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67章 火车人,前进! (第1/4页)
<\/b>前门机务段会议室内一片寂静。 率先开口的是救援办公室主任刘青松。 “李司机,你这个复轨器是啥玩意?” 闻言,李爱国这才明白会议室里的同志为何会如此惊讶了。 原来这年月,复轨器这种救援‘神器’还没有出现。 邢段长说道:“咱们机务段里没有这玩意。” “咱们可以自己造。” 李爱国笑道:“复轨器结构很简单,你们看.” 邢段长请黄淑娴取来笔和纸,李爱国在纸上画了复轨器设计图。 复轨器其实就是两个钢构件,结构很简单。 李爱国曾经徒手绘制过沙包设计图,很快就把复轨器的图纸绘制出来了。 邢段长到结构如此简单,皱皱眉头:“这玩意怎么看上去就跟马蹄铁差不多,有用吗?” 刚才还一脸愤慨的刘青松看着图纸,脸色却凝重了起来。 他忍不住拿起图纸,双眼紧盯设计图,嘴巴里面嘟嘟囔囔。 片刻之后,猛地一拍桌子。 这位老救援神情激动:“这玩意,简直是绝了!” 身为列车救援队长,刘青松在脑海里过了一遍,瞬间意识到利用复轨器救援的可行性。 想起以前为了救援列车,他们费了那么多力气,刘青松感到很委屈。 要是早有这玩意,列车救援队也不至于那么为难了。 “爱国同志,这玩意你是咋想到的?” “这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吗?列车轮掉轨,只要垫一个东西,把车轮拉出来就可以来了。”李爱国一脸理所当然。 刘青松:“.” 李爱国当然没有小看救援队的同志。 像脱轨器这种看似简单的工具。 其实是劳动人民在工作中智慧的结晶。 需要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在劳动中总结出来。 就跟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石器工具差不多。 地球上石头遍地,石器工具原理也很简单。 但是人类花了几十万年,才能够拿起石器工具。 技术的突破,需要岁月的累积。 因为复轨器的出现,本来因为风头被抢而懊恼的刘青松,此时看着李爱国就像是亲兄弟似的。 “段长,爱国兄弟的救援方案更加简单易行,我们救援队赞成!” 刘青松是前门机务段列车救援的专家。 专家的话总是很有权威性。 邢段长决定采用复轨器救援的办法。 因为131次列车暂时无法行车,李爱国也被征调进了救援车队。 他对被临时征调早就习以为常。 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这年月同志之间没有太多的勾心斗角。 特别是刘青松本身就是工人出身,不是那种坐办公室的领导。 不大一会功夫,刘青松跟李爱国变成了亲兄弟。 救援队刚成立,就帮李爱国点上烟问道:“爱国同志,对于这次救援伱有什么想法。” 李爱国缓声道:“刘老哥,因为352次列车挂载了十一列车厢,这次救援咱们需要两台大马力的火车头。” “大马力的火车头” 货运车间的车间主任举手说道:“装载了爱国卸载系统的【爱国者号】,是咱们国产的最大马力火车头。 虽然最高马力比不过苏修号,但是持续输出功率和稳定性,却远远胜过苏修号。 第二台火车头可以选用‘八一号’。” 爱国者号就是李爱国当初为了验证自卸侧翻系统而改造的那辆运煤列车。 运煤列车正式归属于前门机务段后,李爱国又给它起了个响亮的名字,叫做【爱国者号】。 机务段里的职工和领导都觉得这个名字好极了。 【八一号】是第一台国产火车头。 结束了中国不能自行制造机车历史。 下线后便紧急奔北方前线,为抗击丑国鬼子、保家卫国取得最后胜利作出贡献。 【八一号】的马力虽然不如【爱国者号】,但是胜在质量过硬。 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因为内部机械故障而撂挑子。 比较适合执行救援任务。 “就是【爱国者号】和八一号了!” 邢段长一锤子定音,派人马上给爱国者号添加煤水。 李爱国接着说道:“还有最重要的复轨器,也必须马上制作出来。” 制作复轨器的任务交给了整备车间。 复轨器结构简单,在钳工和锻工们的联合作业下,只花了不到二十分钟,就做了出来。 刘青松抱着两个复轨器,就跟抱着宝贝一样,一溜烟的跑到了站场上。 同时,救援队员们也集合完毕了。 那些救援队员们穿着五花八门的制服,有检修车间的、货运车间的、整备车间、机械车间. 李爱国甚至在队伍中看到了两个调度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