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章 香山匠人 (第2/2页)
了一声,却回过味,孙若涵那语气似乎不是在说纯粹夸奖的话。“啊,你是在讽刺我才发现,很迟钝是吗?” 这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孙若涵选择了闭嘴。碧君哼哼两声,但很快又开心了。 公交悠悠驶过,不快也不慢,一站站停靠,让人不免有些想要打瞌睡。就这样从市区一路渐行渐远,向着郊外驶去。 过了木渎,当胥口和藏书也被抛在身后之后,压抑的钢铁丛林被旷野所取代,只觉得视野更开阔了。大概是回归自然了吧,从公交车的车窗向外望去,冬天枯黄的旷野有些独特的美感。 偶尔看着会觉得心旷神怡,不过若是长久住在这里,大概也会觉得不便吧?正当碧君这么想着的时候,却听旁边的孙若涵问了一声。 “这里怎么样?” “什么怎么样?”因为孙若涵的问题有些没头脑,碧君也是没听懂。 “买房子啊。这里的环境不错不是么?邻着太湖和穹窿山,也算是依山傍水。” 这是之前他说过的话题,碧君一下子听明白了,可是在这里买房子?因为这样的念头有些突兀,让她一时间也说不清是什么想法。 “可是,这里周围又没有超市,也没有商场、电影院,不是很不方便吗?”如果真的是古时候像陶渊明那样的隐者的话,或许会喜欢这样的生活。但是他们都只是年轻人而已,采菊、南山都离得太遥远,还是现实的需求更重要一些。 “会有的,将来通了地铁,那些都会开发起来。” “通地铁吗?可是连市里都没有地铁,怎么会通到这里?” 孙若涵没有解释,确实,现在苏州还没有地铁,他知道苏州的第一条地铁——1号线要在明年(2007年)才得到国务院的批准建设,但在之后的短短几年中就一发不可收拾,2号、3号、4号、5号线陆续投入了使用。就连现在这片远离市区的太湖之滨,也将有地铁能够直达。 这些‘先知先觉’无法解释,也无需解释。 这座在明清时期曾经作为国家金融中心的大都市,太平天国后沉寂了太久,久远的让人提起姑苏都只记得小家碧玉,而忘了曾经的荣光。但在跨入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就开始了腾飞之路。和这个曾经在大唐盛世站在过世界文明之巅的国家一样,百年屈辱后踏上复兴的征程。 “看那里,那些房子怎么样?” 沿着孙若涵指的方向望去,碧君看到的是一些古色古香的建筑。藏在村落之中并不太显眼,但发觉后仔细去看,又觉得很有韵味。 “那个是古建筑?” “只是普通的民居而已。听说过‘香山帮匠人’吗?” 这个名字依稀有些印象,但确实了解不多,碧君意识到,身为导游的自己对这个城市的了解或许并不如自己以为的深刻。她认真想了想,才在脑海的角落里挖到了一些零碎的碎片。 “香山帮,是指蒯祥吗?” “对,明朝的蒯祥是香山帮的鼻祖。说到‘香山帮’,这是个以木匠领衔,集泥水匠、漆匠、堆灰匠、雕塑匠、叠山匠、彩绘匠等等古典的建筑工种于一体的建筑工匠群体。” 蒯祥这个名字现在知道的人或许不多,但他亲手设计、督造的建筑,却一个个享誉中外。光一个BJ天安门就足够青史留名。另外还有包括故宫在内的多处皇家宫殿、裕陵等明代皇陵,都是蒯祥带着他的香山帮匠人们修建。 古时候的香山,就包括如今的胥口、香山、光福这一带,无论是宫殿、园林、寺庙道观,还是私家建筑,这群有着五百年传承的匠人们也将祖传的手艺也流传到了今天。 从本世纪初开始,这群匠人们走出了国门。洛杉矶的夏园、纽约的明轩、波特兰的兰苏园、温哥华的逸园,他们远赴海外去建造苏州园林,弘扬姑苏城的文化。 有了这些手艺巧夺天工的匠人们,孙若涵心中的那个家或许也很快能从想象中走入现实。 每一个女孩都有成为公主的梦想,其实每一个男孩也都有为自己心爱的女孩建造宫殿的想法。只是大多数情况下,这样的想法如此不切实际,最后只能流于几句情话。 但孙若涵却想要试试,哪怕造不出宫殿,也想给碧君造一座只属于他们两人的园。不用太奢华,也不用太大,但一景一物都是由他自己去设计。他知道碧君每次去公园都喜欢喂鱼,那就挖个池塘养一些锦鲤。他也知道碧君喜欢月亮,那就在池塘边建个亭子,能够在月圆的夜晚赏月。 再弄点镂空的轩窗,觅点湖石假山,种点碧君喜欢的花草。王献臣花了一辈子去造了自己心中的园,而孙若涵也会用尽自己一生的时间。或许造这个园不用太久,但他会用一生去呵护两人心里的家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