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7章 开发王宫计划 (第1/2页)
周叙说道:“王宫办成博物馆,让任何人都可以去参观,让百姓们都有机会看看王室以前都是怎样生活的。 变成博物馆,只需要养一批工作人员维护就可以了。还可以用王宫来办一些活动搞创收。你看,咱们参加的愚园诗会,要是王宫里举行,是不是更好?能容纳更多的人。” “嗯!听丞相爱卿的。” ”哎“姜时接着又叹气道: ”也只能让叔父推荐人来办理了!我查看了,兰雅人这次还算坦荡。属于凤栖城的府库,兰雅人不动。 兰雅人只拿凤栖城该上交王室的税收部分抵债。 找来一个好城主,凤栖城就可以继续良性运行。 凤栖港也还继续保持原样。 不过,原来王宫的开支原来都是兰雅人承担,现在兰雅人交还凤栖城后,王宫得靠王宫自己挣钱来维持了。 离国,诗巫国等国恢复了上贡的一笔钱还可支应一段时间,要是这笔钱用完,别说养王宫里的人了,就是王宫的日常维护费用都没钱。” 周叙道:“王宫里无用的人立马辞退了吧!免得下个月要多发工资。” “嗯!是该这么办! 首先御膳房里的人就是最没用的。都没王室成员居住,养他们御膳房给谁做饭呢?” 周叙暗笑,姜时最记得御膳房了。 实际上无用的人,不止御膳房呢!以前专门围绕王室成员打转的宫女和太监都是无用的。 两人就这么商量着,周叙按照他前世带来的记忆,把去故宫参观的感受,和了解到的故宫博物院怎样搞创收的主意一一列了出来。 哦!对了,一些豪商的典礼活动,也可以出租宫殿大厅去给他们举办嘛! 人民大会堂都可以举办电影首映式呢! 镛王宫更可以了。 姜时把周叙列的这些整理了出来,准备拿去给何道长看。 让他给拿主意。 姜时这个国王,连清朝下台的溥议都不如,溥议还有一些遗民可以商量。还有几个老师,太傅。镛国连王室成员都争相脱离王室了。 连一个商量的自己人也没有了。 镛王一登基亲政,辅政大臣和给镛王讲课的老师们都收拾东西走人了。 如今就只剩下一个太师,甘隆。一个快80岁了的老头。 一个迂腐的夫子,除了讲大道理,也拿不出一策救国。 其他人员本来就是受诸侯委托,拿钱办事的。都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思。 只有找何道长这种父辈的旧日故交拿主意了。 何道长对于姜时要把王宫办成博物馆向天下人开放,让天下人都能进入参观。非常赞同。 何道长说道:“其实雄伟壮丽的王宫,并不太适合人居住,宫殿由木头建造很容易着火。而高耸宫墙虽然能够防止火灾蔓延,却也影响空气的流通。 夏天酷热,王宫很快就会成为火炉。 而到了冬天,凤栖城靠海,王宫里又觉得湿冷。真没小家小院住着舒服。” 另外何道长还说了,一个人,一天三顿饭,能吃得了多少?一年穿的衣服需要多少? 市场上买就是了。就算需要定制的。找个裁缝不就可以办好了。干嘛非要养一个尚衣局。 还有就是御马监,就算要养马,有一个马夫就够。何必养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人员机构?特别是什么御膳房,尚衣局,等等。 国王一个人吃饭,居然养一个庞大的机构,这简直就是浪费民力。 何道长的紫阳派最是反对奢侈生活和奢侈厚葬以及各种繁杂的祭奠活动。 紫阳派始祖认为人生在世,受到无数外在的束缚,如肌体之累、声色之乐、利禄之欲、死亡之惧和仁义礼乐之羁。只有超然于这一切之上,才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道。 紫阳派呼唤回归人性,回归自然和归本返真。 紫阳派认为贵族们找一帮人来伺候自己,把自己的手脚都废了。 何道长说道:“古代贤人都是与民一起同甘共苦。贤人受到尊重,是为人类做出了贡献,比如传说的神农尝百草。黄帝制内经。 而不是靠高大巍峨的宫殿与奢侈雄浑的墓地。 回归自然,回归本真,才是真理。” 有何道长支持,可以抵抗来自诸侯们的抗议。 要不然,镛王把王室开放了,让百姓了解到王侯的日常生活。也许就减少了百姓对王侯的敬畏。 有的诸侯王可能会意识到这种联系而加以阻拦。 何道长最后又说道:“丫头,我们紫阳派,你要是找医师,武士,我们不缺人,但你要找管理人才,我紫阳派就不行了。你让姜铭帮你物色人吧!” 何道长自然知道,他们两个是管不了凤栖城的,就算王宫都没经验能管好的。 于是给姜时出主意去找姜铭。 得何道长支持和指点,周叙和姜时又去找姜铭。 姜时想怎么做,就要找姜铭来推荐人来帮她实现了。 随着姜时的描述和看周叙写在纸的方案。 姜铭很快就想到了,能帮忙姜时的两个人来。 一个是晨阳国的一个退休太监。上一任晨阳王的内宫掌印。 一朝天子一朝臣。 自然的,新王上位,内宫掌印自然就是原来太子府上的总管太监了。 虽然这个掌印太监,他年纪不大,不过就是40岁左右。太子登基,他却是主动申请退休回乡下养老。 懂规矩的掌印太监都知道,爽快交权交接,后任还会保护前任。还能受人尊重的平安养老。 要是不识趣,下场几乎都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