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0083章 二叔家的小心思 (第1/1页)
姜汉还不到二十岁,比姜齐还小半岁,算起来才十八岁,其实说起来找媳妇年龄还不是很大。 不过在姜齐的家乡,总是要先找一个媳妇,然后两家来往几年之后,就可以结婚了。 听到姜汉要找媳妇,姜义叹息一声: “盖房子,要是按照大哥家的标准,得三万块钱。 我们家的所有钱加起来,也不够这三万啊。 也就是两万块钱,你要是翻盖房子的话,日子不过了”。 二婶沉默了一会,说道: “谁让你安装浴室、暖气和卫生间了。 咱农村人自己的房子,哪里有那么讲究的?我看是姜齐有了钱,故意的。 我们就盖几间瓦房,然后把西厢房盖一间,把棚(厨房)给弄得好一点。 一万多块钱,就足够了。 现在我才遇见我们村的一个jiejie,她见我就说给姜汉说媒。 不过,听到我们还没盖新房子,就说,等等再说。 这意思还不很明显吗? 就是嫌我们家的房子不是新房子”。 姜义叹息一声,十年前,姜义就开拖拉机,赚了点钱,于是就翻盖了房子。 在八十年代,姜义的房子,在村里,或者说,在十里八乡,都是很不错的房子了。 因为没有用麦秸的房顶,都是用砖瓦,也就是所谓的砖瓦房。 但是八十年代的时候,因为用不起钢筋,而且水泥那时候也不是很多,玻璃的工艺也不先进,所以那个时代的房子,最大的一个缺点就是还是比较矮小。 窗户也小,门也小,在现代这几年的房子面前,看起来就不怎么光鲜亮丽,而且像是一个小个子。 “你的意思是,我们家也把房子翻盖了?” 其实一开始,二婶并不是这个意思,在二婶看来,再赚两年钱,多赚几千块钱,等到姜汉二十岁的时候,春天盖房子也不晚。 而且盖房子的时候,也没有像姜齐那样,规划那么多的现代化设置。 也就是一个高大明亮、窗户更大一些的砖瓦房罢了。 被二叔这么一说,二婶也就拍了拍桌子: “盖,就算把拖拉机卖了,我们也得盖房子。 姜正你大哥盖的起,我们也盖的起。 这不是,你正好去拉砖拉水泥吗? 到时候,偷偷截留一些水泥和红砖,放在我们村那边。 反正你回来,正好路过我们村。 就放一些在村里,过几天,再拉回来,谁也不会知道,这是截留你大哥的。 我们还能省不少钱呢”。 听到二婶的话,二叔赶紧摇头: “那可不行,附近都是乡里乡亲的,万一让人家知道,尤其是被大哥和嫂子知道,那我们以后怎么做人?” 二婶哼了一声: “做人,做人,说的好听,还不是谁家有钱,谁就是大爷。 以前的时候,村里谁瞧得起姜正,姜齐上了高中,都说他能上大学,村里每年就给他几十块钱,算是照顾。 呵呵,穷鬼一个,村里的人清楚的很,即便是姜齐上了大学,和村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不过,听说姜齐要盖房子,你看奎叔几个人忙的,恨不能的赶紧开工,还不就是想着,能多赚点工钱。 一会你赶紧去找找姜大成和奎叔,就说,我们也盖房子,正好把人给找齐了。 一群羊也是放,两群羊也是轰,一会你买条烟,赶紧去”。 晚上回到家,姜齐一家,就知道了,二叔也要盖房子的事情。 首先惊讶的还是姜正: “怎么忽然之间你二叔也要盖房子?他家的砖瓦房,盖了也就10来年。要是现在就拆掉,有些可惜了啊”。 姜齐的母亲给姜正拿了一个煎饼,然后给自己倒上一杯茶,小声说道: “应该是姜汉要找媳妇,现在如果没有房子的话,人家女方也不同意。 所以,就借着我们盖房子的机会,找一个建筑队,把房子盖了”。 姜正接过煎饼,喝了一口酒,放起酒盅,想了想: “姜汉,才十八岁,小孩子的年龄,找媳妇急什么? 主要是,也一直没有听说,他二叔家有翻盖房子的想法啊。 前几天,我们说盖房子的时候,他家也没说什么啊”。 “爸,二叔家里有钱”姜齐说道: “既然他们家也要盖房子,那到时候我就重新找辆车,给家里拉货,我问了,驾校的车,有时候也闲着,一早一晚的,给我们家把砖瓦水泥钢筋拉过来。也不耽误功夫,还省钱呢”。 姜正知道,姜齐和驾校很熟悉,也就不再多说什么,毕竟驾校的卡车,比起拖拉机来,确实是方便多了。 姜齐家,和二叔家,一起盖房子的事情,村里还是更重视了。 尤其是姜奎和姜大成,一个是村里的老石匠,一个是村里的村正,这种事情他们两个人都比较积极。 甚至两个人,专门在一起商议了半天。 姜齐家的房子,要求高,而且预算也高一些。 二叔家的房子,就是农村普遍的砖瓦房,这些年农村普遍都是这样的房子,所以随便几个人,都能盖好。 姜奎和姜大成,就商议着,给姜齐家盖房子的人,有十五六个,作为一个民居,这是一个不小的建筑队伍了。 而给二叔家盖房子的,其实也有10来个人。 两个队伍,加起来二十多人,而且盖房子的时候,按照当地的风俗,村里的一些人也会去帮工(就是根据自己的时间,免费去帮忙一天,主家管饭,但是不给工资的)。 如此一来,两家的房子,只要有10多天的时间,就可以盖好了。 不过,第二天,姜奎和姜大成,把事情给姜义一说的时候,姜义还没说什么,等姜奎和姜大成一走,二婶就说话了: “凭什么,给大哥家盖房子的,大多数都是年轻人,而且很多在城里盖过房子的。 给我们家的人,大部分都是老头子,最多也就在县城里盖过房子。 他们手脚慢不说,我觉得,盖出来的房子,质量肯定也不如大哥家的房子。 同样一天都是几十块钱,我们为什么不能要年轻人?” 二叔沉默了一会: “要不,去你们村找人?你们村不是也有几个能盖房子的建筑队吗?”。 二婶沉默了,沉默了几分钟,说道: “如果之前没有找村里的话,去我们村或者其他村都行。 但是,现在奎叔和姜大成都来过了,你再找其他人,这不是把人得罪了吗? 依我看,还是我们家的房子预算少,所以村里才这样安排的。 如果我们的房子,预算和大哥家的房子差不多,村里肯定也会多给几个年轻人,毕竟一些现代化的东西,奎叔他们都不懂。 你说我说的是不是这个理?” “按照大哥家的标准”二叔一个劲的摇头: “三万块钱呢,我们盖这个房子,还得欠一万块钱的外债,这要是让人知道,姜汉找对象,就更难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