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零九章堂上谋臣帷幄(一) (第2/2页)
方去说都有理。 少了朝堂上的文臣指挥武将,打仗简直不要太简单。 很快,赛音山达的上空,就响起了牛角号声。 号声洪亮宏伟,让周围的牧民们则是一阵胆寒,在很早之前,就是这样的号声,伴随着枪声,他们蒙古人的部落,就一个个的沦陷了。 这一次大明的人又要做什么? 实在是被打怕了。 大明军队的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关乎着他们是活着,还是成为给大明放牧的奴隶。 尽管,当前的放牧生活,还算不错。 吃得饱穿得暖。 ** 与此同时。 孙传庭的消息传递就快速的多。 自从去了衮州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回到过京师,南征北战多年,现在也从一个小小的将官,被皇上提拔于微末。 即便是成了将军。 也依然感觉到自己的这半生,过得有点奇幻。 被皇上当年选出来的三个人,洪承畴,卢象升,还有他自己,都在领兵打仗这一方面,有着绝对的自信。 虽然三人之间没有交过手。 可彼此之间对于彼此的实力,还是很认可的。 如今也就卢象升的机会少了一点,看起来战功不是很充足。 不过卢象升待着的地方,可是皇上重振大明的起始地,意义非凡。 他是乘船到达天津,然后乘坐机械列车到达的京师,许久未曾回来过,京师的变化大的他差点找不到记忆中熟悉的场景了。 围了一圈又一圈的新城。 坚固平整的官道。 两旁矗立的常青树,仿佛永远也不回老去的士兵。 “大明的变化可真大。” 在下了马车,走 在京师的街道上,商铺林立。 街道上的老人,小孩,让整个京师,都有了一种莫名的生机。 他还记得,在离开京师的时候,虽然也有老人和小孩,可到底是不如现在多。 “这几年,百姓们的生活过的好了,就是出苦力的人少了。” 传令兵说着自己看到的,听到的。 如今的百姓们,种庄稼的时候,都是雇佣一些奴隶,而挣钱的来源也都是去工厂。 除非是一些大一些的农庄。 可也大多数都是机械,需求的人力也在进一步的减少。 反正,脏活累活,都有奴隶们去做,自己则是真正的做老爷一样,每天的闲暇时间不是去听戏,就是品茶看书。 小日子过的,比很早的那些土财主都舒坦。 传令兵的话,孙传庭也有过了解。 衮州在某些方面,也都是一个样子,大明的连年征战,俘虏的奴隶不少,在一开始的时候,还没有人去使用。 都想着的是,自己一身的力气,要是让奴隶们都把活干了,他们吃什么,喝什么? 情绪还有点小抵触。 不过现在吗? 手里有钱的人,要是不养几个奴隶干活,都配不上他们大明人的身份似得。 奴隶在一时之间成了一种稀缺的商品。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大明的百姓,现在被皇上给养的······” 孙传庭要了摇头,剩下的话没法继续说下去。 不过这也算是一种对皇上的赞赏。 不是任何一个朝代,都能做到这一点的。 “谁说不是,不过这样才能够体现出咱们大明的天朝上国的尊荣。” 传令兵满脸的自豪。 他是读过史书的,史书上都在说中原的王朝都是天朝上国,可他在字里行间,都只找到了“仁义道德”四个字。 还是隐晦的透漏出“吃人”的四个字。 天朝上国没见到,不过每一次朝廷赏赐出去的物资,可是不少。 中原人对周围的藩国仁义,可不见得藩国会对宗主国仁义,人家觉得实力差不多了,该翻脸的时候,依旧会翻脸。 谁管你当年送出去了多少的好处。 不都是应该的吗? 也就只有现在的大明,是真的做到了天朝上国这一无上的尊荣。 所有人都是老有所依,幼有所养。 可不是书上随便的几句话,空喊一下口号比得了的。 “天朝上国吗?” 孙传庭在嘴里咀嚼的好几遍这句话。 眼中的亮光,却是越来越明亮。 心中想的则是,当年蒙古人一统天下的时候,可以把汉人分成三六九等,凭什么现在的大明就不能这么做? 更早的历史,可是都把汉人当成两脚羊的。 现在大明的汉人只是把这些人当成了奴隶,这一点比被吃可要好上不知道多少倍。 据他得知的一些消息。 做奴隶的这些人,可要比曾经在他们部落里,过的要舒坦的多。 “愿天朝上国,万万年。” 孙传庭不由得念叨了一句。 “愿天朝上国,万万年。” 身旁陪着他的传令兵,也跟着大声的念了一遍,周围听到这一番话的大明子民,虽然不明所以,却也好奇的在口中念叨着。 7017k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