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萧传奇_(3)安史刀兵起四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3)安史刀兵起四方 (第1/6页)

    安史之乱的爆发让尚仁人的救国之心愈发强烈,他本来心中愧对于萧永林,要将其子抚养成人。等他长大成人之后,定要让他去报了杀父之仇,他当时万念俱灰,浑没想到国家会遭此大难!此刻江山受到威胁,他如何能够坐视不理?何况他铁掌帮本是救国救民的大帮,他本心存家国情怀,国之大念,此刻他一颗报国之心怦怦跳动,心思已然系在前线的战况。

    这天尚仁人将那孩子叫到自己面前,笑道:“孩子,这些年来,叔叔对你如何?”那少年道:“叔叔对我天高地厚之恩,侄儿没齿难忘。”尚仁人道:“这些话就不必说了,你爹走得甚早,未曾告知我你的姓名,不过我想你应当知道你的大号为何?”那少年道:“叔叔曾赐名萧灭安,侄儿牢记在心,不敢忘记!”

    他从小生活于山谷之中,却不曾有过名字,和尚仁人又一直以叔侄相称,是以从未想过此事。

    尚仁人点头微笑道:“嗯,很好,我且问你,你爹叫什么名字?”那少年道:“叔叔说过,爹爹的名字叫做萧永林!”尚仁人点头道:“不错,那我跟你说过的话,你还可曾记得吗?”那少年道:“您还说,我爹爹死于那个叫欧阳广的大恶人之手,等我长大成人,学成了本事,要杀了欧阳广,给爹爹报仇雪恨!”尚仁人道:“好孩子,叔叔说的话,你都记在心里,只是现下国家有难,安史之乱越发猖獗。不知你可有意为国家出力报效?”

    那少年脸上肌rou抖动几下,随即道:“叔叔从小就教导我,男子汉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应当精忠报国,如今国家有难,侄儿定当出一份力!”尚仁人道:“你当真这样想?”

    那少年慨然道:“千真万确!”尚仁人道:”既然如此,那我再问你,你的名字是什么意思?“那少年答道:”萧灭安?“随即醒悟道:“叔叔对安儿一片苦心,自然是叫侄儿消灭安禄山和史思明叛贼!”

    尚仁人道:”不错,安儿,希望你终有一天,能够亲手砍下安禄山和史思明这两个jianian贼的头颅,早日平定安史之乱!”萧灭安含泪道:“叔叔的悉心教导,安儿永远记在心里!”尚仁人道“你我二人明日就出谷,干一番大事,如何?”萧灭安道:“但凭叔叔吩咐,安儿定当遵从!”当下二人商量以定。各自休息。

    次日天明,二人早早起来,萧灭安向西方跪下磕头,二人这才出得山谷,萧灭安从小生长于山谷之中,虽跟尚仁人时常外出,但毕竟初涉江湖,于外面的世界不理解之处甚多,尚仁人给他一一解答。二人决定前往范阳,范阳乃是安禄山大营的居住地。故这才前往。这天二人已来到甘州界内。

    范阳因在范水之北,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而李隆基晚年时庸弱无能,因范阳节度使安禄山体型肥胖,在李隆基和杨玉环面前故意丑态百出,哗众取宠,往往逗得杨玉环捧腹大笑,李隆基仅仅为搏宠妃一笑,便召他进宫。后更有荒唐之事,乃安禄山竟拜了杨玉环为义母,杨玉环不过二十五六岁年纪,而安禄山却已经年过半百。

    李隆基大喜之下,浑忘了截制他的兵权。安禄山实则暗地里韬光养晦,暗度陈仓,李隆基竟没觉察。天宝十四年,安禄山突然起兵,范阳一片大乱。李隆基哪曾料到此事,派兵镇压,可此时大唐一片混乱,内有李林甫杨国忠明争暗斗,外有安禄山史思明叛军猖獗,因此节节败退,溃不成军。

    但尚仁人二人只知安禄山起兵范阳,却不知安禄山的叛军一路无阻,接连拿下十七处险要关口,已占领了甘州,下一步便要直取潼关了,潼关一破,大唐便如失去了最后一道屏障。因此二人来到甘州,正是时候。

