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 一念花开 (第1/2页)
门泊雪峰 透明的虾仁撒在年糕上,姑苏的宴席总是将虾仁作为第一道迎宾菜,一颗颗玲珑可爱。而雪峰上的皑皑白雪,则是打碎的蛋白。一眼望着,宛若艺术品一般,晶莹剔透让人不忍下筷。 但那毕竟是一道菜,相比外表更注重的是口味。虾仁的鲜香被年糕吸附,而年糕的厚实又充分满足了口感,点点带着奶香味的蛋白,将菜肴的风味提到了极致。 那味道,确实是记忆中父亲的味道。 没有道理的,这分明是已经遗失的菜谱,在父亲过世后本该成为绝响,周奶奶从没想过还能在尝到。事实上这是连她本人都已经忘记的味道,没想到她的味蕾却还记得。没有预兆的,如此突兀的出现在面前,让她甚至有些虚幻的感觉。 她怔怔地看着孙若涵,而年轻人也正在等着她的评价。周奶奶也意识到,这道菜或许本身就是为了她而做。 “小孙……孙主厨,你怎么会做这道菜?” “周奶奶以前见过这道菜吗?” “见过,何止见过,”周奶奶闭上眼,陷入到回忆之中,“我还记得父亲说过,这菜中的年糕要切得厚实一些……” 【年糕要切得厚实一些。】 父亲轻快的落着菜刀,完整的年糕不过眨眼的功夫,就在菜刀变了模样。 “可是,不是切薄才能入味吗?” 那时的她已经练了数年的刀工,正得意于自己能够牛rou切出灯影的效果。若是将年糕切得太厚,总觉得浪费了自己的能力。 “刀工不是为了炫技,那是基本功没错,但一切都是为了菜品本身而服务,千万不可本末倒置了。在这里年糕厚实的口感,更能让人满足。丽华,要记住,厨师所有的技艺,归根结底都要回归到食客,都是为了回馈食客的心意。” 原来她并没有忘记。尘封的记忆随着味蕾的解放而洗去了尘埃,变得清晰透明。 看着沉浸在回忆里的周奶奶,孙若涵肯定了自己的猜测。却没有去打扰她,回到了后厨,不紧不慢的继续着自己的步调。 “碧水春歌”、“一点寒梅”、“翠堤春晓” 【楼下清歌,水流歌断春风暮。梦云烟树。依约江南路。碧水黄沙,梦到寻梅处。】 这些菜肴,与江南水乡的婉约丝丝相扣,勾勒出四季的风情。 一盘盘菜肴陆续上桌,有的与周奶奶记忆中别无二致,有的是她虽不曾品尝过,但小时候的记忆中依稀在菜谱上见过的名字。 “孙主厨,你学过那本菜谱吗?” 周奶奶依稀记得,那菜谱是在六十多年前,她还是个孩童的时候被东洋鬼子撕碎了,眼睁睁看着被扔进了火炉里化作缕缕青烟。但此时她又无法确信了,只觉得或许是回忆出了错。菜谱还好好的,虽然离开了周家,却被别人爱护着传承了下去。 那是曾以为丢失了珍贵的宝物,却失而复得的欣喜。 孙若涵没有回答,在老人的身上,依稀似乎还能看到曾经那孩子的影子。他们都是如此执着。 那只是他一时的心血来潮,却不知对那个家族带来了什么。是兴盛,还是悲哀?对他而言只是黄粱一梦,那一声他都不曾承认的“师傅”,却延续了五百年的岁月。被一个家族、被子子孙孙二十多代人坚持着,传承着。 他真的值得吗? “我祖上啊有个传说,那菜谱是一位游戏人间的食神留给先祖。我不知道食神是什么,曾问过父亲,父亲说大概是和灶王爷一样的神仙吧。”周奶奶说着笑了,姑苏城的人似乎总喜欢和神仙结缘的故事,在这里纯阳真人吕洞宾是每年都会下凡一次的,于是有了‘轧神仙’的庙会,她家大概也是这样,稀里糊涂的就攀附了一个神仙,“说食神我是不太明白的,可是周家世世代代都在供奉着,大概是我们周家五百年来的精神寄托吧。” 被供奉了五百年?他? 孙若涵的心情有些复杂,他从来以为‘食神’只是一个头衔,和‘特级烹饪大师’、‘国宝级大师’一样,却没想过它神圣的含义。一时间也不知自己该作何想法。 “很累吧?做菜那只是个糊口的手段,乱世里能够活下去就够了,不值得用一辈子,甚至一代代人的一辈子去背,累了就放下。没关系。” 周奶奶睁大眼睛,她也不知听懂了什么,只是摇了摇头。 那份记载了一百六十四道菜肴的食谱,对他们家族而言远不仅仅是食谱,而是寄托信仰的圣物。随着食谱的丢失,也意味着那份持续数百年的信仰终结于此。 父亲早早的离世,或许也同食谱丢失的打击不无关系。 “周奶奶,在我看来啊,做菜一直是一件轻松地事情。与什么信仰啊,责任啊,都没关系。要满足的只有食客而已。想做就做,累了就去休息,这不是很简单的事情么?” 说完孙若涵也不等周奶奶说话,转身回到厨房。他从蒸笼里端出了一道点心,也是这场宴席最后一道菜。 摆盘的是点点粉红色的糕点,就如盛开的花朵。片片花瓣落在白瓷的餐盘,让人心神不由的被吸引。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萦绕在心头。 “这个点心叫什么?”对于这道菜周奶奶没有任何的印象,那并不是她所知的菜谱上的菜肴。 “‘一念花开’。都别客气,动筷吧。” 周奶奶当然没听过,因为这本就是孙若涵这两天才研制出的新菜。 “一念花开?”周奶奶默默地念着,和一桌的食客一起夹起属于自己的那块甜点。 清香、淡雅,但那香味又让人无法忽略。 周奶奶突然想起了,自己第一次端上亲手做的菜肴时父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