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被低估的君主刘邦以及我最爱乳的鲁霸王 (第4/7页)
、排除一个又一个大小障碍,最终圆满完成怀王之命。 如果不受项羽胜利的耀眼光环所眩,就应该看到,刘邦部西进任务之繁重,线路之曲折迂远,对手之强悍,战事之频繁及其胜利之辉煌当得起前无古人之誉。 也只有认识到这一切,才能够正确估价刘邦的领导才能及其历史功绩。 除此之外刘邦的还定三秦、奔袭彭城、下邑砀县以打带撤、鲁下燕西巩县大战,这里面每一仗的战略计划都是教科书级别的。 刘邦的约法三章,以及治理汉中等地的作用我就不多加阐述,光是这点,刘邦政治破百毫无疑问。 至于还定三秦、奔袭彭城,刘邦的战略思想转变了,总结成一句话,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首先,关于汉军还定三秦的时间史记只说“八月,出陈仓,还定三秦”,月表里面记作八月“章邯守废丘,司马欣董翳皆降”。好像一个月就结束战斗,简直神速的不像话… 而汉书则记“五月,出故道袭雍”,这说明战斗从五月份就开始了,史记所记是结果而已,八月乃三秦皆败局势分明之月。 如此推测史记中的“汉四月,诸侯皆罢戏下归国”也应当时诸侯大体皆已归国之月。此时诸侯都要搞所领安堵,项羽要忙于从怀王手里接收楚国和对付怀王的准盟友齐国,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根本无暇西顾。 刘邦正是趁着这段时间最大可能的扩大战果,完成对三秦、三河的征服,甚而因楚国泥足深陷,一超直入彭城。 而此战有一个很大的争议,就是真正的领导者是刘邦还是韩信? 我认为韩信在这场战役的作用等同于张良陈平,真正的领导者依旧是刘邦。 韩信跟还定三秦之战有关系,至于是什么关系我们可以从史记中看出。 《史记高祖本纪》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止战好畤,又复败,走废丘。汉王遂定雍地。 在刘邦的本纪中记载,汉王刘邦用韩信的计策,开始还定三秦之战,是什么计策高祖本纪没有记载,实际上记载于韩信的例传中,就是韩信拜将后刘邦问的对策。刘邦听了韩信的计策后,是刘邦自己部署诸将的进攻,这场还定三秦之战真正指挥者是刘邦。 韩信拜将后与刘邦的问策,类似于诸葛亮与刘备的隆中对,诸葛亮在隆中对后是没有统兵打仗的,韩信也是如此,诸葛亮真正统兵打仗在刘备、关羽、张飞等人死后。韩信作为刚进入刘邦的队伍,而且是敌对阵营的人员,刘邦不可能将自己的全部身家交给韩信,要知道此时的韩信没有任何打仗经验,也没有纸上谈兵,刘邦就将汉军的指挥权交给他是不可能的。 要知道这场还定三秦之战决定的是刘邦能不能得天下的关键所在。 《史记淮阴侯列传》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合齐、赵共击楚。四月,至彭城,汉兵败散而还。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以故楚兵卒不能西。 事实上在韩信本人的列传中,也没有写他参与过还定三秦之战,韩信真正参与战争,在刘邦彭城兵败之后,他应该是跟随萧何从关中派来支援刘邦的队伍中过来的。 在还定三秦之战到彭城之战这段时间,韩信应该是和萧何一样,担任镇守大本营的任务。这个与刘备打益州,关羽镇守荆州是一样的,刘邦打章邯的路只有一条,但是进汉中,攻击刘邦大本营的路不止一条。韩信为什么能够得到萧何、夏侯婴两人的推荐,不是因为他的军事能力,萧何、夏侯婴这两人不懂打仗的事。 