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04章 太子欺朕年老无力?请陛下改立太子! (第2/6页)
明文学氛围非常好,抄袭案子一天都有一万起。 抄袭层出不穷,原创作者维权难,律师取证难,最后不了了之。 这就造成了,各种跟风抄袭,让读者对报纸的购买力逐渐下降,因为他们觉得这钱花得不值得。 景泰六十三年时,中枢进行过统计,民间试图写作,或者有写作想法的人,高达25亿人,尝试过写作的人,高达11亿。 基本等于,人人都有写作梦。 写作卷,曲艺更卷。 小说和读者终究存在距离,远远不如戏曲、相声、小品、舞台剧更加直观,就在剧场里看,从业者和观众近距离接触。 根据统计,民间曲艺从业者,多达700万人。 其中,戏剧从业者最多,高达400万人,其次是相声、戏法、魔术、小品和舞台剧。 舞台剧反而是最不卷的,为什么? 因为舞台剧演员,和戏剧演员是相通的,那些戏剧从业者会经常来舞台剧舞台上客串,把舞台剧演员搞得没活路。 毕竟一个素人和腕儿比起来,观众更喜欢看腕儿,而不是看剧情,更不想看素人。 这就造成了,舞台剧越来越烂,观众骂声如潮,但舞台剧依旧我行我素,因为赚得多呀。 观众是骂了,但他们买票了,公司盈利了。 素人登场时,买票进场的观众是称赞了,结果几百人的大场子,就零星几个人进来买票。 后者赔本赚吆喝。 前者,观众是一边骂一边买票,公司老板当然选择前者了。 这就造成了,舞台剧太烂了。 好演员被挤兑得去说相声演小品去了,导致相声小品快板评书卷得要死。 景泰六十年时,中枢实在看不下去了。 管制了舞台剧。 差点把舞台剧给干没了。 观众嚷嚷着中枢瞎管,舞台剧演员骂中枢不懂装懂,戏剧演员索性不去舞台剧上客串了。 太子恼怒之下,差点让舞台剧彻底消失。 幸好此事传到老皇帝耳朵里,解除管制,让舞台剧从业者注重剧本,可以对小说进行二创,有好剧本才有好舞台剧,舞台剧导演要承担其责任来,不能让资方、演员瞎改剧本,要尊重导演和编剧,尊重专业。 舞台剧被老皇帝保下来了。 但也一蹶不振了。 因为很多从业者担心,等太子御极后,舞台剧怕是被第一个报复,以后日子更好不过,还不如趁机转行。 老皇帝对舞台剧的经验,舞台剧没吸收,反而被戏剧舞台吸收了。 戏剧舞台将流行的小说全都搬上了戏剧。 搞得戏剧和舞台剧融合,进一步挤压舞台剧生存空间。 景泰六十三年,老皇帝斥资十亿,投资文娱行业,支持文化曲艺行业,全面发展。 但是,朝廷却悄悄地开始对文娱的内容进行了深层次管制。 老皇帝并不知道,他那十亿非但没促进文娱大繁荣,反而带来了难以预料的管制。 景泰六十五年初,无比繁荣的文体行业,莫名其妙进入了寒冬。 在深宫中的老皇帝尚且不知道,他构想中的第三条腿,无声中断折,仅靠房地产和股市是支撑不住大明的。 需要四条腿走路,老皇帝正在苦苦创造四条腿。 大明沃土几万里,如此庞大的疆域,必定是要分裂的。 老苏都分裂了,他才拥有沃土几千里呀?大面积北面冻土,精华也就在七八百万,都照样分裂。 大明全是温热带沃土啊,精华领土一千五百万以上。 以为都是明人,就不会分裂了? 那历朝历代灭亡一个王朝的,是外人吗? 曹丕是异族?还是朱温是异族?还是太祖是异族? 是人就有野心,谁不想当皇帝呀。 老皇帝为何要极端开放? 他不知道管制好吗?他不知道皇位稳定好吗? 但能吗? 如果区区一个小国,你想怎么管就怎么管,这样一个无比庞大的大明,老皇帝做到这个份上,不满意的人还那么多呢! 再英明的皇帝,也无法做到所有人都满意的。 一定会有野心家,一定会有造反,什么都会有的。 这些年为何没有? 因为发展的脚步,让人暂时抛弃了野心,一心奔钱,一心奔发展,所以造反很少。 可是,发展终究要落入窠臼的,终究要陷入停滞的,老皇帝终究会死的! 太子能做好这样一个掌握庞大疆域的合格皇帝吗? 做不到的! 他居然还要进行管制,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啊。 再说了,大明如此繁荣开放,如此自由发展,不好吗?不这样,如何让各族融合成汉族?变成统一的大明? 如果不让天下人说话,你怎知百姓需要什么? 若皇帝说出一句何不食rou糜? 那是皇帝傻吗? 不,是制度的悲哀啊。 皇帝脱离民间太久,是要出事的。 中枢什么都不知道,有错不改,改了又犯,是会出事的啊。 这位子,不是你坐下了,就一呼百应的。 下面都是人! 都是心怀叵测的人啊。 皇帝坐在位置上,如果看到的都是笑脸,那么天下就完了!距离亡国不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