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纯化风暴 (第2/3页)
49年2月1日合肥解放后,析合肥县东乡、北乡、梁乡为肥东县。西乡、南乡为肥西县。 肥东依山傍水,山河秀丽,县内地势北高南低,江淮分水岭横贯于县境北部,形成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境内河渠交错,主要河流有南淝河、店埠河、滁河、池河等。大别山余脉逶迤,主要有四顶山、白马山、青阳山、双山、龙泉山、浮槎山等。全国著名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肥东有其水域45平方公里。湖上烟波浩淼,景色如画。四顶山的“四顶朝霞”素称“庐阳八景”之一,自唐代以来,无数sao人墨客、文人雅士漫游于此,写下许多酬咏诗篇,为千古所传诵。 曼群很喜爱这一片山水。特别是幼时被母亲带着去浮槎山上庙拜佛的场景记忆犹新。 浮槎山海拔四百余米,为合肥地区最高峰,山上泉水汩汩,清冽甘美,欧阳修畅饮此泉后,曾挥笔写下《浮槎山水记》,誉为“天下第七泉”。山上层峦叠嶂,松柏青翠,云雾缭绕。佛教鼎盛时期,有十余座古刹,相传有六百僧,三百尼。时称北九华。每逢春节、元宵节、佛诞期,远近数百里信男善女云集山中,朝山拜佛,场景蔚为壮观。 这次在排头村头等候自己的依旧是若愚。 他依然用仿佛昨天才分开,今天又见面的口气,平静地说到:“回来了,路上顺利吧?” “回乡之路一言难尽啊,家里怎样?”曼群对这个特殊的“兄弟”心存感激,自己这么多年在外地,老家的事情全靠他帮忙维持照应。 若愚有些沉重地说到:“虽然合肥迎来了解放,但是目前形势却并不太平。” “说起来原因你应该大概了解的,东乡的娄老大那些人不老实,多少年了还在搞事,听说还与国民党中统特务搞在一起,干了不少坏事。也不看看现在已经改天换地了。”若愚有些气愤不平。 作为土生土长的肥东人,曼群大略知道若愚提到的东乡人。 合肥东南濒巢湖,西面临大别山,历史上是湖上的“湖匪”与山中的“寨匪”勾通必经之地,也是倾轧必争之地。合肥东郊大部分区域解放前为合肥东乡,部分区域属合肥北乡,这个地区历史上地主封建势力及其政治代表的反动势力,在当地均占有重要位置,特别是依赖这些势力而滋生的土顽、恶霸、匪特,解放前非常猖獗。 “曼群,听说你后来工作的《川鄂日报》也跟中统局有关?”若愚低声地问道。 “是的,社长就是中统宜昌部的负责人。幸好,这份报纸存续时间不到一年,否则,你我见面都难。” “但是,我对这份报纸从一开始就是内心反感和抵制的。颠倒黑白,粉饰太平、欺骗大众,毫无基本cao守和新闻价值。”曼群有些激愤地说到。 “那个社长后来怎么样了?” “宜昌解放时,在对各行业的接收工作中,发现了他图谋破坏新政权,就被依法逮捕了。” “唉,合肥这边的形势要复杂得多。1949年初,国民党在合肥地区的反动统治虽土崩瓦解,但仍妄想伺机作乱,溃逃前有组织有计划地部署大批特务潜伏下来,勾结当地土匪恶霸、反动会道门头目,散布谣言、扰乱人心,破坏交通,焚劫仓库,组织暴动,危害渡江战役的支前工作,企图颠覆新生的人民政权。” 解放后,若愚作为进步教师,成为肥东店埠镇联防治安委员会的成员,组织开展防匪、防特、防盗、防火的“四防”工作。所以对近期的清剿匪特工作情况很熟悉。 “就是你回来的上一周,滁州定远的匪霸谢麻子,曾在合肥东乡杀害人命百余条,血债累累。此次清剿匪特时畏罪潜藏合肥,在户口查登中被捕获了。” “说到原国民党中统特务,在合肥,他们也很不消停。听说他们发出所谓的“应变”指示,秘密布置一批特务,建立秘密情报站和联络点,大肆进行破坏活动。党通组在合肥除建立了合肥县干部联席会、合肥县党政军联席回报室等核心机构外,还有大生公司、群益通讯社、二八行业工会和“戡乱建国动员委员会”等外围组织。” “曼群,回来进入庐州中学迎接新生活是好事。不过你毕竟有历史背景,目前的形势下,还是要注意低调行事啊。”若愚望着曼群,欲言又止。 其实曼群对目前的社会气氛,是有很强的直观感受的。 在庐州中学以及合肥城各大街的公告栏里,张贴着合肥联防治安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开展社会治安联防的布告。新政府要求各地加强户籍管理,开展户口登记,公安机关配合驻庐部队,积极侦破潜伏城内匪特,集中搜捕逃窜进入城市的散匪。 在这份布告的旁边,往往还张贴着近期清剿匪特的战果公告。出于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习惯,曼群都会认真地阅读这些内容。 一则公告上是讲述的肥东李庄的三十多个农民,自带干粮,把当土匪的儿子、丈夫、兄弟找回来,向政府坦白自新。 另一则公告讲述了隐藏的中统特务,看到搞武装游击与人民政府对抗无疑是以卵击石、自取灭亡,于是,改变策略指派十多名中统特务伪装进步,混入革命队伍。中统特务瞿生、中统中心组长王芳、中统总务干事王樵等,先后混入合肥军管会、文工团和肥西电话总机室伺机搞破坏,被人民政府逮捕的事情。 在合肥城里逗留的几日里,除了见到周庆云外,他还凑巧碰见了几个故人。他们都是老乡,小学、中学、大学同学都有。当初从学校毕业分开后,因为分散在全国各地工作,天各一方,难得一见。 这些同学之中,曾在原国民党政府部门、军队、银行、大学工作的都有。在偶尔的消息之中得知,绝大部分都过得还不错,除了张本尧位居高位之外,还有什么“张处”、“李董”、“赵团长”、“刘教授”等等称谓不一胜数。 而这一次,听说很多人都回到家乡了,除了已经去往台湾、香港以及海外的同学。 张百闻是曼群的小学同学,后来在国民党部队当了团长。关于这位张团长的军旅生涯到没听说什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