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神的太阳花园_第二章 上方古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上方古寺 (第1/2页)

    湖边的风微冷,但空气中自然清新的味道又让人觉得这风冷的并非无法忍受。

    “决定出来真是太好了。”

    碧君庆幸着说道,若非如此,也看不到这2006年最后的秋景。

    石湖周边的环境改造的不错,到处是绿植,若是到了春天定然是一片郁郁葱葱。此刻的景色也不错,秋意下的行道树,更显得天空的高远。哪怕还没进景区,沿着路边走走也让心心情舒畅。

    不过路上的行人近半都是拿着香烛去了上方山,或许是改造工程刚刚结束,很多游客还不知道石湖的开放,路人依然多是上方山的香客。隔着越来溪望向园内,越发显得有些空旷。

    这些阿婆们三三两两的,有人拿着红色的布袋,有人拿着塑料袋,也有人索性就拎了个竹筐。或是愁苦或是虔诚的向着山上走去。

    “我听奶奶说过,上方山的香不太好烧,能不去就不去。”

    “嗯,是有这个说法。”孙若涵回答道,不过他对这些知道的也不是很多,毕竟神啊、佛啊,他都不太感冒。

    姑苏城自古富裕,佛道两家都比较昌盛,就佛教而言,灵岩山寺、西园寺、寒山寺都比较有名,平日里香火不断。只这上方山比较另类,它的香火同样不少,可姑苏人都知道,这座山上的楞伽塔寺是不太适合拜的。

    “好像听说有‘借阴债’的说法。”

    “对,我奶奶也是这么说的。其他地方的寺庙拜拜都没关系,求个心安,可这上方山的五通庙不能拜,虽然很灵,但却是借阴债,借到的运气是无法还愿的,而且一辈子也还不清。”

    所谓阴债当然是民间迷信的说法,传闻一旦借了就是利滚利,今日的运气不但要用余生,甚至要来世的福德来偿还。

    “这佛教还挺新潮的,求菩萨保佑还有借债的说法。”

    这话题阴森森的,碧君说着也有点怕了,赶紧止住了话。

    两人都不知道,上方山原名楞伽山,于隋大业四年建了楞伽塔寺,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山上的楞伽塔更有仅次于虎丘塔的“姑苏第二塔”的名声。算是很有历史价值的名胜了,却因为五通庙的存在而少有人去。

    楞伽塔寺本是寻常禅寺,也是因为寺旁的‘五通庙’才有了‘借阴债’的传言。

    这‘五通庙’非佛非道,它源于佛教的故事,又被道教反向格义,可真正建成庙的却不是和尚也不是道士,而是巫祝,它属于神教——在历史上这是yin巫邪祝的代名词。

    所谓的五通神本是佛经中一个受诱惑而败了修行的负面形象,传言佛祖以此来警示信徒不可犯戒,却在传到中土的过程中与财运、桃花运、福运纠葛在一起,成了所谓的“五路财神”、“五通仙人”。这是名副其实的邪神恶鬼,自宋以来就流传在江南一带。

    一些民间巫觋借此敛财、***女,曾在长久的年代里为祸一方,多次被官府伐山破庙。上方山的五通庙历朝历代都有清剿,仅清一代,在明确的文献记载中就有弘治年间和康熙四十三年两次拆庙逐巫的记录。

    此后百余年,五通神为了能够被接受而改头换面,唤作‘五路神’,再不行yin邪之事,而是强化了招财的功能。甚至将元末抗击倭寇而英勇牺牲的何五路释为其来历,才又渐渐兴盛起来。

    新中国成立后,也在特定时期被禁止过,可恢复信仰自由后,这个来历于佛教、借用于道教,有着千年历史文物建筑的五通庙终是又开放了。

    这五通神毕竟是个邪神,所谓“借阴债”虽然是迷信,但烧香拜佛的人本就信这个,所以去祭拜的哪怕在香客中也是禁忌。可即便如此,每天依然有许多人来求愿。

    人间本就很多难过的坎,一句‘放下’说的容易,可若是什么都能看开,又何来痴男怨女?只要今日能过得去,哪还管得了将来呢?

    这时前面传来一阵嘈杂声。路边围了一圈人,有些吵闹。或许围观都是人的本能,碧君也好奇的望去。

    “诶,那边好像有人摔倒了。”

    一群围着的香客中间有个女子正跌坐在地上,和周围多是五六十岁、甚至有七八十岁的阿婆们相比,她的年纪明显年轻了许多。但她手边的地上掉落的塑料袋,袋里同样包着一些香烛凌乱的洒落了出来,这些无不显示着她也是来这上方山敬香求愿的香客。

    碧君走近了才听明白,原来是有人身体不好倒在路边了。

    “我只是低血糖而已,坐坐就好了。”面对周围人的关心,坐在地上的女子摇着手表示没事。

    “地上凉,坐我的包上吧,包里没什么东西,不怕压。”

    有人拿出了包垫在地上,也有人从自带的水壶里倒了些热水。这些素不相识的人,只是对神灵心有所求而聚在了这里。她们或许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