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神的太阳花园_第二十三章 满汉全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三章 满汉全席 (第2/2页)

清闲,孙若涵正有一句没一句地和王东说着话。见小冬子来后厨传话,也不觉奇怪。

    事实上,这几日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这年月在姑苏城里若是食客在酒楼吃得满意,常常会相请见一见主厨,给些铜锭子、银馃子,打赏的风气盛行。让小冬子惊讶的是,自从这孙掌厨来了魁星楼,客人打赏的频率甚至比过去张掌厨在时更多——确切的说,是更多得多。一日里甚至不下十多次。

    有时孙若涵在后厨忙碌,也没时间理会,好几次甚至需要小冬子去好言推了打赏,劝上一劝,以免客人心生芥蒂。这可不多见,以小冬子多年酒楼打杂的眼见,打赏多的来不及拿,甚至需要去推脱,他还真没在其他酒楼见过。

    这孙掌厨来魁星楼实则也就十来天,他的本事却早已让上到东家、下到伙计,以及后厨的一应厨师都深深折服。曾以为张掌厨就是人间少见的绝顶高厨,却没想到正应了老话‘一山还有一山高’。幸运的是那座更高的山如今也入了他们魁星楼。

    此时反正没事,孙若涵也不妨去见一见食客。之前推脱确实是走不开,他也从没有故意显摆的架子,作为一名厨师,他本就愿意和食客交流,否则也不会选择去开一家咖啡馆。

    虎泉厅、龙池厅、洞山厅、庭山厅……这些都是魁星楼的雅室包间,多为达官显贵所预定。

    随着小冬子一起进了虎泉厅,敲门应声后孙若涵进了包间,房间里坐着六名宾客。过来包间的路上听了小冬子所言,这几位除了做东的乡绅外,另五人都是姑苏城里颇有些名声的文人画客。

    而那位乡绅姓范,汉人,是木渎当地的豪族,也是魁星楼的常客。

    “这位就是孙大厨吧?”坐在东边主座的华服中年人开口道,既然坐在主位,想必就是那位范氏乡绅了。

    “见过范大人,在下孙若涵,目前在这魁星楼掌厨。”孙若涵略抬了抬手,作个礼。

    “孙大厨,老夫并无官职在身,算不上大人。文墨粗鄙,只是有几分爱好,平日里吟几首歪诗,写几个劣字,朋友抬爱喊一声‘先生’,粗人装雅,贻笑大方。”

    旁边几位文人连称他谦虚,而孙若涵也识趣喊了声范先生。

    “前几日就听周边的友人说魁星楼来了个新大厨,厨艺更胜过去的张掌厨。我本是不信的,老夫是魁星楼的常客,平日里可是隔三差五都要来这魁星楼,那张掌厨在我眼里便说是我府上的厨师也差不离。只可惜被普福老曹那厮先一步讨了去。”

    敢大庭广众将织造使喊作‘那厮’的,这位范先生哪怕没有官职在身,家世也不会简单。

    事实上孙若涵已经从小冬子那里得知,所谓豪族的范先生,这个‘范’正是他后世所知道的那个‘范’。

    位于木渎镇西北的天平山脚下,哪怕是距今两百多年的后世,也依然留着‘范家场’这样以范氏为名的村落。这个范不是别人,正是北宋名相范文正公,从魁星楼出门往北走一里地,就能看见刻着那位相公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石牌坊。

    范家祖祠在苏州,所以当年范仲淹卒于上任途中后,被送回苏州安葬,天平山下这片范家祖祠所在,也被北宋的皇帝封为了范家的封地。宋早已覆灭多年,元、明、清,庙堂社稷屡经变幻,可无论是蒙古人、汉人还是满人当朝,每一任的天子都未曾剥夺过对范家的封赏。

    或许只要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依然刻在石牌坊上,天家便不会苛待范家后人,无论当朝者本心如何,‘民为贵,江山次之,君为轻’的说法总是挂在嘴边不会落下的。

    这边,范先生继续道:“老夫原以为这姑苏城里,张东官的手艺当是毫无疑问的第一人,却没想到还有孙大厨这样的隐士高人。今日一品孙大厨的手艺,才知前几日的友人盛赞,却也没能道出其中万一。当赏!”

    范先生说着递过两颗银馃子,掂着足有一两重。放在后世,一两银子大概还不到两百块,但在乾隆年间的物价可不是如此,一两银子可以换两石大米,购买力翻个五倍都不止。

    孙若涵也不推辞,接过银馃子道了声谢。

    “不过,孙大厨你可要小心,这几日别传到老曹耳里,又把你给讨了去。”

    福普为何讨走了张东官,这瞒不过姑苏城里的各路官绅。半年前传出当今圣人又要南巡的消息,皇帝爱吃南方菜是众所周知的,那老曹可不是紧赶着给皇帝拍马屁吗?本就是京城内务府出来,靠拍马溜须上位的家伙,在姑苏城里颇不受待见。当年曹寅一家被抄,就连写了《石头记》的那位前年都病死了,怎么不把这家伙带去?

    不过拍皇帝马屁,放在哪里都不寒碜。也就是他占了苏州织造署织造使的便宜,那里是皇帝的行宫。换谁在那个位置,在这关键时候都会想方设法去讨好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