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盛唐_第五百八十四章 莫高 剿匪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八十四章 莫高 剿匪 (第1/3页)

    第五百八十四章莫高剿匪

    敦煌,又称鸣沙县,莫高窟,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牛文~网看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从十六国后期到北魏西魏北周隋至今,已经有数百年历史,号称千窟之崖。

    当然,此时的敦煌的沙化并没有后世那么严重,莫高窟也并不完全是包围在沙海的一块孤岛绿洲,而是三面都是丰茂的草泽和低矮灌林,顺着千佛崖下谷底平坦分布的人工灌渠和暗沟大片延伸到敦煌城下。然后向西南一面通过稀疏的草地,遥望着远方黄色的沙丘尖顶。

    我站在九重塔楼之顶,敦煌莫高窟最高的北大像面前,旁边的岩壁上是号称十万文字的,武周朝时赐下的大云经疏题刻,周围没有人敢来打扰,雪后天晴大地银装素裹,万籁寂静,只有人呼出来的白气,迅速蒸腾在雪地映射的冰冷阳光中,颜色斑驳的积雪,点缀远远的金黄沙丘上,让人很有点北国风光的诗性。

    只是我却没有了豪情大发的意境,这一刻仿佛有什么东西重重的打中我的心脏,怀念和惆怅的情绪一下,一下浓郁窒息的让人几乎喘不过起来。

    望着大佛坐像那熟悉的面容,这一刻时光仿佛凝固了,前生后世,和今生的过去,在这一刻重新重合了,无论过去将来,弥勒大佛依旧沉静雍容,用一成不变的微笑着见证者世事沧桑的变迁和折转。

    我是当年勤工俭学自攒旅费来到这个地方,

    永远熙熙攘攘的景区,沉溺在好奇和惊喜中,成群结队的游客团和,拿着彩色小旗大声讲解和互换的导游,前者骆驼和驴马,在当地等待合影的工作人员,聚集在景区外围卖力售卖各色廉价纪念品的小贩,仿佛浮灯掠影一样,出现在我眼前的镜像中。

    更加鲜活的壁画,和还没被时光泯灭的开凿的痕迹,那些曾经残破不堪的塑像和壁画,还依旧是色彩明艳而活灵活现。

    林林总总的禅窟中心塔柱窟殿堂窟中心佛坛窟四壁三龛窟大像窟涅磐窟大小相差甚远,最大的窟达旷达数十丈方圆,最小的窟高不盈尺,窟外有木造殿宇,并有走廊栈道等相连,一些还没有诞生,但更多的是后世还没有崩塌或是认为毁坏的洞窟。

    被虔诚的施主和供养人,不惜人力物力装饰起来,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的各色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史迹经变神怪供养人装饰图案等题材,充斥在每一个视野的角落。

    这是一个凝聚了若干时代的艺术圣殿,琳琅满目的飞天舞,净土变,经变,漫天神佛金刚菩萨罗汉力士天女,各色来世今生的典故和寓言,历代供养人和持修者的世俗生活绘卷。表现狩猎耕作纺织交通战争建设舞蹈婚丧嫁娶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史诗画作。或是雄浑宽广,或是鲜艳瑰丽。

    我几乎像是梦呓一样,由人引导者穿行在这些时间和历史凝固的记忆中,又彷如怀着孩童一般雀跃的心情,甚至我还见到了童年印象深刻的九色鹿动画传奇原型,九色鹿本生故事画。

    仿佛过了很久,眼眶中涌出温热的东西已经在我面颊下变得冰冷,心情也逐渐平复下来,我重新听到另一种声响,丝丝萦绕在栈桥长廊楼阁之间的。

    那是,光影悦动的洞窟内,大白天也点着昏黄的灯火和火把,进行创作和雕琢的工匠画师们,他用宗教虔诚和奉献,把佛像画,经变画佛传故事画,本生故事画因缘故事画,比喻故事画,史迹故事画乃至本土神话画,供养人居家修行画和山河画一一个个完整系列的的模式沿着洞窟的墙边,组成一卷卷长篇连环故事画卷。

