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九章:感激 (第1/1页)
女配在种田文苟住了正文卷第一百五十九章:感激家里的马越来越多。 如今夏日,雨水比较多,山上简易的棚子已经住不下去。 唐景云回来后,就在村里小北山下面建了个马厩,让它们全部住到那里面去。 村里没有给它们弄跑道的地方。 为了不让它们的身体素质荒废掉,唐景云每天的清晨和傍晚,会让它们在村里几条平坦的大路上跑一会儿。 反正在大爷二爷的教导下,这群马都不会祸害地里的庄稼,其他时候就由大爷二爷带着玩儿了。 说到这群马,唐景云觉得特别有意思,简直跟成精了似得。 山上最后一批青门绿玉房成熟,村里人之前摘了都是靠人力挑下山运到仓库。 后来唐景云就牵了几匹马过去,让它们帮着驮下来,之后再额外奖励点紫花苜蓿给它们吃。 也不知道率先工作的几匹马回去是如何与同伴交流的。 每次要出工去驮青门绿玉房的时候,那些马就叫的特别欢。 等上了山后,还争着上前,为了多吃点紫花苜蓿,宁愿做苦力。 这次曹三他们回来,恰好赶上凝露赤霜果的成熟,这次需要运送的货物就又要多一种了。 唐景云当初选择种植时,结合大元的环境地利,就注意了保存时限。 青门绿玉房摘下来在常温条件下可以保存一个月时间。 如果留一截果藤,还可延长半个月。 而凝露赤霜果与青门绿玉房的保存时限是差不多的。 唐景云为了凝露赤霜果,特意从窑口申老板那里订了一批陶翁,用来放凝露赤霜果。 摘下来的凝露赤霜果被小心地放进陶翁里,待满时再上盖密封。 这样既延长了保存时间。 又避免了如青门绿玉房那样的碰撞破损。 曹三他们,是运送一趟结算一次工资。 他们这次回来后,就到赵大矛那领了。 他们跑一趟,每人一百银子,领到钱的第一步,就是问张书墨,他们能不能买五颗青门绿玉房自己吃。 “当然可以。”赵大矛说,叫人去拿了五颗青门绿玉房称给他们,“总共一百二十两银子。” 曹三等人以为自己听错了。 “赵管事,你是不是算错了,这果子不是十两银子一斤吗?” 赵大矛笑道:“这是上京的售卖价格,便是县城,也才八两银子一斤。” 曹三算了算,这五颗果子一百二十两银子,也才四两银子一斤,比县城的还便宜。 “这会不会太便宜了……”曹三有些犹豫地说,“要么问问东家?” 赵大矛把青门绿玉房推给他们让他们抱走。 “不必问,这便是唐姑娘交代的,只要是在唐家干活的工人,要买青门绿玉房也是这个价格。” 于是曹三几个捧着果子,一脸天上掉馅饼的懵逼表情。 他们虽然没多少钱。 但正因为青门绿玉房好处不小,所以他们也咬咬牙拿出一千多两买五颗,准备三十个兄弟平分着吃。 没想到最后连个零头都没花完。 联系着之前吃过的那种味道特别好的蔬菜,再看看手上这几颗特别便宜的青门绿玉房,曹三喉头忍不住哽了哽。 他明白,这是唐景云特意帮他们的。 凝露赤霜果是来自古武位面带养生效果的二级植株,价格自然要比青门绿玉房贵。 而且,还是限量的,唐景云没想着买出去多少。 大头都是要留着自己人吃的。 即便是唐家的工人买,唐景云给的价格也是六十两银子一斤。 卖到上京去,就得百两银子一斤。 村里人虽说如今挣了些钱,,但四两银子一斤的青门绿玉房他们都不舍得买,更别说六十两银子一斤的凝露赤霜果了。 他们也不敢生出在采摘的过程中偷吃什么的念头。 只因地里随时都有监工的人。 偷吃一颗就罚款十两银子,并被列入村里招工黑名单。 是有多想不开才会为了那么一口吃的丢了面子丢了银子还有工作啊? 凝露赤霜果果子本身是微酸的。 不过因为表皮那一层带甜的赤色霜糖,将酸味中和,才觉得酸酸甜甜的。 吃之前,唐景云喜欢用井水镇一下,格外好吃。 “这层赤色霜糖,像石蜜。” 第一次吃到凝露赤霜果的赵小舟说。 在大元朝,它最本土的糖是饴糖,也就是麦芽糖。 然后便是蜂蜜。 赵小舟口中的石蜜,是蔗糖。 将甘蔗榨成汁晒成糖浆,然后再熬煮成褐色糖块,坚硬如石。 前世唐景云所在世界的历史国家中,蔗糖的出现是通过丝绸之路从印度传入国内。 最开始都是褐色的、一块块的。 后来印度制糖技术提升,糖块可提炼为淡黄色的沙糖。 到明代,国人发明了红糖脱色技术,制造出了白糖,并将白糖制糖技术传回了印度。 大元朝在边关,也曾与别国建立互市市场,海上通道也一直是打开的状态。 大元朝里蔗糖的出现,和唐景云前世历史世界中一样。 也是在此期间通过海上贸易从别国传入的。 只不过因为前几年朝中夺嫡汹涌,互市市场关闭,只留下了海上通道。 但因为大海的危机不可测,能不能活着回来都是靠运气。 虽然少了一个交易市场,但敢于冒险出海的商人也没增加多少。 那曾传入蔗糖技术的国家制糖技术有没有提升,至今还没人探寻得知。 大元朝这里的甘蔗只有一种,那就是茅蔗。 茅蔗是已经驯化的野生甘蔗。 绿皮,根茎细如拇指且汁少,但营养价值非常高。 茅蔗产量非常低,对土壤要求也很高。 而且容易受天气影响,风稍微大些,茅蔗大多会倾斜弯曲,不利于收割。 总之,茅蔗是一种不好种植,产糖量很低,但味道与食用营养价值都很不错的娇气植株。 在蔗糖刚传入大元朝时,都是皇室或世家贵族才能享用的。 如今虽能自产,但因产量低,物以稀为贵。 所以能吃上蔗糖,甚至啃上甘蔗的,最多再加个有权的有钱人。 普通老百姓,依然只能偶尔吃吃饴糖。 onclick="hui"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