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四十二章:龙吟:燕王万岁! (第3/5页)
其实,这些四郎都知道。 四郎只是担心大军离开,内部出事。 毕竟,这段时间,已经陆陆续续迁徙来将近十万蒙古人了。 四郎对此有些不放心。 说到底,还是太担心她们了。 “伱征战在外,一定要好好照顾好自己,不要压力太大了,咱们还有时间……” 朱棣握住徐妙云的手,笑道:“好了,我特别费衣服,以前总找不到原因,现在找到了,就是你这么一遍遍给我整理磨损的。” 徐妙云含笑瞪了眼。 外界。 乃至身边的兄弟们,都以为四郎从大明回来,马不停蹄扩编四个混成协,然后发起征讨吕宋,推及理想的军事动作。 只是单纯向朝廷展露獠牙。 可只有他们夫妻才知道。 这只不过是捎带。 四郎如此着急,是为将来做准备。 一旦父皇不在了,大哥登基。 他们和大明的关系,无法预料,极有可能急转直下,面临来自大明的军事压力,经济封锁! 军事压力,四郎从来就不怕。 可经济封锁极为致命。 如果无法尽快完成对吕宋的统治,开发吕宋的人力物力资源。 一旦受到来自大明全面经济封锁。 只依靠东番这二十多万人口,以及小小一块疆土,战争潜力必然会越来越衰弱。 四郎在抢时间。 其实,完全可以在大明内部布局。 一旦大明对他们施行经济封锁,军事压力时,让大明内部生乱,掣肘大哥。 可四郎不愿意这样做。 她也不愿意。 无论怎么说,中原都是故乡,都是养育他们的地方。 他们是呼吸着中原的空气,喝着中原的水,吃着中原的米,读中原先贤智慧结晶长大的。 谁都无法做这种事情。 这种事做了,就得带着内疚活一辈子。 四郎没有在大明内部布置棋子。 若说布置,也是给雄英留一份政治财富罢了,护雄英周全。 示范区如此。 张大哥、丘二哥、朱三哥除了担心带着他们出海,刺激到朝中某些人,其实也是让三位大哥留下来辅佐雄英,帮衬雄英。 其他针对大明的布局,就是四郎想和大明进行的谈判。 可朝中仇视四郎的人在忍着。 他们希望四郎在征讨吕宋中,栽个跟头,甚至铩羽而归,趁着四郎处于被动处境,才愿意展开谈判。 其实,大哥如果有意弥补四郎。 本可以在这个时候,做出动作。 大哥出面去说服仇视四郎的太子系成员,一定比父皇更管用。 可这么长时间,大哥没有一丝表态。 父皇当然可以强行推动,父皇和四郎单独谈时,也提及此事。 不过被四郎拒绝了。 四郎此番,主要是想要大哥和燕藩谈判。 只有大哥亲自签订的谈判契约,才能对未来,产生一定影响。 若是换做父皇。 就要面临,人走政息的窘境。 可大哥的沉默,让人心寒! 当然,大哥也没错,身为大明储君,为大明争取利益,是其储君责任。 “四郎,等你回来,我在给你生一个小棉袄,就一个,然后我就乖乖听话,好嘛?” “好!”朱棣笑着捏了捏徐妙云的脸颊,打趣道:“还和咱们刚成婚时第一天早上一样软绵绵。” 徐妙云不由想到朱棣所说那天早上的事情。 两人洞房花烛的第一个早晨。 四郎在院中劈柴、喂马、扫院子。 她在做饭,出来抱柴火时,四郎捏了她的脸,她害羞快步进屋,这个坏家伙还小声嘀咕:昨晚怎么没发现,这么软绵绵Q弹。 成婚已经九年。 昔日点点滴滴,稍稍回想,清晰宛若昨日发生。 其实,她真希望,一直过着那样的日子。 四郎就不会有这么大压力。 也不会几次三番做噩梦。 可个人的命运,往往并不受个人掌控,被权力和时代的洪流裹挟,滚滚向前。 局势把四郎。 把他们夫妇。 把他们一家五口。 把他们这个团体,推到了现在的局面。 四郎已经不能后退了。 后退半步,不光是他们这个小家。 那么多跟随他们,忠肝义胆的兄弟,都会因为他们而遭殃。 …… 等朱棣、徐妙云从寝殿来到王府外宅时。 朱元璋等人已经抵达。 几个年纪小,调皮捣蛋的弟弟,一个劲儿装出一脸好奇模样,打趣询问:四哥、四嫂你们做什么,害大家等了这么长时间。 逗得一群人哈哈大笑。 直到朱元璋发话,一家人的欢笑声才停下。 朱元璋看看朱棣,“走吧。” 朱棣脸上依旧挂着刚才的笑容。 “拜见陛下!” 一行人走出王府,早已等候在王府外的百官纷纷行礼。 “免了。” 朱元璋随意摆了摆手,随即,众人赶往检阅点。 检阅并不是在陆军大营内。 而是在码头的一片阔地。 海湾内的百姓,早已在检阅台不远处聚集着了。 纷纷激动议论。 “咱们燕藩终于要向外扩张了。” “可不是吗,听说只要打下吕宋,咱们王爷用不了多久,就会建国了!” “也就是说,咱们从今往后,就是燕国子民,而非大明子民了?” “老张,你想当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