    从螺发高髻,坦身垂衣,情感强烈外露动态鲜明夸张的,天竺西域风格浓重的早期佛陀造像,到披发垂髻,锦裙璎珞,臂饰环钏,线条丰满圆润,温静沉敛,仪态近人的近代菩萨绘物,可谓历代艺术文化变迁的活标本

    可惜,在我那个时空,其中最美好的部分,随着最屈辱的那段历史的见证和战利品,被保存在西方各国乃至日本的博物馆里,

    恩,我决定了,在长安和洛阳建立一个博物馆,从我这一代开始,努力通过自己的行动,把西方文明最有代表性的文物,都掠夺过来做成一个完整的系列。

    从栈楼上下来后,一群人赶忙迎了上来,将我簇拥在其中,把方才生出那种孑然孤寂的感觉,驱除的干干净净。

    捐凿一个山窟,要多少钱

    我对人群中的当地僧正惠通道。

    他是一个有点胡人血统的老和尚,皱纹深深的嵌入脸部的轮廓中,光秃秃脑袋上带着璞头,穿着楮色的納衣,看起来相当的世俗化。

    由于莫高窟此时正是营造的鼎盛时期,长驻了大量的僧人和石泥木塑画等工匠,因此官府专门设立了相应管理的僧官职务,以进行供养和维护。其中大唐佛教各派皆有驻法留迹,以净土宗的影响最大,这位惠通僧正,据说是莫高窟创始者乐樽和尚,在当地传下来清净无量的法脉。

    大抵要数十万钱至千缗不等

    他脸色一喜,却在抽动面皮,努力克制住自己的心情。

    当然了,我是很难明白他欣然若狂的心情,事实上就算是佛法大兴极盛的少数世代,又实力又愿意独立捐建石窟的也是鳞毛凤角少之又少。

    就算是前朝延续下来的许多洞窟,都是达官贵人大富之族,几家乃至十几家捐建一所的,或者由地方本官郡望牵头出资供养,募集众多信众施主完成的。最多时洞窟内还要绘上一千八百人的施主像。

    如果是,当年参与和支持修造莫高窟的贵人,也不过是北朝的刺史王族,能得到当代一个与宰相并列枢密使的捐赠,哪怕就算是以牵头为名的敛财,也足以他的有生之年,和祖师乐遵法良等创始者一般,成为这千佛崖乃至整个河西佛门历史上浓重而显目的一笔。

    主要是开山凿石,所费最大其次木石泥塑画工等具要费,以画工最费

    发现我的脸色有异,他赶忙解说道,

    若是先开窟的话,花费也不是那么多,其余事宜,可以慢慢来

    他已经下定决心先把这个的名分弄到手再说,有了这个由头发动州内地方的官家贵人们,营造筹建倒真不是太大的问题。

    我决定供养六个窟好了

    我看着不自觉张大嘴的惠通僧正,一字一句的慢慢道

    至少每个要有南大像的规模

    南大像虽然比不了三十三米高的北大像,那也是二十七米的窟高。

    这个

    他顿时面有难色道解释道,

    原来莫高窟虽然是砂岩堆土山,但也需要匠人轮流用人力一点点打出来的,而且越往内打,难度越高,越要求工匠的精湛手艺,支撑和配重全靠个人的经验和感觉一个不小心,前功尽弃不说,搭进好几条人命也是寻常事,

    此外,一个洞窟从始建到完成,一般需要经过整修崖面凿窟绘制壁画塑像修造并装饰窟檐或殿堂等程序。花费一整年到数年功夫也是常有之事,如果是大像,还得凿出石胎覆泥画纹涂彩,因此不管哪代,开凿石窟,都是一项繁重浩大的工程。

    想南大像善跏坐弥勒佛像的规模,也是敦煌人马思忠与僧处谚开始兴建,从开元年间一直造到天宝年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