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九十五章 芝加哥之行(二) (第1/2页)
论坛报报社的正大门虽开在密歇根大道上,但大楼的底层却在密歇根大道下一条与其垂直交叉的马路上,那里有一个报社自己的停车场,但面积不大。 黎耀阳乘车绕到楼下这个停车场时,却被保安挡在门外,说非本报职工,任何人不得入内。 洛尼探出头告知原油,告诉保安车内坐着的是受到贵报邀请参与剪彩仪式的贵宾。 然而这话等于白说,保安完全不买账,像个机器。 于是洛尼只好下车到值班室向值班员解释,也无济于事。 没办法,黎耀阳只好去找塞西尔,没有移动电话太麻烦,只能凭运气。 好不容易等到人,谁知他说不能用报社的停车场,说报社停车场太小,员工本身都不够用,对外来车辆是严格控制的,连连表示歉意。 让洛尼到附近寻找公共停车场,不料附近几个公共停车场虽然价格昂贵却仍然满位。 黎耀阳意识到《芝加哥论坛报》所在的市中心闹市区的位置,是如何的拥挤。 这样折腾一下就过去了20多分钟,一看表,已经快9点40分了。 塞西尔带他来到社论部会议厅时,正好10点。 这个会议厅很有点书斋味道,四壁都是樱桃木色的木墙或木柜,有一处玻璃门内可看见柜中排满的图书。 木墙上挂着两幅白底装裱的绘画作品,分外醒目,椭圆形的会议桌也是樱桃木色,这时与会者都已到齐。 这次会议讨论的议题主要是研究第二天社论文章的选题,没有文字摘要稿,记得共涉及6个选题。 第一个是关于移民问题。第二个是英国方面的新闻,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还有些争议,比如如何把握对英国的立场。 社论委员会会议开得很活跃,大家自由发表意见,不时发出朗朗笑声,有时也会就某个问题产生争议,但依然说话幽默、态度友好,气氛十分融洽。 主编也是主持人,但较少发言,始终面带微笑听取大家的意见,像个忠厚的长者。 参会者中有一位最高个子是黑人,他儒雅开朗,快人快语,其发言常引起大家会心一笑。 总之,社论会议的活泼气氛是在《大西洋城日报》未曾见过的。 会议开到10点半结束,会后,黎耀阳和塞西尔被引荐给各位委员,大家很热情的上前打招呼,并主动要求和黎耀阳合影留念。 毕竟是《大西洋城日报》的老板,还是有身份证的人。 镜头里大家以多尔德主编为中心,我站在多尔德旁边,个个笑逐颜开。 随后,黎耀阳跟上主编的脚步来到编辑部,社论部和编辑部不一样,这里每个评论委员和编辑都有自己的独立办公室,比新闻部门的编辑记者气派多了。 这样的社论委员会每天都开,除了星期五和周末,也就是说一周开4次,每次都是上午9时至10时。 有负责读者来信编辑工作的专门人员,读者来信其实也是一篇篇小型评论,每天选择若干篇刊于社论版的右侧,取名《人民之声》。 他们有一个社论版,还有一个评论版,主要是社外作者写的。 评论版设在社论版对面一页,所以也称社论版对页。 黎耀阳问了句: “你们所有社论选题都要经过这个会议吗?而且,这个会议似乎也没有明确决定哪些题目第二天要上啊。” 因为他觉得当天的会议似乎就决定了第二天刊发芝加哥治安情况下降的社论,而该报每天刊发3篇社论。 至于“社论版对页”的说法他是熟悉的,几乎所有丑国大报都采取这种方式来安排社论、来信和评论,《纽约时报》是这一风气的始作俑者,《大西洋城日报》也是如此。 “这个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就各类选题产生一个意向性的意见,就一些有意义的选题提些建议,同时大家可沟通信息,讨论未来的选题线索。 原则上所有社论都会经过这个会议,会后,主编会根据会上的意见和自己的思考通知大家确定的选题。 对一些重大的选题,主编还要请示发行人甚至集团公司。 有时即使不开会,如星期五,主编也会与各委员联系,就某些选题随时做出决定。 选题一旦确定,评论员或专栏作家即投入紧张的写作阶段,我们要求下午4时截稿,社论必须在这之前完成。”对方这样回答。 他继续说: “社论委员或评论员,每人都有明确的分工,各管一块领域。 他们必须对自己所管的领域负责,保证就某些热门话题及时做出反应。 社论是否正确,得看它们是否对社会有益。 社论部的责任,就是为社会公众的利益表达我们的意见。 我们对一些不利于社会公众利益的做法会旗帜鲜明地给予批评,不管他是政府还是大公司。 这样做当然会引起不满,有时还被起诉,但我们很少输。” 对方的一番话,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芝加哥论坛报》似乎并没有存在于麦考密特上校主政的阴影之下,好像是一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游离状态。 《芝加哥论坛报》不仅是当地最大报纸,也是丑国整个内地北方地区的最大报纸。 就发行量而言,它长期排行第七,地位稳固。 20世纪末21世纪初,《芝加哥论坛报》的发行量就达74万多份,全国排行第七。 在它之前依次为《华尔街日报》、《今日丑国》、《洛杉矶时报》、纽约《每日新闻》、《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 那时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是《华尔街日报》,销量193万多份,《纽约时报》才排第五,销量114万多份。 后来前六名报纸次序不断变化,2001年的次序为《今日丑国》、《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每日新闻》,《芝加哥论坛报》仍居第七位。 全国范围内,除东部纽约、华盛顿两市和西部的洛杉矶这三个城市的报纸外,《芝加哥论坛报》无人可与攀比。 就广告而言,该报的年广告额达7亿美元,也大大超过波士顿、底特律、费城等大都市的报纸。 该报的星期天刊排名更加靠前,长期处于全国第四的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