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2)风云突变剑客亡 (第3/3页)
由得心中悲愤欲绝,眼泪连珠般滚落下来。 他将萧永林靠在自己身上,解开他外衣,又将内力输送到他的体内。抓着梅花镖的镖头一拔,鲜血喷溅而出,尚仁人忙给他擦上金疮药。过不多时,萧永林身子一动,缓缓睁开眼来。尚仁人见他醒转,心中稍定。将那婴儿放在地上。 尚仁人道:“萧大侠,你怎么样了?”萧永林惨然一笑,勉强支撑起身子,颤声说道:“尚老侠客,我……我是不行的了。但萧某素来敬……敬重你的为人。似你这般仁义大侠,萧某......萧某今日......今日有幸得见,死而无憾。但临了之时,我......却还有一事相求。看在我……我的薄面上,这......这件事你能答应了吗?” 尚仁人毫不迟疑,大声道:“当然,萧大侠有话尽管讲来,但教力之所及,无有不从,不,尚某上刀山下火海,万死不辞!”萧永林剧烈地咳嗽着,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点头道:“言……言重了,我只有一事相求。这......这是犬子,他......他母亲早丧,我怕他......怕他一个人孤苦伶仃的,没人照看,我想你......也并无子嗣,便把他收做义子吧,等他......等他将来长大成人,让他给你送终!”话到此处,后心伤口疼痛,胸口一阵窒息,已提不上气来。 尚仁人大惊,萧永林伤势如此,眼见是不活了。他这遗言于自己来说自是毫无迟疑,当即点头道:“萧大侠,此事好办,尚某答应你便是!”萧永林顿了一顿,又道:“尚老侠客,我早知......早知你武功人品都为上乘,尽皆高于老朽,我盼......盼你能好好教这孩子!” 尚仁人慨然道:“你便放心,尚某定将全身武功都传授给他!”萧永林面现喜色,缓缓点了点头。 尚仁人心有不甘,心道:我以纯阳内力给他疗伤,或许还可见效。便存了一线希望,又给萧永林输了些真气。萧永林摇头苦笑道:“老侠客。不必……白费力气了,生死有命,你我都改变不了。”萧永林望向婴儿,眼光中流露出爱怜神色。尚仁人黯然不语,伸手抱起婴儿,送到萧永林近前。 萧永林提起最后一口真气,将婴儿抱在怀里,那婴儿似乎明白了些什么,忽然大哭起来,尚仁人见到萧永林的凄惨神色,心中百感交集:愤怒,自责,内疚,痛惜等诸般感觉纷至沓来,一股脑儿地涌上心头。 萧永林在那婴儿脸上亲了亲,轻轻抚摸那孩子红扑扑的小脸,轻声说道:“儿啊,生.......而不养,是......为父之错,你......要好生听话,以后不可......不可任性妄为!” 过了良久,终于把婴儿重又交给尚仁人。又道:“老侠客,说来也甚是惭愧,孩……孩子还没有名字,请您……请您给他取个名字罢!把……把孩子交给你,我……我……很放心。”说到此处,头一歪,就此气绝。 尚仁人流下泪来,黯然道:“萧大侠,尚某定将这孩子抚养成人,你放心的去罢!等这孩子长大了,我定让他杀了欧阳广,给你报仇雪恨!”哭罢多时,止住悲声,抱起婴儿,将萧永林的尸身掩埋了。 此时阳光爬上崆峒山的飞云峰百丈崖顶,阳光照射下来,稍稍掩盖了方才的寒意。那孩子却不知刚刚经历了一场劫难,眼睛不住转动。 他决心要将这婴儿抚养成人,那婴儿又哭起来,尚仁人将右手指甲在左臂上一割,鲜血立刻涌出,汨汨而流。滴入那婴儿的口中,那婴儿似乎是饿了,喝了几口便不哭了。尚仁人抱着他向前便走。行到前面市镇之上买了些米。向山上便行。行到中午,眼前便是一个山洞。尚仁人用掌力将一块实木中间削去,俨然变成了一个盛食的容器。