出让段建桥辞职的话。

    这年头,国企是个铁饭碗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一个职位甚至可以世袭传下去。爷爷退休了爸爸接班,爸爸退休了儿子接班。

    上了这个大饭桌的,就没有吃不饱的!

    可是身为段建桥十几年老伙计的潘洪军,却让段建桥放弃这个铁饭碗!

    “难道是自己不经意间得罪过他?”这是段建桥的第一个想法。

    随即,便甩甩头,暗道自己想多了。

    段建桥思来想去,不问个一二三出来,靠自己的脑子想,怕是想不出来了。于是直接问道:“潘老哥,为什么要我辞职啊?”

    “老段啊,你觉得这个省建集团,比起万达集团如何啊?”

    万达集团是成立于1988年,如今已经有7个年头了,从默默无名到如今产业遍布全国各地。发展之迅速可谓是让人惊叹。

    而省建集团呢?靠着省建设厅这么一个大旗,结果还落到现在几乎开不了工的地步。怎能不让人唏嘘呢?

    段建桥思考了一下,说道:“论体量和人员配置,万达集团是远不如我们的!”

    潘洪军笑道:“你还真是会找角度!那除了人员和体量之外,管理理念呢?经营模式呢?市场份额呢?省建集团哪一点比得上别人?”

    段建桥虽然对省建集团有感情,但是也不得不承认潘洪军说的这些,省建集团是无论如何都赶不上别人的。

    省建集团有什么?人员?!

    的确,和日后的民营建筑企业不一样,民营企业的民工都是外包给劳务公司。

    所谓的劳务公司就是指那些养着农民工的公司,一般民营的建筑企业是不养民工的,一个工地几百号人,可能也就只有5、6个管理层是来自建筑企业,其余的民工都是外包给劳务公司。

    这样有项目干就找劳务公司要人,没项目干也不用白白养着那些民工。

    而国企的民工都是自有员工,这样的缺点很明显,那就是结构臃肿,成本高昂。

    但是好处也很明显,那就是技术水平稳定!

    有稳定的人员,还会进行定期的培训,每个人干活的水平都心知肚明,盖起来的房子质量也都不会差。

    而民营企业,临时外聘,经常出现砌墙砌歪了之类的低级错误。

    这种情况不仅现在有,就连后世都依然存在。不然你以为壁柜圆为什么质量那么差?都是外包的人员,自己公司的就派几个人管着账本,其他全部外包。只要房子不倒,那就算过关了。

    什么漏水啊,开裂啊,那都是小事。不值一提。

    这也是段建桥对那些民营企业看不上眼的地方。

    在段建桥的心里,质量问题重于一切,怎么能为了多赚点钱而去偷工减料呢?

    可是这个世界上,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一直存在,更何况它省建集团连个良币都不算。

    省建集团是什么德行?全集团上下几千号人,管理层也有上百名,真正能做事的有几个?裙带关系严重,一些啥也不懂的小年轻,就因为跟某个领导关系好,就被委以重任。

    上任以后也是只会拍马屁,不会干事。

    这是不能干事的,那能干事的呢?

    一个个都觉得反正我这是铁饭碗,干不干活都一样,反正到点工资也得照发。

    不能干事的占一半,能干事不想干事的又占一半。

    于是,慢慢的,省建集团便接不到活干了。

    接不到活,就没钱发工资,没钱发工资,那些不想干事的人更加理由充足的躺尸。

    恶性循环就此开始。

    一切的因果,就是这个“铁饭碗”闹的。

    对于这点,潘洪军看的一清二楚。

    可是他没办法改变,所以段建桥问他要怎么办的时候他直接让段建桥辞职。

    只有离开了这滩烂泥,才有可能开始新的人生。

    否则,你就让这群蛀虫拖着你的后腿,把你一辈子的时间和精力都拖到烂泥里去。

    段建桥叹了一口气,说道:“行了,我承认,万达集团比省建集团有朝气。”

    潘洪军摇摇头,有些累了,不再讨论这个话题。

    再讨论下去也没什么意思,没有一个更好的去处,的确不适合说辞职的问题。

    所谓骑驴找马,马都没找着,你就急着跳下驴背,那后面的路就只有你自己用脚走了,连驴都没有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