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烟雨石湖 (第1/2页)
“你们上课都在听什么?这题目我讲了不下十遍,还是错,还是错!全班做对的竟然连一半都没有!现在还是小学,只是打基础,这就跟不上了,到了初中你们怎么办?不许低头,一个个的把头抬起来!全班42个人,拿到优秀的只有8个,剩下的34个人你们在想什么?啊,郭龙,站起来跟我说一下!” 教室里高分贝的声音老远就能听到,站在门外的丁老师有些犹豫,不知是不是适合踏进去。 这时,上课的铃声响了起来。教室里的声音也因为铃声暂停了一下。讲台前的女子转过头,与门口的丁老师对视了一下。 “孙老师。”丁老师露出了稍显尴尬的笑,打了声招呼迈步正要走进去。 孙老师没说话,走到门前,然后“砰”的一声关上了教室门,将她关在了门外,很快那大分贝的声音又响了起来。 丁老师呆呆的站在门口,看着关上的教室门,她有些不知所措的自语道:“可是这节是我的语文课啊。” 怎么办?去找校长吗? 初冬时节,十月下旬的气温变化很大。前一阵子还被秋老虎困扰,可骤然之间就入了冬。 今天的气温比昨天骤降了十几度。昨晚睡觉前还穿着衬衫和裙子的,一早起来碧君就被寒风逼着穿上了毛衣和秋裤才敢出门。虽然气温还没有跌破0度,但浸泡在湿润的空气中,阴冷阴冷的寒意只往骨头里钻。 推开咖啡厅的大门,暖气让她终于缓了过来。孙若涵正在给咖啡厅里面的绿植浇水,见碧君进门他放下了水壶,随手接过她的外套挂在架子上。 “绿萝浇多了水会烂根吧?” “嗯,没关系,已经一周没浇水了。一直放在室内比较干燥,泥土已经干透了。” 听孙若涵这么说碧君也有点不好意思,之前是她自称要照顾这些绿萝的。可时间久了常常会忘记,幸好孙若涵还记得。 几盆绿萝都长的不错,抽出了新枝,绿油油的颜色在一片萧瑟的初冬让人赏心悦目。 “是电瓶车过来的吗?很冷吧?” “是挺冷的,风吹得脸都僵了。要是等过几天气温降到零下了那就更可怕了。”碧君想了想又说道:“过阵子还是去学车吧,开车应该会好一些。” 学车? 孙若涵欲言又止,在他的记忆中,曾经碧君很轻松就学出了驾照,但上路实打实的马路杀手。在买了新车后,短短两个月撞了四次。每次见她开车出门都心惊胆战,幸好几次事故都没伤人。 最严重的一次是从商场的停车场出去,油门当刹车,连闸道的杆子都撞歪了,车门整个凹陷打不开,不得不去大修。至此那辆车就闲着,她再也不敢碰了。可怜的骐达,大半年后电瓶没电无法发动,索性折价还给了4S店。 都说熟能生巧,不过有些人或许天生就不适合碰车。 “我觉得吧,还是我开车接你比较好。” “诶?可是这样不是很不方便吗。” “没关系,反正我闲余的时间比较多。”只要不开车,一切都好说。 碧君也没坚持,学车也只是她一时兴起的念头,仔细想想开车也确实挺吓人的。 “今天这么冷,还出去吗?” 难得的假期,前阵子新闻说石湖的维护工程结束了,又恢复了对游人开放。所以上周两人就约好了今天去石湖玩,却没想到气温会降得这么快,让人猝不及防。 碧君犹豫了一下,还是点点头,“还是去吧,今天好歹还有六七度,接下来会更冷吧?气温回暖要等春天了,下次再想找到适合出去的日子,可能就要等三四个月后了呀。” 这么说也是,等冷空气真的南下后,很长一段时间就只适合躲在屋子里了。今天或许是最后一个适合野外出游的假期。 孙若涵带上了提前准备好野餐的点心,暖杯里面装了壶红枣茶。 “野餐垫别忘了。” “放心吧,都在车里准备好了。” 石湖位于古城西南的胥门外,在苏州大大小小三百多个湖泊中石湖的面积并不算大,但景色和历史人文却是独有的。前阵子政府斥资12个亿,对周边的道路、绿化做了大规模的整修,近期才通知重新开放。 苏州作为全球首个“世界遗产典范城市”,也是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每年花在文物景点维护的开销少则十多亿,一旦启动大型修复工程可能要花费百亿,那些古老的街巷、破旧的石桥,若是推倒重建或许会节省很多,但这座城市宁愿用十倍、百倍的代价悉心呵护这些古老的遗产。 车一路从金鸡湖开到石湖,可能是出了太阳,天气回暖了一些。下车时清新的空气让碧君深吸了一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