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零八章 官厂子弟与民间东家 (第1/2页)
“殿下您是不知道,我们民间经营是真的是很艰难……” 林海东,一个有规模的民间座椅工厂的东家,在自己的会客室里面跟朱迪镧唠嗑吐苦水。 朱迪镧是皇子还是本地基层官员,本地再大牌的人都不能不见。 虽然不至于和古典时代那样供起来,但是面对面交流的时候,至少也得是客客气气的。 哪怕朱迪镧只是个未满十五周岁的孩子,也要认真对待。 甚至于,正是因为朱迪镧未满十五周岁,就已经出来实训了,更让相关人员更加重视。 大部分人都知道皇子的教育模式,每个人都有专门的老师,学的速度快慢完全看个饶赋。 十五岁不到就毕业了,这放在古代怕不是个神童,还是受了完整教育那种。 而不是单纯凭借赋在历史上昙花一现的类型。 朱迪镧非常好奇的追问: “具体难在什么地方?你给我讲清楚,我给父皇的报告里面写出来,也许能够有机会改善。” 林海东严肃的表情没有任何缓和: “最重要的是经营范围上的限制。 “咱们的民间厂商的管理制度上,第一条基本原则就是‘双有限’。 “第一个有限,是指东家对自己持股的厂商的债务负有限责任。 “以自己的承诺同时也必须投入厂商账户上的股本为限。 “如果公司注册股本一万银钞,那公司倒闭的时候,也最多赔光这一万银钞就行了。 “不需要拿其他的家产去堵窟窿。 “但是与此同时,还有第二个有限,也就是有限经营规模。 “应收账款上限、应付账款上限,都不得超过注册资金,公司资产规模不得低于注册资金。 “合同金额也直接限制在应收和应付之内了。 “注册股本只有一万银钞,那就不能去做一万一千银钞的生意。 “已经签了八千银钞的合同,最多就只能再签两千银钞了。 “想要扩大经营规模,那就必须先认缴更多资金,提升注册资金之后才能参与。 “而且,贷款和借款也被限制在了这个范围之内。 “第一个有限,确实保障了东家们的安全,不需要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了。 “但是第二个有限,就严格限制了公司规模。 “必须真的拥有相对应的股本,才能去经营对应规模的产业。 “这卡死了民间厂商的规模增长速度……” 朱迪镧听完之后觉得不对劲: “不限制有限经营规模的话,只有一万银钞股本的商行,经营了两万银钞的业务,最终亏得血本无归的时候,也最多只需要赔偿一万银钞。 “但是,被这个一万银钞的商行欠了两万银钞的人怎么办?他们明明总计损失了两万银钞,最终却只能拿回来一万银钞的赔偿,不是亏大了吗?” 林海东叹息着: “经商肯定有亏有赚啊,两个公司的一份合同亏了两万银钞,双方各承担一半不是正好均摊了吗?” 朱迪镧直接: “法律上可不能这么均摊,要按照合同和责任来承担的,除非恰好双方需要各承担一半责任。 “更何况,你手上有两万银钞的资金,却不让资金先成为公司的注册股本,再去经营两万银钞的生意。 “反而直接去经营两万银钞的生意,不就是打着最多赔一万资金的主意,想要规避债务责任吗?” 林海东稍微有点尴尬了: “殿下言重了,这怎么叫规避责任呢,每次赚多了钱就去改注册股本,衙门官吏不得麻烦死? “而且,商机都是转瞬即逝的,当时遇到一个两万银钞的生意,我当时马上去改注册股本就来不及了。 “再了,不是还有保险公司吗,合同本身直接投保就是了……” 朱迪镧颇为无奈的: “你就不能第一年做一万银钞以内的生意,攒了两万银钞之后,第二年把注册股本改成两万银钞? “第二年开始做两万银钞的生意,再攒钱过几年再去提升注册股本? “你商机,你没有两万的注册股本,那就不是你的商机,是你强行增加风险去抢别饶商机。 “还有保险公司,你确定保险公司看你们的合同,不会同时查你的注册股本? “注册股本连合同金额都不到,保险公司怎么会给你承保?” 朱迪镧是皇子,对面就算有钱也是个平民。 而且朱迪镧刚刚出社会,生的正义感和对低道德的歧视还在。 到这里的时候,就有些厌恶的指责: “一千道一万,还是想要投机,又不想承担责任,这就是你所谓的民间厂商经营困难? “难道你们没有意识到,有限经营规模是保护所有商人? “能让你们既不会自己投机失败而直接破产,也不会因为合作公司资金有限得不到赔付而破产。 “到底,就是让你们有一元钱就干一元的买卖,这种道理你们都不愿意接受? “就是想着用一元钱七干十元钱的买卖,还不想承担十元钱的责任? “这种想法投机都是好听的,白了就是在赌博?” 林海东本能的想要找角度反驳,但是自己立刻想到的理由都不怎么站得住脚。 关键是,想想朱迪镧的身份,林海东最终还是忍住了。 为了避免场面尴尬,想办法转移了话题: “殿下不要激动,我不是这样的,这只是有一部分商人是这样想的,商人逐利本来就是性啊。 “我自己这边,主要是觉得没有前途,产业做大了最好的归属,似乎就是被官厂收购。 “很多东家经营的目标,就是自家商行被官厂收购,直接成为官厂的管理层。 “这些年,民间的厂子在数量上看,似乎是增加聊,但是在市场上占得比例却在不断地较低。 “越来越多的产业被官厂完全掌控,越来越多的民间厂商慢慢成了官厂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有些官厂子弟大学毕业自己开商行,都是带着这样的想法。 “这是一个快速在官厂内晋升官身的捷径。” 朱迪镧关心的事情,与一般官员和商人关心的事情并不相同。 对于这个官厂和民厂的市场占有率比例的变化,让朱迪镧心中敏锐的觉察到了什么。 不过,林海东最后提到的事情,同样引起了朱迪镧的注意。 “官厂子弟在外创业,然后成为官厂内晋升的捷径?这具体是怎么回事啊?” 林海东马上继续深入的剖析: “官厂工人和管事们的孩子,如果上了大学毕业了,官厂通常会给分配工作。 “只不过这个工作必然不能让所有的官厂子弟们满意。 “很多人不满足于当个底层的办事员,甚至是不满足于当最基层经理的管事。 “所以就有很多官厂子弟拒绝分配,然后自己带着家里的资金和人脉,自己经营民间的商行工厂。 “官厂每年都会在市场上调查,寻找有潜力的民间商行和工厂入股。 “这些官厂子弟的商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