    一路上景致大有不同,甘州离平凉甚近,但四季如春,冬季偶尔飘雪,可气候却丝毫不冷。尚仁人见萧灭安虽未摄江湖,但成熟稳重,庄严自持,颇有自己行事之风,倍感欣慰。抬头望去,见西南方向一座山峰高耸而立。

    此时仍是二月深冬,按理说应是极冷的,可崆峒山不论冬夏,却终年积雪,小雪初停,天空是湛蓝清澈的,风声呼啸而过,连带着山顶盘旋来去的秃鹰急冲而下。抬头仰视,飞云峰雄奇险拔,在一座座突起的连绵雪峰中傲然挺立着,宛如一串项链中最多彩的那颗珍珠。锐风划过,吹起山上层层白雪,四周白茫茫的一片,这片片飞雪,便好似那串珍珠项链上闪出的耀眼光芒。

    尚仁人心陷沉思,心想十几年前就是在这甘肃平凉,我与那两个不肖弟子发生争执,这才累得萧大哥命丧黄泉,尚某如何统领群雄啊!他眉头紧皱,自己年少时的往事涌上心头:唐朝刚刚建国时期,还未曾有崆峒这一门派,当时飞云子智大成师从三绝寺的慈尘大师,尚仁人曾是智大成身旁服侍的一个小师弟,与他们二人一同学艺的另有一人,此人姓刘,名唤刘光泰。三人跟随慈尘大师已有十余年,后来慈尘病重,与世长辞。一日智大成饭后闲暇打坐,于心中恬静之处忽然大彻大悟,竟悟出了一门高深的武功绝学,便把此想法说与二人知晓,转年来冬去春回,智大成随尚仁人刘光泰二人游至平凉崆峒山,见此地风景宜人,乃是练武的绝佳所在,当下便开宗创派,其总舵位于崆峒山,故而名唤崆峒派,当时天下练武门派繁杂众多,其中以少林,华山,巫山,巴山,蜀山,昆仑为首。崆峒开始时门户甚微,而后却日益壮大,因其武功走得是极尽轻柔的路子,故此迅速发展,一举成为天下武功大派。

    飞云子智大成无意中悟出了这门高深精妙的武功,这崆峒派的第一代掌门人自然便是他的了,尚仁人心无旁骛,不求名位,一心支持师兄,可那刘光泰野心勃勃,心中颇为不服。其实三人武功直到那时已经达到颇高境界,但要论三人中武功之冠,自然要数智大成,刘光泰平日里跟智大成面和心不和,而尚仁人却似乎跟这位大师兄颇为亲密,因此崆峒派内部渐生不睦之势。

    一日里,尚仁人在房内打坐练功,忽听门外传来阵阵敲门之声,尚仁人问道:“何人敲门?”门外一个声音悄声答道:“师弟,是我!”尚仁人听出是自己的二师兄刘光泰。忙起身下床,推开房门,见刘光泰满面陪笑站在门外,连忙深施一礼:“小弟不知师兄到此,未曾相迎,还望师兄见谅!”

    刘光泰笑道:“你我兄弟何必客气,愚兄今日有事相求!”尚仁人道:“但教师兄吩咐,小弟无有不从!”刘光泰道:“师弟客气了,你那天元剑十三式最近习练得如何?”尚仁人道:“小弟今日勤加苦练,于这门功夫已经初窥门径,但终究达不到二位师兄的功力。”刘光泰笑道:“师弟过谦了,愚兄今日来此打搅,便是要与师弟切磋一二,以便共同研习这门武功。”

    尚仁人微微踌躇,轻声道:“小弟虽有此心,却又怎敢劳烦师兄?”他素知刘光泰与他和智大成不睦,不想多生事端,因此找个理由意欲推却。

    刘光泰脸上变色,随即笑道:“师弟不必如此,愚兄近日得到一种修习此功的法门,故而特意与师弟切磋,莫非师弟不愿?”尚仁人再难拒绝,只得应允。刘光泰道:“此地狭窄,不便施展,你我二人到后山百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