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文圣_第九十九章:圣言国策,执掌东荒,永盛大帝彻底坐不住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九章:圣言国策,执掌东荒,永盛大帝彻底坐不住了 (第4/6页)



    那么顾锦年的办法就简单多了。

    把东厂直接变成新的机构,叫东厂不太好,毕竟百官对这个机构已经是先天性厌恶了。

    改成督察院,然后把权力拆分下。

    起草权,监督权,审查权,让太监来。

    为啥?

    很简单啊,这些都是下人做的事情,是苦活累活。

    而调遣权,缉拿权,定罪权,让大儒来拿,爽不爽?

    有没有一种,我一句话就可以定人生死的感觉?

    有就对了。

    可问题是,起草权看似是在太监手里,可实际上就是在皇帝手里啊。

    起草了,就算是立案了,一但立案了,太监就去调查,调查清楚了,再把人抓过来审问,审问过程中,把暗中调查的东西摆在你面前。

    你不慌都不行啊。

    老老实实交代吧。

    行,人证物证全部在,自己也认罪了,移交给督察院吧。

    督察院大儒看完人证物证,再看完犯罪人的认罪书后。

    请问还要我做什么?

    走程序缉拿定罪呗。

    什么?要不要拖一会?

    他娘的,人证物证都在,拖?嫌自己命长?

    人证指证完毕。

    物证检查完毕。

    犯人承认罪名。

    我督察院监正不同意,为什么不同意?我脑子进了水,我就是不同意。

    您瞧怎么着,我嫌我命长,嘿,想让皇帝看我脑袋,我皮不皮?

    所以。

    督察院的大儒,就是皇帝的刀子,而且还是那种听话就落个好名声,不听话自己一起死亦或者背负一身骂名的下场。

    这不就完美符合永盛大帝建立东厂的目的吗?

    当然,顾锦年特意留了个心眼,拆分开来还有一个原因。

    那就是,不能让宦官一家独大。

    宦官负责起草和监督审查权没问题,可必须要掌握铁证才能让督察院成为刀子。

    说句不好听的话,没有铁证,督察院其实也有cao作空间。

    这也算是留条后路,不然宦官之祸,也不是小事啊。

    反正,平衡才是王道。

    其实顾锦年就是把检察院和法院逻辑拿出来,古代权力喜欢打包,比如说刑部,悬灯司,镇府司,其实权力都一样,不过就是管什么而已。

    这样是不好的。

    一家独大肯定不行,分权而制,才是王道。

    至于有没有漏洞?

    那肯定有啊。

    这天下有什么东西没有漏洞?

    谁能保证宦官就一个个听话?

    又有谁能保证大儒就一定是好人?

    说不准的东西。

    “陛下过誉了。”

    顾锦年微微一笑。

    不过他继续开口。

    “陛下,监督权由宦官执掌没有问题,但起草权得要一批人来辅佐。”

    顾锦年出声。

    其实最大的权力,就是这个起草权,不起草啥事都没有,起草了不管有没有犯事,反正你已经被锁定了。

    故而,权力最大的是这个。

    “哦?由谁辅佐?”

    永盛大帝问道。

    “寒门子弟。”

    顾锦年淡淡开口。

    末了,又加了一句。

    “想出头的寒门子弟。”

    “读书人,但没有官职的那种,家境贫穷,最好是没有中举。”

    顾锦年出声道。

    这起草权肯定是要寒门子弟,而且一定要是那种没有官职没有中举的。

    不然的话,但凡中举了,多多少少认识点人。

    最主要的是,有关系的读书人,心思肯定复杂,没关系的寒门,一个个想出人头地,做事认真,而且因为他们没有背景,想开就开。

    反正是最底层的。

    权力虽然大,但稍稍大他们一级的人,就可以直接开除。

    形成完美闭环。

    “好。”

    永盛大帝瞬间明白顾锦年的意思,他直接答应下来了。

    随后,永盛大帝一扫郁结,露出发自内心的笑容。

    “锦年,未曾想到,你能帮朕解决如此大事,好,好,好。”

    “不过,朕还要考一考你。”

    “这东厂设立,朕最想要的是什么,最难做到的又是什么?”

    永盛大帝很开心。

    顾锦年这一番话,解决了一个天大的矛盾啊。

    但他还是想要考一考顾锦年。

    看看顾锦年能否猜得出来。

    “回陛下,应当是。”

    “情报。”

    “人力。”

    顾锦年几乎是不假思索的回答出来。

    东厂的设立,不仅仅是针对百官,而是情报。

    而且是整个大夏王朝所有情报。

    悬灯司也是情报机构。

    镇府司也是情报机构。

    可实际上呢?这两个地方,早就成为了权贵世家的机构了。

    很多事情,皇帝的的确确不知道。

    但设立东厂后,那皇帝什么都知道。

    这才是永盛大帝为何非设立东厂不可的原因。

    当真是为了针对官员?

    这些官员,自己想罢免就罢免,还需要特意搞个机构来罢免?这岂不是多此一举?

    那个官员没有点问题?

    说句难听点的话,就算你没问题,你家里人呢?宰相门前七品官。

    你管得住自己,管得住别人吗?

    想找麻烦真不难。

    就看愿意还是不愿意。

    所以,针对官员不是主要。

    加固皇权也不是最大的核心。

    情报。

    才是核心。

    此言一出,永盛大帝是彻底沉默了。

    满朝文武都看不透的东西。

    他没想到,顾锦年居然看透了。

    当然,可能百官当中有人看透了,所以才会如此坚决反对。

    可顾锦年能看透,是他真正想不到的地方。

    这一刻。

    永盛大帝真的不能再用曾经看顾锦年的目光去看他了。

    自己这个外甥。

    真的不可思议。

    “人力方面,你有良计吗?”

    冷静下来后,永盛大帝开口,这般询问。

    东厂最大的问题。

    其实不在于实行。

    早晚要设立的。

    大不了等满朝文武老的老,死的死,自己完全可以弄出来。

    可真正的问题,就在于人力上。

    靠太监肯定不行,外派出去能派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