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_第七百四十四章 象棋教学教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四十四章 象棋教学教习 (第3/4页)

以随机而变的。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而逆常行事,打破思维习惯和定势去思考对策,恰恰是符合象棋实战规律的。

    战争是人类社会展到生产私有制和对立阶段以后的产物,是阶级,民族、国家、政治集团之间,在展到一定阶段上用来解决矛盾的最高形式。

    由于战争的胜败直接决定着生死存亡,所以历代军事家以至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无不十分重视战争和研究战争。我国著名古代军事家孙武子在其所著的中就开宗明义地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察也。”兵即指军事、战争。战争既是力的较量,更是智的角逐,所以军事领域历来是产生谋略的土壤,军事斗争是诞生奇谋妙计的温床。从人类的谋略宝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起源于战争的谋略最多、最广泛,也最精彩,并已逐步渗透或嫁接于其它领域。

    谋略的争斗在军事上的表现最为充分。谋略是指战争的将帅头脑中思维活动,是无形的东西,但她所起的作用,却是那些有形的兵力和物质的作用难以做到也无法与之相比的。以谋制胜可说是军事斗争的最高准则。我国古代军事谋略,是中国华族绚丽多彩的文化宝库中的一颗耀眼夺目而又十分神秘的瑰宝,是由亿万人的鲜血凝结成的亦玉紫珀,是经过无数经天纬地运筹帷幄之才历时数千年精雕细琢而成。

    韬略既是用兵的谋略,是我国古代兵法在战争中总结出来的内容最丰富、最具有规律性的原则。许多流传至今的韬略,比如:“上兵伐谋”,“胜兵先胜而后求战”,“以正合,以奇胜”,“致人而不致于人”,“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将欲取之,必姑与之”,“见可而进,知难而退”,“顺佯敌意”,“将计就计”,“声东击西”,“以迂为直”,“势险节短”等等,已成为脍炙人口的指挥战争所必须遵守的军事名言。

    古代兵法韬略源于有声有色的战争话剧,反过来又具有指居战争的重要意义。兵法韬略强调把人的能动作用与战争的客观条件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要求战争指挥者必须根据敌我双方各种客观物质条件去“索其情”--探索战争规律;要全面、辩证地看待战争问题,要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充分挥主观能动性。古代军事家由丰富的战争经验中总结出了一系列的军事斗争矛盾统一的概念,诸如攻守、进退、虚实、劳逸、众寡、分合、利害、奇正等等,并对这些概念作了辩证的论述,这无疑是古兵法韬略的光辉成就。

    棋子乃用以战斗之战员。其类凡七:曰车、曰炮、曰马、曰相、曰士、曰兵、曰将。夫不知兵者不能用兵,理属自明,不待词费。兹将各子之特点、实力、用法,分述于下:

    车特点:勇猛迅,攻、守、进、退,无往不利。

    实力:占第一位,可当马或炮之二倍。

    用法:起手布局,应早出以策应各方。否则虽强必弱,虽先必后。横出直出,或左或右,须视局势之向背而定,不得随手。

    中局冲杀,应留有余地,以便进退。以车于战员中,具有主力作用,敌人与其一举一动,无不注意之消息之,以图制其死命,此宜谨者也。

    残局杀和,变化綦繁,大抵敌方缺士者,不得轻与兑换,宜配马、兵;缺相者宜配炮、兵;士、相全者,宜配马、炮、兵。

    炮

    特点:行动迅而易于成势,遥制对方,联系诸子,使前、后、左、右如常山之蛇,有击必应;如布电之网,有触必;凭籍士、相,攻守兼施,凡局势多以之为主。

    实力:次于车,一般以为马、炮相较,各有殊胜,此大不然,马行缓,炮行,马系于一方,炮关乎全局。残局之中,就攻的方面言,马固较优,然守的方面则较为绌;且炮可以籍士、相而攻守兼施,攻不如马者,特在缺乏士、相之时,尚不得一概而论也。临局非得先手,万不可轻以炮换马。

    用法:起手所重在势,宜深藏以蓄之,轻则弱而无力,且有全局散涣之虞。宜有余子为之前,则遥制之力大;宜置于横通之线,则闪击之用神。敌缺象而有士时,最有利于炮之攻势,不得轻与兑换。残局应退守我方,借士、相而为运用。

    马

    特点:回环跳跃,盘旋曲折,线的活动较车、炮为迟缓;面的活动活动则较广泛而灵动;以车、炮之四方指顾,尚不若此之八面玲珑也。其行曲,其力柔,其神逸,枯涩简单之局,得之则错综变化之致,儒将风流,于马有之。实力:仅次于炮。

    用法:马行缓,且有绊腿之限制,故全局宜置于可据之地,为守兵之用。必有较守兵为大之代价,始可进攻。进攻则须辅之以车、炮或二马连环,以防敌人之扼制。残局宜攻,如缺相时,须视局势之强弱而为进退,以与相可互补以为守也。(

    四)相

    特点:保卫将,固其专司,而尤在协调诸子,使得籍以成势。例如,当头炮、缠角马等局均以相口为据点;担子炮、单提马等局均以相为间架;伤车、马、炮其势弱,伤相者其势危,诚哉其辅弼之用矣。

    实力:次于马。

    用法:前局宜静,轻动则有有害局势之严整。“当头兵”为其前护,宜珍惜勿失,失之则相易受威胁,连环起飞,须避炮锋;遇马飞抵,最善绊腿。残局宜动,可以遮将;可以搪马;可以闲,以窥敌之动静;可以隔,加强炮之攻势。如有缺时,宜留马以备救补,并亟应设法消灭对方之炮减少危险。

    士特点:大体同于相,唯活动范围较狭,腹心之用为胜耳。实力:次于相。

    用法:前局宜静,残局亦不宜轻动。避炮锋宜顺补;避车锋宜背补;避马锋宜角补。与炮有攻守相济之功,尤于残局时为然,于缺士时为切。

    兵

    特点:其数最多,勇于牺牲,杀之不易尽,死之大有功。

    实力:次于士。用法:此当据其位置而言之:“当头兵”最重要,除当头炮局,前局不宜轻动;

    七路之兵宜早动,至少宜动一面,以免碍马之前进,且必进一步于“相口”,始有据点也;边兵,则对方跃边马者始宜动,否则亦以静为宜。残局前进,须有护援,进至横线第七路,即应慎审,不可轻下。我方车、炮得势者,宜以兵破其相;车、马得势者,宜以兵破其士;如双方势力相当者,则应相机为用,又不可轻作牺牲也。

    将特点:诸子皆可牺牲,惟此不可牺牲;诸子为决胜负之工具,此则为决胜负之目标。

    实力:就其为全局之核心言,可谓大于一切;就其实际战斗力言,可谓小于一切。

    用法:无论全局、残局均以静为原则,动为例外。通常宜居中路,惟亦视攻守之强弱,以避重就轻,非可拘定。残局之用,在走闲着,盖惟将之闲,多不致影响全局耳。

    关于战员之分析,略如上述。吾尝玩其风格,车如长城,如飘风;炮如春雷,如冷雹;马如名花,如游龙;士、相分飞,似惊寒之雁阵;兵不畏死,如凿路之五丁;将守深宫,高风细柳。试比物兴志而神会其别致,将醰醰有味于桔中之乐,而怡然于可歌、可舞、可惊、可喜之别一天地也。既为战员分析矣,继此应一视察战场。

    棋盘者,战场也,俯视江山,方寸万里。纵路九、横路十者,战员所由以进退之线;纵横交错,位凡九十者,乃所据以攻守之点也。棋子既各异其性能,点线复不同其方所,是其布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