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04章 太子欺朕年老无力?请陛下改立太子! (第3/6页)
了! 只有民间谩骂,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才要解决问题。 只有广开言路,才知道大明未来的路往哪走,才能让真正有能力的人跃居朝堂之上。 为何太祖皇帝杀了那么多人,却保留都察院啊! 为何景泰帝如此霸权,却不断提升都察院的地位呀! 因为皇帝要听下面的声音的! 皇帝可以不治理天下,可以用有能力的臣子治理天下,但不能不听下面的声音! 有能力的臣子是哪来?是从下面杀出来的,他们是从民间出来的。 不是谁开了上帝视角挑出来的。 就说二十几岁的王守仁,在老皇帝身边最多算个秘书,让他去当一省督抚,他能干得了吗? 人才是磨砺出来的,是要从万千优秀者当中杀出来的,那才是真人才。 李东阳从小就被老皇帝挖掘,可他照样是凭真才实学干上来的,老皇帝非但没帮助过他,反而会处处给他增加难度,最终李东阳给他一张完美的答卷。 所以,到现在李东阳秉政,老皇帝非常放心。 也不是绝对放心。 都察院、监察司、军纪司、厂卫,全都是老皇帝的眼睛。 老皇帝确实没去过民间。 但他每年都会派出去无数近臣、侍卫、太监去民间暗访,还会穿插着派都察院、监察司、军纪司、厂卫的人随机暗访,还会二次走访。 景泰五十年时,老皇帝改了都察院和监察司,御史和监察史,每个县城设一个办事处,任期两年,两年随机轮调。 就是说,皇帝把眼睛,放在地方。 两年轮调,就是担心御史和监察史被地方腐蚀掉。 像宫中派出来的侍卫,没人知道什么时候会派,会派去哪里,连老皇帝都不知道,可能心血来潮,就派人去西域调查,或者去交趾暗访。 选的人,也都是随机的。 在宫中侍奉的人,不知道谁就会接到秘密任务,星夜出城,中间不许和任何人联系。 能在宫中侍奉的,都是权贵族子。 他们被地方用金钱腐蚀的概率不大,反而会被盘根错节的家族关系而桎梏。 所以,老皇帝会派西厂的人盯着他们。 这几年西厂愈发不得用,老皇帝就派影子的人悄悄尾随。 甚至,还会在他们身边埋钉子,随时监督。 为了证明消息真实,他会派人去核对,再根据地方呈上来的塘报,进行详细筛选核对。 老皇帝极尽权术,就是要看看地方的真实情况。 他可以不管,但不能被蒙蔽! 一个皇帝说出来何不食rou糜,多么悲凉啊。 不是他傻,而是制度有问题!是欺上瞒下的后果呀! 太子现在不让民间发声了。 近两年还会有人反抗,想要朝廷广开言路。 可反抗几年之后,发现反抗无效时,天下人就会失望了,就会对朝堂发生怨怼了。 这种仇恨的种子,会让这个庞大的国家走向分裂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 的确,十年二十年没有问题,大明底子足够厚,可三十年五十年呢?人心寒了,捂不暖了。 何况如此庞大的疆域,全是富饶之土,合久必分啊! 所以,老皇帝不止要自己派人去听下面的声音,还要让下面的人说! 还是那句话,他可以不管,但不能不知道! 这个天下的所有事,皇帝必须全都知道,这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可太子听不进去啊。 他就算能强制恢复景泰六十年前的情形,那又如何呢?他八十七岁了,还能活几年啊? 太子登基后,不还是走回去了嘛。 朱祁钰坐在养心殿内,千言万语化作一声叹息,当年若非唐皇后提前生产,皇子序列确定,哪来的后世千年之祸啊。 为了给太子擦屁股。 他效仿金国,进行政务公开。 景泰六十五年,正月十六,朝廷发布年报,公开大明财政收入,以及全年朝廷的预算。 这份年报,是去年创办的新报纸。 未来,会作为中枢政务公开的年报。 第一版共印一亿份,结果刚发售,十分钟内抢购一空,连报纸局都懵了,这玩意还能赚钱? 报纸上,写着:景泰六十四年,财政总收入22.7亿元,具体收入明细全部在列。 总支出24.9亿元,详细支出明细。 支出大头是建设支出,其次是军费支出。 每项收支都非常详细,数字精确到最后一位元。 全国百姓看个新鲜,看完之后,纷纷惊叹,我的国原来这么富啊。 正常报纸只有两大张。 财报则有二十九张,厚厚一本。 除了景泰六十四年的详细收支外,还有国企收支、银行收支、国家重点投资项目等等。 后面就是新年展望了。 中枢预估,景泰六十五年,财政收入超过24亿,预估支出高达27亿。 又详细列出预计支出项目和金钱数字。 还有主要投资项目,多是农产品扶植和基建。 后面,则是全国所有省府县所有地区的财政收支情况,都非常详细,百姓可以随便去算。 这是一份极具诚意的财报报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