这个原因可以在刘邦的问策中看出,萧何、夏侯婴看重的是韩信对于当时天下时局的分析,汉阵营西进灭秦,很少接触其他诸侯。 韩信不同,他是敌对阵营项羽身边的亲信,他的职位郎中,执戟是爵位,与当时刘邦身边的樊哙、灌婴等人地位是一样的,韩信才有向项羽献计的机会。 《史记樊哙》汉王赐哙爵为列侯,号临武侯。迁为郎中,从入汉中。 《史记灌婴》沛公立为汉王,拜婴为郎中,从入汉中。 韩信掌握项羽以及天下诸侯的信息,萧何、夏侯婴、刘邦不知道,张良、陈平这个时候还没在刘邦身边,韩信对于天下时局的分析,惊呆了萧何、夏侯婴,才推荐给刘邦。 通俗易懂的讲,韩信通过出卖旧老板公司的信息,给新的公司老板,得到高薪的职位。 韩信由陈仓出汉中的事情广为人知,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却是以讹传讹了,不仅修栈道未见其事,连陈仓也不是暗度。 功臣表记有须昌侯赵衍“以谒者从起汉中,雍军塞陈仓,汉王欲还,言他道得通。后为河间守”。可见陈仓并非不战而下,章邯并不是睡大觉的白痴,在陈仓有相当的兵力镇守。只是汉中人赵衍为汉军指了一条小路,绕出雍军之后这才攻占了陈仓。 否则高祖陛下恐怕就不免像诸葛丞相一样灰溜溜的退回去了。 由此可见,交通小路的重要性。 曹参传“从还定三秦初攻下辩、故道、雍、斄”,所谓初攻当即先锋之意。曹参在出陈仓之后随大军东进略地。 樊哙则是“别将兵击西丞白水北、雍轻车骑於雍南破之,从攻雍、斄城先登”。西丞指西县丞,西县与下辩皆属陇西,联系上文曹参攻下辩,应该是汉军单独派出一直军队进攻陇西,一开始是曹参,占领下辩后被召回改由樊哙继续进军。 但从兵力和结果看似乎志不在略地,樊哙之行应该只是为了迷惑敌人和牵制陇西雍军的支援,因此白水之战后很快就与大军汇合进攻雍、斄。 樊哙所行道路险远,若非出兵甚早就是刘邦在陈仓耽搁太久,虽然曹参传里攻下辩在故道之前但兵贵神速既然动手肯定不会再给章邯太多的反映时间,两者的时间必然十分接近。而刘邦攻陈仓几欲还师,所耗时日应该是颇久的。 第一步出陈仓攻三秦已经完成,而接下来的每步步骤都堪称经典。 第二步,决战好畤。 决战好畤的这一步消灭了三秦军的联军,阻止他们的再度合作。 或者说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第三步占领咸阳,隔绝三秦。 而且这战不仅战略重要,战术也打得漂亮! 曹参:“击章平军於好畤南,破之,围好畤,取壤乡,击三秦军壤东及高栎,破之,复围章平,章平出好畤走” 周勃:“攻槐里、好畤最” 樊哙:“击章平军好畤,攻城先登陷阵……从击秦车骑壤东” 先是汉军继续推进把章平(章邯的弟弟)包围在好畤,三秦大军来援与汉军在壤乡、高栎大战,败走,章平见状也弃城北走至漆。 有一种围点打援的感觉,也就是我们解放军战士屡用不爽的招式。 而这种也就是一阳谋,最重要的自然是汉军的实力。 仅仅一年的时间,刘邦出山了,并且能一路高歌猛进。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三年前,刘邦还只是个三千起义军的赤帝子。 个人认为,如果说出陈仓是基础,最关键的自然是第三步的占领咸阳,隔绝三秦。 好畤之战后汉军没有直接进攻废丘,而是乘胜进攻击柳中、占领咸阳,击破了赵贲和内史保,然后由曹参留守坚持了二十多天。咸阳处雍、塞之间,汉军此举应是为了隔断三秦,阻挡司马欣、董翳对章邯的援军,集中力量打击雍军——樊哙从咸阳撤退后回师包围郿县。 周勃等则追击章平,然后西进直到汧县,再后头和樊哙一起攻下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