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奔逝_纯化风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纯化风暴 (第3/3页)

,但他曾在丰乐老家建了一个富丽堂皇的大宅院的消息,倒是传得很远。这是当年听本尧讲给自己听的。

    很让曼群意外的是,自己会在建筑队遇到他。

    那是曼群从庐州中学出来,在回东条街租住地的路上,一群建筑工人正在拆除一处破旧的房屋,听说此地改成城市道路。一个体格壮硕的工人正在用手推车搬运建筑残渣。

    曼群觉得这个背影特别眼熟,步伐慢了下来。正好这个工人调转身来。

    “啊,是曼群吗?”这个健壮的工人大声的问道。

    “是百闻啊!”曼群也大声的回应到。

    “堂堂团座,你在这里干啥呢?”因为是小学同学又是儿时朋友,曼群开起了玩笑话。

    “哈哈,一言难尽,新社会了,我也算自食其力吧。”张百闻军人爽朗豁达的性格还在。

    “你也回合肥了?大主编,你目前干啥呢?”

    “我在庐州中学谋了个教书岗位,不至于饿饭呢。”

    “哈哈,你适合教书,我适合干活,这倒是各得其所啊。”

    两人站在街头,就这样兴高采烈的聊着。

    “张百闻,别闲聊了,过来帮忙搬下木料,一个人拿不动。”另一个工人大声地喊到。

    气氛瞬间有些尴尬,毕竟以前两人都不是被随意呼来唤去的人。

    张百闻沉默了几秒。

    “曼群,不好意思,我先过去了。改天等你安顿下来,我请客,我们好好聊聊。”张百闻略带尴尬的边说边走了过去。

    这根木料估计有点沉重,张百闻蹲下去、站起来,腿有些轻微打颤。

    曼群突然心里涌出一种酸涩的感觉,他急忙转身,匆匆地离开了。

    在庐州中学教授语文课,对于曼群来说的确不算难事。因为办报多年,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对时政的阐述、对写作技法讲解,既有理论的深厚基础,更有丰富实践的坚实支撑,很快的赢得师生的一致赞誉。

    曼群心里也是快乐的,充满成就感,比起自己之前做总编都感觉充实。特别是看到教室里,经历多年战乱后国家初定,这些年轻人渴求知识的殷切目光,更觉得找到了更适合自己,更有意义的职业。

    这种炙热的目光似曾相识。他猛然会回忆起,抗战时期,在湖北宜昌,在那座小城里的每一个奔波在多个夜校的时光。身体是疲惫的,但是进入课堂时,同样的是一群群青年人,在国难深重的艰难岁月里,依然不甘堕落沉沦,为自己为民族为国家读书奋起的昂扬生气。同样也感染和激励着曼群自己。

    一个月后,令曼群没想到的是,张百闻真的约他聚会了。

    “曼群,今晚庐阳大街八仙楼,务必赏光,不见不散。”张百闻专程来庐州中学通知他。

    “就我们俩?”

    “还有些多年没见的老同学,这次都回合肥了。兄弟几个多年没见,这次难得凑齐,好好聊聊。”

    夜晚的庐阳大街上,八仙楼显得格外醒目。特别是经历时局混乱、颠沛流离的曼群来说,感觉自己很久很久都没有这种赴宴的感受了。对于应酬曾经驾轻就熟的自己,突然有一种拘谨的感觉。

    望着“八仙楼”几个在灯光中辉映的大字,曼群苦笑着摇了摇头,走了进去。

    “哟,曼群总编到了?”已经先到的张百闻,从圆桌后站了起来,大声地招呼到。

    “来,快入座,快入座!”

    诺大的圆桌周围,十个人刚好围成一桌。

    坐定后,曼群惊讶发现,今晚赴宴的人,都是曾经在旧政权任过职务的人,有旧政府的、有旧军队的、有旧银行的,甚至还有原国民党中统局的人。

    “兄弟们,我们曾经也风光过。现在,据我了解,在座诸君皆属劫后余生,目前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是个行伍之人,如今我干体力活求生,我认命,不过老子也曾经该吃该喝,这一生也不亏了。”

    酒过三巡后,张百闻开始有些激动了,恍惚之间,他又是那个当年的兵强马壮的“团座”。

    “百闻兄,冷静,我们莫谈国事。喝酒喝酒。”邻座的同学叫林浦,解放前是原国民政府的某省参议员。

    今晚的酒桌上,是一群失意的人。

    曼群望着身边这群同学嘻笑怒骂、形态各异,不由得百感交集。有如林参议员始终沉默寡言,有如牢sao满腹的张团长。现在,对于这群来自旧时代的人,曾经的所谓事业成功人生辉煌,在新社会全部清零,仿佛重新回到人生的起点。

    这桌上诸君目前从事的职业五花八门,有从事城市图书出租行业的、有干人力板车运输的、有人做骡马运输行业、做车站码头搬运的、有做建筑工人的、还有做城市废品收购和私人补习的。除建筑部门的技术或重体力工种外,一般从业人员的收入都较低。

    “听说政府将在接下来的两年内,要把教育资源全部国有化,私人补习学校全部取消,部分人员估计转入小学担任教师或勤杂人员,也有可能转往城市中的煤炭店(煤球厂)等服务行业。”

    “希望以后诸君多来买我的煤球,只求温饱即可。哈哈哈。”黄文炳是原国民党中宣部的处长,回乡后在一家私人补习学校上班。

    “诸位,大家能够平安回到家乡,有事做有活干,知足了。我听说我原所在的机关,很多人迁往了大西北呢。塞外苦寒,都是知道的。”说话的是原国民党党通局的周姓科长。

    “对对对,大家知足了,大家相聚一场不容易,来一起再干一杯。”东道主张百闻泛红的脸上,洋溢起难得一见的神彩,他竭力的招呼着,用力碰着杯,犹如这是最后的盛宴。

    夜已经很深了,月亮升在半空。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众人跨出“八仙楼”。

    清冷的夜风仿佛一下子把众人拉回了现实。

    大家站在大街上,都没有再说话,彼此拱手作别,沿着各自的归途,默默地次第离去。

    只剩下,亘古未变的月光,辉映着这个迎来巨变的世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