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改变历史,重建邺城和晋阳,热河简称赵! (第5/6页)
现其他异族的!
胡濙叩拜:“老臣受教,是老臣目光短浅了,修县史、改汉名是重中之重,老臣必不负陛下厚望。” “快起来。” 朱祁钰又道:“城池有了汉名,有了历史,才会有归属感。” “那些归化的蒙人,也是同理。” “只有他们改了汉名,说了汉话,忘记了他们的语言和历史,才会彻底成为咱们的人。” “怀柔、归化,彻底将异族之地吞并为我汉人之地,是漫长的过程,朕不着急,你们也不要着急。” “咱们君臣合力,换万世太平。” 朝臣全都跪下,贺万岁。 “各地煤矿已经开始采煤了吧?” “不止要供应京畿,整个北方都要供应上去。” “今年最好不要冻死人了。” “皇家商行已经赶制出一批毛衣来。” “朕打算先给廷益之战的兵卒送去毛衣,他们是有大功的,优先给他们保暖。” “争取在过年之前,北方的兵卒,人手一件毛衣。” 朱祁钰没做到每人一件棉衣。 那就送毛衣吧。 “陛下厚待兵卒拳拳之心,北方兵卒必然感激涕零!”王竑拍马屁。 朱祁钰笑道:“年前先发北方兵卒的,年后就发南方兵卒的,朕这个皇帝,要做到公平啊。” “争取人手一件。” “这天一天比一天冷了,毛衣怕是也不顶用了。” 胡濙叹了口气:“是呀,天冷了,不好熬啊。” “倒也无妨,今年有毛衣取暖,应该比每年好过一点。”王竑道。 “王阁老,您发现没有,今年的深秋比去年的深秋还要冷。”胡濙有老寒腿,比其他人敏感。 王竑和王复对视一眼,都没感受到。 “老朽这条腿呀,可灵了。”胡濙苦笑着垂垂大腿。 朱祁钰这才知道,胡濙有老寒腿。 转瞬意识到,朝臣年龄都很大了,京师的冬天也是难熬的,还有什么衣服能保暖呢? 对了! 羽绒服呀! 古代是没有羽绒服的,也没有用鸭绒、鹅绒制成羽绒服来保暖。 “之前陛下所虑甚是,这天气确实一年比一年冷了。” 胡濙苦笑道:“您开辟南方,缓解北方压力,是非常正确的。” “承蒙老太傅夸赞。” 朱祁钰站起来:“今年冬天不好熬啊,京师人口众多,粮食消耗量巨大,治安也是个大问题。” “朕打算令巡捕营扩充人手,维系京师治安。” 朝臣一愣,皇帝还要扩充厂卫? “就算是移民也得等过了年呀。” 人不移走,京师负担不起这么多人口,早晚要出事。 正说着呢。 有小太监快步跑过来,打开门没掀开帘子,跪在地上:“皇爷,江西急报!” “进来!” 有太监挑开帘子,一股凉风灌进养心殿。 好在大殿宽敞,凉气冲不到朱祁钰。 冯孝接过奏章,放在腋下捂了捂,才跪下呈上来。 打开奏章,朱祁钰快速翻阅。 “金忠有心了。” 他递给胡濙。 胡濙看完,脸上露出惊容:“合计七千万两?江西哪来这么多银子啊?” 胡家抄出来的钱,大大出乎朝臣的预料。 实在太多了。 旋即就是喜笑颜开,这么多钱,该怎么分呀! 明年可就要过一个宽松年喽。 “不过冰山一角罢了。” “再查下去,估计得上亿两。” 朱祁钰脸上露出笑容:“好事呀,朕正愁没钱用呢。” “大建天下,这不就有钱了嘛。” 朝臣不寒而栗。 皇帝露出这个笑容,不知道有谁要遭殃。 “陛下,成国公押解银子,分批次送入京师,路上不会太平啊。”王竑担心。 “引蛇出洞罢了。” “金忠有杨信、朱仪、张善辅佐,这点事要是办不好,就回京养老算了。” “还有马瑾呢,凭江西那些狗屁士绅,能翻起什么风浪?” 朱祁钰冷笑道:“江西不必中枢担心。” “回程时,该带什么回江西呢?” 朝臣一愣:“陛下,您不会想趁机移民吧?” “还是王卿知朕心啊。” 朱祁钰笑道:“京畿压力这么大,留些废物在京师干什么?两湖、两广都缺人。” “干脆,全都移过去,缓解漕运压力。” “咱们这边下雪了,人家还过夏天呢。” 能移民的,就是宗室了。 胡濙短暂思索后,立刻跪下:“陛下,绝不能令宗室填充两湖,更不能去两广。” “为何?”朱祁钰皱眉。 “陛下,两湖自古便是粮食重地,我朝因为叛乱不断,导致两湖荒废。” “如今两湖已经再现生机。” “等个十年,两湖就是大粮仓。” “那些宗室虽然被革除了,但也是姓朱的。” “万一有人起了歹心,可就不好制了。” 胡濙担心,南北分裂。 一旦占据两湖,以两广为基本,以江西为缓冲,这就是形胜之地,称王称霸的根基。 “若令其改姓呢?”朱祁钰也不能贸然。 “怕是不行呀陛下,毕竟是留着太祖皇帝的血啊,您若强令改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