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九章 商人能干,朝廷为什么不能干?  (第1/2页)
    “其实自古以来,我华夏大地就是朝廷管控经济。”    “只不过,我要说的和以往那些都不同!”    朱允熥的言语十分自信。    这倒不是说他要说的有多么先进。    更不是说他比古人聪明!    他只是结合脑海中的知识,尽可能的提出来符合大明的政策。    任何人都不能领先时代一步。    领先半步是进步,领先一步则是走向毁灭。    这个道理朱允熥还是明白。    当然了,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每个人都有私心。    自古以来变法者,有几人能够安然无恙的活到最后?    从吴起到商鞅,再到王安石。    不是死,就是被罢官。    归根结底只有一个原因,他们的改革动了某些人的利益。    那么,这些利益受到损害的人,自然会想尽办法的反对他们的改革。    朱允熥已经预料到,自己的政策被传出去后,朝廷上的官员们肯定会是反对声一片。    没有谁会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而无动于衷。    “乖孙好好说说!”    朱元璋急忙说道。    “我所说的朝廷进行干预,是在进行这项策略的同时,也要让经济保持足够的自由。”    “比如,商人们可以开办一些商铺,什么丝绸铺,钱庄等等。”    “朝廷自然也可以!”    “不过,要注意把控好分寸。”    “朝廷介入这个领域,不是要和这些商人形成竞争。”    “而是要防止某个商人,或者某几個商人联合起来,对某个领域形成垄断。”    “一旦形成了垄断,那么这些商人就会掌握定价权,到时候他们可以低价收购,高价卖出。”    “百姓少赚了钱,商人却谋取了更多的利润。”    “朝廷介入,就是为了尽可能的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要让这个行业形成有效的竞争力和活力。”    “一潭死水的情况下,是无法促进商业的发展。”    朱允熥一口气说出了这些。    这只是他所有的观点和想法中的其中一部分。    他并没有一口气说完,停下来,是为了让朱元璋和朱标好好的消化一下他说的话。    一炷香的时间后,朱元璋紧皱的眉头才舒张开。    “乖孙,你这番话所蕴含的信息量实在是太过于庞大。”    “咱这个脑子一时间有点转不过来。”    “等明天,你把这些事情在朝堂上对着那些个大臣们再说一遍。”    “看看他们是个什么反应!”    “不过,咱也仔细想了想,你的这个建议确实不错。”    “既然咱都决定修改商税了,那么商人能够干的事情,朝廷为什么不能干?”    “但是一定要控制好这个度才行。”    “这个才是最难办的,明天一起交给那些官员。”    朱元璋摆了摆手说道。    他对经济上面的事情本来就不是很擅长。    不然也不会做出来在国库的金银铜储备不足的情况下疯狂的印宝钞的事情。    他不懂,可下面那些官员中肯定有人懂。    交给那些人去商量这件事即可。    “父亲说的对。”    “这确实是好事。”    “不过,这个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