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神的太阳花园_第一章 食神的桃花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食神的桃花源 (第1/2页)

    与其说是咖啡屋,不如说是个图书馆——这是碧君对于“太阳花园”的评价。

    当然,在她心中这个评价是非常正面的。阅读本就是她的爱好,家里能有一间图书馆,可以说是爱书人的终极梦想之一。

    至于看些什么,小说、诗歌、杂谈还是名著,这些都不重要。随手翻翻,那淡雅的书香就让人安然宁静。

    此刻,她手里捧着的是仓央嘉措的诗集。这位活在康熙年间的藏传佛教的领袖,留给世人的却是个多情诗人的形象。

    “看得懂吗?”

    被孙若涵这么问了,她老实的摇了摇头。除了个别几首表达浅显的,大多数都看不懂。

    如那句:

    【随缘时,梵心静如夜空。星光下,我准确无误的匿名。】

    又如那句:

    【刽子手的品质在刀光中全面得逞。雨季过后,众生持续缩水。少年们站在飘舞的布幡下伪证风景。】

    每个字、每个词都认识,但连在一起往往就弄不懂在说什么了。哪怕逐字去细读,也难以拼凑出它的原意。

    这并不奇怪,因为这是仓央嘉措的诗。

    一则是因为它本就是从藏文翻译,无论译者的水平多高,不同语系难免造成词不达意。再者,仓央嘉措毕竟是活佛,都说他的诗是“情诗”,但其中大量佛家的隐喻寻常人也很难理解。

    但是有时候诗歌的魅力就在于此,即使看不懂,也不妨碍品味到它的优美。他的诗总有一些独特的意境,值得让人慢慢品味,多读几遍,那些莫名其妙的词汇组合也会让人生出一些感悟。

    每每感悟到什么——哪怕是完全曲解了作者的本意——也是毫无关系的,足以让人仿佛无垠沙海间不经意捡到的美丽贝壳,不妨沾沾自喜一番。

    孙若涵擦干净吧台的咖啡杯,取了个水壶转身走出吧台,走到碧君身边给她杯里的水果茶续了点水。

    他瞥了一眼碧君手中的书,笑着说道:

    “说起仓央嘉措的诗集,很多人会提起那首‘转山转水转佛塔’,许多人因为这首诗才听说仓央嘉措。”

    听孙若涵这么说,碧君点了点头表示认同,她最早听说仓央嘉措的名字,好像也是这么一首歌。转山转水转佛塔,多么优美的诗意,山水与佛塔,似乎并不相干的两者将虔诚与爱恋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但是恰恰,所有的诗集中,只有这首诗是后人借名杜撰,写了一首藏族情歌,冠上了他的名字。”

    “诶?那首诗是杜撰的?”碧君吃了一惊,下意识的将书往后翻了几页,然后停下了自己傻傻的举动,“难怪书上没这首诗,我还以为是经典呢。”

    确实经典,对很多人来说,哪怕没听过,一些词组也有些耳熟。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因为本就是民间的歌谣,口口相传导致这首诗有多个版本。

    一首杜撰的诗而传唱的情歌,本该是借着这位活佛的名而扬名,却不想反而让仓央嘉措借此被世人所知。

    这其实也并不奇怪,比起仓央嘉措本人那些让人云里雾里的诗篇,这首《信徒》(又作《那一世》)即浅显又深情,配上音乐朗朗上口。甚至这句词还被大量借鉴于许多诗歌、散文和小说中。那么,既然已经深得大众喜爱,去计较它的作者是谁已然是不再重要的事情。

    转山转水转佛塔,转遍世间不见她。

    若是没有牵挂,哪怕站在山巅,感觉的也只是高处不胜寒罢了。又如何再有心情感受山水的瑰丽呢?

    所以他终归是幸运的。

    “已经和旅行社签约了?”

    提到这个,碧君放下了书。

    “嗯,下周就要上班了,几个月的长假结束了,又要上班,好辛苦哟!”虽然这么说着,但她脸上的笑意作不得假。

    真期待呢。

    自己这个半路出家的导游,从下周就要开始为期三个月的跟团见习了。

    其实一开始也只是作为助手,跟着旅行社的资深导游熟悉一下工作流程。实习期届满,通过考核才能独自带团。但毕竟是新手第一次,紧张激动也是难免。

    “游客和景点定下了吗?”

    “定下了,是园区一家公司的团建一日游,时间是周一,上午山塘街、阊门,下午去泰伯庙和五峰园。”

    “还真是够节俭的。”孙若涵感慨道,但他并非贬义。

    山塘、阊门、泰伯庙、五峰园,都是免费的景点。

    其实姑苏的免费景点很多,不说山塘街、平江路、金鸡湖这些敞开的景观,大量园林也是免费开放的。如五峰园、柴园、朴园、曲园、畅园、东园等等,大大小小几十座,星星点点的洒在古城的各个角落。姑苏城的园林数量极多,若是算上常熟、太仓等县级市,足有百座以上,在SZ市政府公布的园林名录中,列入其中的园林共计108座,名副其实的百园之城。除去唐寅故居、双塔影园、听枫园、惠荫园等二十多处各种原因不对游客开放的园林,可供游览的也足有八十座以上。

    行走在阡陌小巷,也许一个不经意间的抬头,就能看到一座古朴的门楼,信步走入,不小心就穿过了百年岁月,踏进了一园幽静、雅致的历史之中。

    也只有那些“蜚声在外”的所谓四大名园才会收取动辄60元、80元不菲的门票,而游客恰恰喜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