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仕容传记_第511章 众生皆有佛性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11章 众生皆有佛性 (第2/2页)

慧能的掌心流入行思的心田。他极为舒服地闭上眼,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片刻之后,他才想起回答师父的问题,双手合十答道:“师父,我一向最讨厌繁琐的名相、玄奥的理论,所以连四圣谛都没有修习,对那些经典教义更是不屑一顾。”

    慧能破例笑了起来:“你呀,那么你想想看,这样修行,要经过什么阶段呢?”

    行思从师父平淡的问话里,感受到了滚滚而来的禅机:既然连经典教义都不屑一顾,如何还有阶段呢?于是,他回答:“我连四圣谛都没去修,又哪里谈得上经过什么阶段啊!”

    慧能进一步激扬他:“既然如此,还怕落入阶段的、迂回的法门之中吗?”

    行思心领神会地大笑起来:“哈哈……是了,是了,连四圣谛都不修习,当然不怕落入迂回的法门中了!”

    慧能击掌道:“太好啦,太好啦!从今往后,你为众僧之首,帮我教化在座的师弟们吧。”

    婴行突然从蒲团上跳了起来,绕着行思转了三圈,说:“你得了狗欢喜啦?笑什么笑?”

    慧能严肃地说:“婴行,你不得无礼!行思从现在起已是首座,你要多听他的指导。”

    婴行很委屈地说:“他比我入门晚,反而……哦,对了,你们刚才说了一大套什么道理呀,我怎么一句也听不懂?”

    法空说:“所以,你就由师兄变成师弟啦!据我揣测,行思师兄是告诉我们,应该以般若空慧去追求觉悟,舍弃法执,而不是真的对经典不屑一顾。”

    慧能笑着说:“不错,法空说得很对。法空、法空,诸法皆空;法空、法空,法亦应空。一个勤奋修行的出家人,也许能够不贪爱世间的财、色,但很难断除对佛法、经典的执著。这也是贪欲,必须铲除!菩萨应以空荡荡无所得的本心,来领悟佛的大道和宇宙人生的真谛。”

    中午,宝林寺四处静悄悄。婴行正在客堂里打磕睡。一个行色匆匆的中年僧人走了进来,对婴行说:“师兄,我……”

    婴行瞌睡得迷迷糊糊,不耐烦地摆摆手,眼也不睁地说:“去、

    去,我已经不是大师兄了,有事去找行思。”

    “行思是谁?”

    “行思当然就是行思了,你跟我斗禅啊?”

    “师兄,我真的不知道行思是哪一位。”

    婴行边打哈欠边说:“你怎么连行思是谁都不知道?”

    他睁开眼睛,发现是一个陌生僧人,便连忙坐正,人模人样地问:“你是从哪里来这儿挂单的?”

    “弟子法海,从曲江来,想参见慧能大师。”

    婴行装腔作势地说:“我师父忙得很,你……”

    恰好,慧能与行思从门前经过,看到这种情景,慧能说道:“婴行,你又替我做主啦?”

    婴行赶紧从座位上溜下来,说:“师父,您请。”

    法海知道来者就是六祖,赶紧磕头顶礼,说道:“弟子法海,参见六祖大师。”

    慧能请他起来,坐在一旁的禅凳上。法海屁股尚未落座,就急切地问道:“请问大师,什么是即心即佛?”

    慧能说:“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

    法海皱了皱眉头,虔诚地说:“弟子愚昧,不能领悟大师的高妙意境,还望六祖详加解释。”

    慧能说:“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因此,一切众生的本性都是光明、善良的清净心。只因贪爱、嗔恚、愚痴等烦恼覆盖,使这本心无法显现其真善美的一面。若能直接见到本心,即可成佛!这样吧,你听我说一首偈子。”

    慧能吟诵道:

    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悟此法门,由汝习性。用本无生,双修是正。

    法海如闻惊雷,他身心豁然明悟,心头的谜团突然消散。他不禁欣喜若狂,五体投地匍匐在地上说:“谢谢大师,谢谢大师!”随后,他也说偈道:即心原是佛,不悟而自屈。我知定慧因,双修离诸物。

    慧能微笑道:“如是,如是,即心即佛,佛即是本心。因为,本心清净无染,本心能生万物。宇宙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个人,或一只蚂蚁,都是清净本心的显露!本心是清净的、善良的,是佛。因此,草木、山水、人类、动物,也都是善良的、自然的,也都是佛!”

    一旁的婴行跳了起来,喊叫道:“师父,你蒙人呢!照你这样说,那么,连小蚂蚁、小虫子也是佛了?”

    慧能斩钉截铁地说:“不错,佛眼看世界,一切众生都是佛,不管茅草香花,都是清净佛身的显现!山河大地处处都是美妙的道场。”

    行思说:“庄子说‘道在屎溺’,就是这个道理。”

    “不错。”六祖慧能说,“差别,仅仅是人心的取舍。大路上有一堆牛屎,路人都捂着鼻子、皱着眉头远远避开,生怕沾染到自己身上;而拾粪的老农看到牛屎之后,反而会眼睛发亮,生怕被别人抢去。所以,高峰有高峰的峻峭,土丘有土丘的平易,何处青山不道场?小溪清泠,大江奔涌,碧潭幽深,海洋辽阔,哪方水波无禅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