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_第391章 魏国篇,用水挟制诸侯国的霸主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91章 魏国篇,用水挟制诸侯国的霸主国 (第2/6页)

,各国只能忍着魏国的霸道。

    魏国都城本来立在秋明,秋明改为许都。

    但朱见濬未胜先虑败,国都建在一片平原之上,万一大明西攻,吞并魏国,魏国需要一个稳定的后盾型首都。

    就选择在叶卡捷琳堡上建都,改名为安邑。

    叶卡捷琳堡建立在乌拉尔山里,乌拉尔山遍地是矿资源,可以作为魏国的大后方,也能作为魏国的资源都城。

    火车奔跑在魏国境内。

    兄弟两个开了眼界,都以为藩国很穷,可他们看见车站旁商贩人满为患,他们很注重年轻人市场,卖的商品都是动漫人物。

    “二哥,你说他们有授权吗?”朱佑槿买了一对钥匙链。

    发现这钥匙链做的很工整,做工不比明人差。

    朱佑榷把玩着:“怎么跟京师夜市卖得差不多呢?”

    一问才知道,他们的钥匙链是出口货。

    当然有授权了。

    专利法在藩国照样通用,都是大皇帝给授权的。

    毕竟免版权三十年,全世界明人都可以使用的,只要去注册一下授权证就可以的。

    衍生版权虽然不免费,收价也很公道。

    “咱们在夜市上买的是魏国货?”朱佑榷和朱佑槿都看到了对方严重的震惊。

    按理说这应该是明货啊。

    大明不可能没有这样工艺的,难道京师小商品工厂不会赚这钱?

    经过询问才知道,明人也有工厂,但没有我们的工厂便宜,我们工厂人工成本低,商品售价自然就低了。

    看着手里这条钥匙链,朱佑榷和朱佑槿面面相觑。

    “原来在大明垄断全行业之下,藩国也不是穷得要饭的。”

    “皇爷爷总说,提高产品附加值。”

    “好嘛,提升了产品附加值,那么低端产业链就必须向藩国转移的,而藩国似乎靠着这些低端产业链,赚得盆满钵满。”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魏国人口在景泰六十年时破亿,今年人口达到了1.2亿。”

    “如果魏国一亿多人,想进入大明同等生活水平。在我原来的意识里,认为永远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对继藩,并不太感兴趣。”

    朱佑槿说实话:“可是,这条钥匙链,却让我看到了另一面。”

    “咱们一路走来,这魏国繁荣景象,不比大明差多少,甚至比西域几个城市还要富饶……”

    朱佑榷打断他:“我看不比长安差。”

    是啊,不比长安差。

    虽然这里是魏国的西都,却能和长安比肩繁荣。

    长安是大明西北最繁华的城市,受限于饮水问题,人口在一千万徘徊,等到叶尼塞河引水成功,长安人口会迅速攀升突破两千万的。

    “继藩,似乎不是咱们想的那么坏。”

    “咱们也未必永远做大明的附庸。”

    “咱们的韩国、辽国,也能成为和大明一样的富裕国都,成为一方霸主。”

    朱佑榷跟着点头。

    “难怪皇爷爷总担心空心化的问题,看看魏国的繁荣就知道了,他们只是吃进了大明的低端产业链,就有了今天的繁荣。”

    “如果魏国继续上进,依靠低端产业链,向上发展,抓住大明产业链转移的关键时刻,进行弯道超车。”

    “说不定,魏国会成为霸主国,甚至一定程度上超过大明。”

    朱佑槿说完赶紧摇头:“不会的,魏王不敢的,他们不敢把自己做得那么好,担心大明将富饶的魏国一口吞进去。”

    “那才不会呢。”

    朱佑榷鄙视道:“咱爹是打仗的人吗?大哥倒是有心打仗,他有皇爷爷的本事吗?”

    “你看看皇爷爷这几年的布置,这是担心藩国咬大明一口,大明还无力反击。”

    “皇爷爷的战略眼光,可是历史顶级的。”

    这话让朱佑槿笑了起来。

    想起来在东宫中,他爹被爷爷支配的日子。

    旋即,心情黯然,他们出去继藩了,未来再也不可能返回大明了,就算能回去,再也见不到爷爷了。

    他们和爷爷的感情,要比父母更深。

    火车在浩荡的草原上驰骋。

    哈萨克大草原是种植不了粮食的,因为土壤层薄、肥力太低、缺乏水资源灌溉、气候不适合,种了也不出产粮食。

    这些年魏国为了在草原上搞种植业。

    魏王从唐国购买大批鸟粪,唐国的秘鲁,就是鸟粪的天堂,仅靠卖鸟粪,唐国就能成为南美霸主。

    魏国大批采购鸟粪,希望用鸟粪增加土壤肥力,进而达到种植的目的。

    魏国有两大弊端,一个是不挨海,虽然拥有咸海和里海两个内陆海,却没有出海口。

    另一个就是草原和沙漠面积占比高,优质土地太少,粮食产量太低。

    魏国想成为霸主国,仅靠一个多亿人口是无法做到的,魏国坐在资源宝库上,油铁资源要什么有什么。

    唯独缺了这两样。

    魏国有钱,就开始建立实验室,研究化肥。

    可以说,魏国出产的化肥,质量比大明的还要好,对于化肥的研究,魏国走在诸多藩国的前沿。

    因为粮食问题是卡脖子的难题。

    如果魏国自己不攻克难题,永远都别想称霸,未来只会成为大明的小弟,亦步亦趋的小弟,早晚会被大明一口吞掉。

    所以呀,魏王朱见濬很早就在布局化肥的研究。

    而大明换土,想用冻土里的黑土,换取黄土,给了魏国启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