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章 孤独的桃花酒酿饼 (第2/2页)
至此,唐寅再无它念,独守孤老。 但是,唐寅甘愿孤独,后人却不忍见此。 开创吴门画派的一代大家,诗文绝冠的一代文豪,怎能如此孤单?冯梦龙编写了《唐解元一笑姻缘》,流传后又作《三笑缘》评弹词曲,给了他一个“秋香”。这个唐寅本人毫不知情的秋香,仅是后人的一点念想,成全了人们心中的唐伯虎。 后人成全的是自己的感受,唐寅的人生,只有唐寅本人承受。 被命运背叛、被命运捉弄、被命运逼至绝路。 这一日,孙若涵捧着酒坛来到了桃花坞。将至窖藏在了桃林之下。 “待得冬日初雪之时,恭候小友与我共饮。”唐寅看着那埋下的酒坛,笑着说道。 孙若涵沉默着点了点头。是啊,后人成全的是自己的一点念想,自己又何尝不是? “庵主,我做了点桃花酒酿饼,一起尝尝吧。” “酒酿饼?那老夫就却之不恭了。” 苏城人,没有谁会拒绝一份甜食。 殷红色的酒酿饼,就如这桃林一般。唐寅轻轻咬了一口。 桃花的味道,春天的味道,江南的味道,还有那份——孤独的味道。 “老夫这一生,并未后悔。”唐寅突然开口道,他不像是说给旁人听,而是说给自己听。“若是阿谀奉承、卑躬屈膝能换来荣华富贵,这样的富贵老夫耻于一提。” “哪怕这世道、这天意容不得老夫。纵然一事无成,纵然世间骂名。” “但,这就是老夫唐寅,唐子畏!” 说完这些,唐寅将手中剩下的酒酿饼都放进口中,然后道:“小友,去我屋中,取些笔墨来。” 孙若涵没有多问,进了桃花庵,取了笔墨纸砚。他在旁边的桃花河里取水研墨,看着唐寅将雪白的宣纸在一块平整的青石上铺开。 无需思考,早已成竹在胸的桃花庵主挥笔就画,洋洋洒洒,笔尖又不乏细腻。不过片刻,十里桃林跃然纸上,一老翁、一青年对酒当歌,神态悠然,无饥寒之苦,无被世间讥讽之恨。 “世人皆说老夫疯癫,可老夫不过是看穿罢了。” “世人谤我、辱我、轻我、笑我、欺我、贱我,又当如何?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 话尽,一副《十里桃林劝酒图》已落完最后一笔,但是唐寅没有停笔,稍作思考,在图上提笔写诗: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他拿起孙若涵带来的酒壶,也不倒入酒盅,举壶就饮。桃花换酒,诗画当歌。此时的他再不是当日酒楼前的颓废老者,而是历尽红尘、看尽沧桑,已透彻人间悲欢,一心归隐的桃花仙。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须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显者趣,酒盏花枝隐士缘。】 【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纵然是五陵豪杰,身后皇陵厚葬,终也是荒作田地任后人耕作,一生富贵显赫又如何? “小友,你说后人会如何评价老夫?” “江南四大才子之首,吴门画派奠基人。一诗一画,千金、万金难求。” “够了,这些就够了。老夫一生总算不是碌碌无为。这千金、万金之画就赠与小友,以全你我相识之缘。” 能歌、能画、能写、能饮,还求什么呢?他是这十里桃林的桃花仙。 梦醒了。 孙若涵看着窗外泛着鱼肚白的天空,看样子又是晴朗的一天。 床边躺着一副画卷,诗文最后的落款,写着“六如居士”四字。 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此为“六如”。人生一世稍纵即逝,功名利禄过眼云烟,看开了,想透了,黄粱一梦也就醒了。 阳光花园 推开门,碧君见吧台的墙边挂了一副水墨画。 “画的好好啊,六如居士?是仿的唐伯虎?” “你还懂水墨画?” “不懂,但是看着很漂亮。哪里买的?” “朋友送的。” “哦”碧君也没多问,放了书包来到吧台前,见孙若涵正在捣弄一些桃花花瓣,“你弄这些桃花干什么,这个时节还有桃花开着?” “也是朋友送的。打算酿点酒,做‘桃花酿’。” “春天酿酒,冬天可以出窖,烹雪煮梅温酒的那个‘桃花酿’?”碧君随口道。 “你知道?”孙若涵停下手里的动作,看着碧君。 “这不是唐伯虎的故事里的嘛,谁不知道。不过也只是故事而已,谁也没见过真的桃花酿。”碧君说完想了想,补充道,“如果是你做的,应该比真的桃花酿也不差了。” 孙若涵沉默片刻,然后笑了。所以这秘境究竟是什么呢?亦真亦幻。 不管了,还是给自己这位“初恋”投食吧。 “看看菜单,我新加了点东西,是姑苏城历史上失传的一些小吃,我想办法复原了一下。吃完好评送礼物。” 【第二篇《孤岛旅客》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