点了火,将它架在火上,舀了些许河水,煮了些米,又喂了些米汤给那婴儿。眼见天色已晚,于是取些树叶盖在那婴儿身上,自行在一旁打坐调息。次日一早,尚仁人又煮粥来喂那婴儿。而后抱起婴儿走出山洞。 如此这般走了数日,尚仁人终于觅得一个山谷。山谷里隐隐传来鸟鸣之声。他想此处倒是一个好的所在,他决心将这孩子抚养成人,便信步走近山谷。进入山谷,眼前宛如别有洞天,和外面的景致大有不同。但见翠谷悠悠,鸟语花香。一条瀑布蜿蜒流入湖中。风景甚是优美。尚仁人大喜,他带着婴儿一路奔波。难得寻得如此优美一个世外桃源,不由得心情大好。带着这婴儿便住了下来。他本来想要带着那孩子回归原籍故土,可自从经历了萧永林一事以后,已大生万念俱灰之感。心想如果自己回去,必然会说名震江湖的白袍巫师萧大侠居然为了自己而死,我又有何脸面面对亲朋好友。再说尚某生在天地之间,如何能连救命恩人的遗孤都保护不得?他父亲江湖之上仇人甚多,如果带着这孩子四处奔波,未免太过不便,此刻见到这风景如画的山谷,就决心留了下来。 其实他身为铁掌派的一派之主,肩上重担着实不轻。自觉自己如果在这深谷之中耽搁太久未免太过麻烦。可他平日里行走江湖行侠仗义,对于什么派主,掌门之位丝毫不放在心上,因此于帮中大小之事也不常过问,加之这十几年间铁掌派日益壮大,太平无事,因此他这派主便似乎仅仅是挂了个名号,实则大小事务全交给了派中第一高手范云升处理。 他再三思考之后,觉得首要之事便是将这孩子养大成人。他在山谷之中找了一处僻静所在,每日里除了用米汤喂那婴儿,便是砍柴凿石,他内力深湛。于数月光景已盖起了一间木屋。条件虽陋,但此处实是个绝佳的练武所在。尚仁人对武学甚是痴迷,后来竟在这深谷之中,将铁砂掌补足修整,威力更胜往昔。那孩子甚是聪明伶俐,倒也不觉寂寞。 如此这般用米汤喂那婴儿,尚仁人偶尔见到一两只鹿,就捉了来,用鹿乳喂那婴儿。数月之后,那婴儿长出奶牙,可以正常进食。 几年过去,那孩子长到了五岁,尚仁人便开始传授他武功。那孩子颇为聪明,一点就透。往往能够举一反三。尚仁人抽空便将萧永林之事告诉他知道,要让他长大之后找到欧阳广报杀父之仇。那孩子很是懂事,从小又缺少父爱,尚仁人感念萧永林之德,对他视如己出,至于他母亲是谁,连尚仁人却也不清楚了! 弹指一挥间,那孩子也已长到了十八岁。喉结突起,一改往日的稚嫩之气,俨然长成了一个英俊少年。剑眉虎目,英气朗朗。 这十三年间,这少年把尚仁人的根基功夫学到了一半有余,武功造诣已经不错。尚仁人这十几年间潜心钻研上乘武学,大有进展,因此在这孩子还未正式学武之时,尚仁人便把铁掌派的纯阳内功传授给他。因此,这孩子的武功虽非甚高,可内力却达到颇高造诣。 尚仁人心想这孩子已经成年,但从小居于深山,没见过世面,也该当让他去报了杀父之仇,顺便也让他闯荡江湖。 可是这十余年,大唐的江山出现了大变故,大唐江山不复往日的雄风,情况急转直下,终于在天宝十四年,以节度使安禄山和其部下史思明为首的众多反贼,在范阳起兵爆发了起义,这无疑对大唐是一个巨大的浩劫。这股起义并非小股势力,正是震惊天下的安史之乱。 尚仁人闲暇之时反复思量:这孩子父亲走得太急,以致没向我言道他的名讳,只说教我给他取一个名字,可这些年来,他一心照料这孩子的安危起居,无有此心,二人一直也以叔侄相称,如今安史之乱爆发,世人皆知。心中报国之心一日盛过一日,再三犹豫,便给这孩子取名为萧灭安,他父亲姓萧,这姓氏自然是不可变了的,至于这灭安二字,意在教他勤学苦练,拨乱反正,平定安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