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 多事之冬 (第1/2页)
大燕国右相府密室。 房间主位太师椅上坐着一个老者,六十多岁年纪,胡须头发皆白,腰背挺直,双目烔烔有神。 太师椅的对面坐着张源明。 老者望着他说道:“张兄,不好意思,我这时候,急急忙忙把你找来,是有件非常要紧的事情找你帮忙。” “因为你是我的好友,相交了很多年,你为人很正直,人品高尚,不图权势、富贵,是我一直钦佩的人。” “并且,通过这么多年对你的了解,我认为你是我最值得信赖的朋友,可以生死与共。” “这件事情我想来想去,只有你能帮助我。” “这件事情事关天下百姓的安危,关系到以后大周国的存亡,关系到我和一帮忠贞将士的项上人头。” 张源明闻言色变。慌忙站起身来行礼: “右相请您吩咐,这件事只要我有能力做得到,就是粉身碎骨也必定会按照您的吩咐去做。” 右相司马亮满意的点了点头,起身扶着他坐下,望着他,郑重的说道: “如今我大周内忧外患重重,面临生死危机。” “早两年朝廷竟然和大清国谈和,拒不出兵援助大武国,坐山观虎斗,坐看大武国覆灭。” “这种行为,无异于是与虎谋皮,自取灭亡。日后大清国灭亡大武国后,必定会挥师南下。” “这是外患!” “如今大周北方烽烟四起!多处流民爆发了起义。” “在此之前,我多次上书皇上,北方今年旱灾严重,很多地方的土地颗粒无收,请求皇上准许各地官府开仓放粮。并征调粮草去北方,赈济北方流民。避免流民暴动。” “皇上根本听不进去。事事听取左相那个jianian贼的意见。从来就没有同意过我的正确意见。” “即使到了现在,北方流民已经大规模暴动,皇上和左相依然没有赈济流民的想法。” “这样下去,流民暴动势必越演越烈。越来越多没有饭吃的饥民会加入进去。” “如果不能很快平息掉这场暴动,全国各地迟早流民会纷纷响应。高举造反大旗。” “这是内患!” “就算以后,我们朝廷的军队彻底打败了造反的流民军队,势必也会造成朝廷军队的大量损耗。” “并且会造成国内生灵涂炭,土地庄稼等四处荒芜,饥民遍地,帝国的实力受到巨大的损耗。” “到了那个时候,大清国已经彻底打败了大武国,得到了大武国的国土和子民,如虎添翼,实力大增,再挥师南下,我们大周如何抵挡。” “局势按照现在这样发展下去,大周国不出几年必定灭亡!” “大清国目前还是实行的奴隶制度,如果大周灭亡,我大周的所有子民都会成为大清国的奴隶!饱受摧残,受尽凌辱!到时候,所有大周人会活的生不如死。” 司马亮说到这里站了起来,他望着张源明,严肃的说道: “如今之计,我们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就是举兵推翻现在的昏君,杀掉左相赵墨舟,请四皇子上位。” 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继续慢慢说道: “只是自从我前年请求皇上出兵援助大武国后,皇上对我不再那么信任。如今朝廷大权都掌握在赵墨舟那个jianian臣的手里。” “赵墨舟掌权后,大肆排挤忠臣,重用自己的亲信。朝廷中忠义之臣已经所剩不多。我费尽心思,联络到了一些忠义之臣。” “我们决定破釜沉舟,生死一博。” “我们准备起兵,只是我们掌握的兵力不多,如今最麻烦的事情在于,京城里我们所掌握的军队数量和赵墨舟掌握的军队数量平分秋色。战斗很难一时之间结束。” “京城外我从别的地方调动的部队一时半会进不了京城,因为京城外有卫戌军队驻守。他们要进城势必要和卫戌军进行火拼。” “并且京城外忠于我们的军队只有十多万人,而拱卫在京城周围的卫戌军队有三十万人。” “卫戌军队不仅有能力阻挡我们的军队,还可以分兵进城进行援救。” “因此最关键的地方在于,守卫在京城外附近四周三十万卫戌军的态度。只要他们按兵不动、或者出兵帮助我们。我们就胜利了。” “我们只要杀死了昏君,左相,铲除了那些jianian党,四皇子当上了皇上,一切就会变得名正言顺。” “再加上四皇子在民间百姓间有着很好的名声,我在大周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大周的天下就会掌握在我们手里。” “但是如果他们出兵帮助赵墨丹,我们必败。” 说到这里司马亮望着张源明,恳切的说道: “目前一切成败就看卫戌军的态度。” “我知道卫戌军的统帅吴一杰是你的弟子,你悉心教导了他多年,他虽然明面上投靠了赵墨丹,实际上心里一直有报国之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