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〇章 鱼 (第2/3页)
下面的人不知道上面的人在想什么,上面的人不了解下面的人真实的情况。 马景澄也改变不了什么。 他能为数万人提供短期的食物,让他们不被饿死。 但是他终究只是一个人,一个人在这社会上行事,阻力是很大的。 即便他有这样的能力,社会也不可能会允许他这样的人存在。 没有利益的事情会有人做吗? 就像修路这件事。 在攀州公布了,州里村镇大部分的道路,将不再给重工下属机构来做之后,秦巨政手下的人就跳了出来,表示反对。 他们说,基建部不做基建做什么,如果基建部的工程都要外人来做,那基建部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 攀州重工的负责人表示,如果基建部这样做了,那就是攀州的叛徒,是历史的罪人,是整个体系的耻辱。 秦巨政对那位负责人的心理,知道得一清二楚。 如果这件事被阻止了,那才是攀州的罪人。 攀州基建的钱由攀州州里出,这会增加州里的负担,且有一部分钱明显不对劲。 而由马景澄来做,攀州是不出一分钱的。 按照马景澄的话来讲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两者一比,一目了然。 当然,上层的事情,攀州重工的负责人是不会清楚的。 他们也不关心为什么工程会移交到上善重工。 他们只知道,他们的道路工程没了。 马景澄将资料都提交给了基建部。 道路工程将由上善重工来做。 上善重工,此刻是马景澄手下的工程集团,但是没有向外披露,负责人还是原来的负责人-拓跋剑生。 所有的手续和资金,都不再会通过攀州重工。 这影响的不仅仅是攀州重工,还有其背后的产业。 宋青州在为攀州制定策略的时候,是有漏洞的,没有禁止外来人在攀州做生意,同样也没有明确禁止本地向外采购。 攀州重工抓住了这一点,他们所需资料都是从虎臣水泥这样的厂子购买,如果不够,会到西境去购买。 排斥西凝水泥这样的企业。 saocao作不断,州里却没有任何办法。 谁叫攀州重工西境占大头呢。 在攀州重工负责人看来,秦巨政是想要剪除攀州重工对基建的影响,进而将所有工程都转移。 早年,秦巨政和宋青州的确有这样的想法。 所以扶持了上善重工。 而现在,秦巨政没有这样的想法。 他也想将道路工程放到自己手下的攀州重工来做。 但是马景澄不允许他这么做。 因为,电站这种项目,没有技术和储备根本做不了。 但是修路和栽电杆,是个人,只要有钱,他都能做。 而且,马景澄要修建的道路,只是那些不通车的地方。 他不可能把整个攀州的工程都包揽下来。 不过,照他看来,他修建的这部分路应该是攀州最早的路了。 如果不出意外,攀州再过几十年,还是会有地方不通公路。 只要是人力可以到达的地方,马景澄就绝对不会去修路。 修路也不一定要修水泥路,他只是说修路,并没有说要修水泥路。 电杆嘛,找人抬过去就行了。 村里要想通电,村里就得找人帮忙抬电杆。 所以。 实际情况并不是攀州重工负责人想的那样。 那个负责人也太心急了,没有好好想想,如果州里有钱的话,会让他们停工吗? 如果州里没钱,那修路这么巨大的工程,谁又有能力一口吞下? 不过,他们怎么决定,马景澄管不着。 他只希望完整计划。 和欧阳信凭聊了一会儿,他带着魏和尚就离开了。 穿过蓬莱岛。 来到了电杆厂。 之后又到上善重工。 上善重工,极致完美的重工。 其负责人有一个很古朴的名字:拓跋剑生! 这人不喜欢说话,只专心搞工程,似乎就是一个不会笑的人。 至少马景澄来了这么多次,没见他笑过。 拓跋剑生很冷静,和李宽一样的冷静。 但两人是不同的。 李宽属于决策者。 拓跋剑生属于执行者。 见到这个人,马景澄就在想,如果让这两个人结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一个好的决策者,加上一个优秀的执行者,简直是完美的组合。 按理说,有这样的人存在,厂子不应该经营不下去。 可他就是没撑住。 上善接揽工程,要通过攀州重工,这就是症结所在。 马景澄拿下上善,西凝合同和含光电杆并不是主要原因。 只有一句话:“我全力支持你的决定!” 像拓跋剑生这种有理想有志气的热血青年,需要的只是一个大展宏图的平台。 而攀州重工没有给他。 所以他拉来投资,搞了个上善重工,经济寒冬下,投资人跑了… 元旦那天,马景澄就派人给他说了,让他赶紧召集人手,要开工。 今天,厂里已经有很多人了。 照样,在那办公室里,马景澄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他认真地思考之后给出了解决方案。 马景澄觉得可行,让其注意天气,如果可以,最好这几天就将计划列出来,开始动工。 并且,马景澄让他通知厂里现在已经来了的工人,全部赶往谷雨河以南,帮助那里的人搞建筑。 兜兜转转,今天最后一站,煤厂。 姚京民正在厂子里跟人训话。 见马景澄走来,赶忙将其请进破落的办公室。 “我今天过来,是想告诉你,有个地方你得去一趟,不知道你愿不愿意。” 马景澄坐下后直接开口。 姚京民倒着水,“哪儿?” “花镇。” “花镇…” “就是刘东给你供煤的那个花镇。”马景澄喝了一口水,抬头说道。 姚京民这才想起来: “听说花镇有很多煤,就是运不出来,那我这次去要干什么呢?” 马景澄拿出一张凭着记忆画的图纸,在桌子上摊开: “你看哦,这里是镇中心,小镇的对面是丹山,大量的煤就在这山脚下,从这里往北走,在这儿…” 马景澄指着一个地方: “你要做的就是去这个地方,这里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