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五章 乾隆南巡 (第1/2页)
这里记得是有一条进山的路,绕过一家开在山里的酒楼,然后就能攀上‘灵白线’——那是从灵岩山一路攀爬到白马涧的登山路。 因为后厨无事,孙若涵闲得坐在堂前,从魁星楼的后窗向外看着风景。 风景与记忆中很是不同。 少小离家老大回,那本该是将眼前的风景和过去的记忆去对比,孙若涵比照的却是两百多年后,也别有一番趣味。只觉得隐隐间对时间的观念都有些变化了,恍恍惚惚的捉摸不透。 “孙哥,孙哥,皇帝要来了。” 小冬子是个闲不住的,十六岁在后世还是上学的年纪,好奇心旺盛也难免。但不止是他,后厨的伙计、扫洒的帮工,甚至连掌柜的都好奇的望着屋外的路。对这个年代的人来说,能够看一眼皇帝,大概是能够吹一辈子牛的事。 孙若涵不一样,他看的仅仅是风景,不是皇帝。绝对不是。 皇帝今天要来天平山。 皇帝的行程对平头百姓来说是保密的,可每天来楼里的范瑶范先生本就是负责接驾的,‘内部人员’自然清楚行程。为了确定献画的时限他当然会和画师说,然后几个画师闲聊,于是整个魁星楼都知道了——随口装作不经意的透露只有自己知道的‘大秘密’,人本能地就会获得愉悦感。 皇帝来苏州府,第一日遣天使来祭拜了泰伯祠、范文正公祠,又拜了韩世忠墓,昨日亲自驾辛虎丘、狮子林、元妙观(玄妙观,避讳玄烨的‘玄’字)、报恩寺,今日便要亲临天平山,并至灵岩山寺拈香祈福,今夜驻跸灵岩山行宫——就是曾经吴王为西施造的那个皇家花园。 都是皇帝,想必吴王也不会介意他的宫殿在两千多年后被另一个皇帝住一夜,就当是外交接待别国元首了。 就这么向窗外看,实则是看不见皇帝的。魁星楼在山湾中,距离大路还有一两百米。沿街行人多是警戒的侍卫所扮,寻常人无法靠近。至多也就能看到浩浩荡荡的车队,从中找一找皇帝的龙辇而已。 热热闹闹的人群就这么簇拥着过了,事实上连龙辇都没能注意到,皇帝就这么过去了。 “看到了吗?” 酒楼里的杂役和伙计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还有不知何时出现在大堂里的三位画师,相顾都有些茫然。特别是三位画师,说要画皇帝出巡图,可别说是龙颜了,就连龙辇都没看清。哪怕笔端再精妙,什么都没看清自然也画不出来。还不如之前的‘彩排’呢。 “我看到了。”小冬子突然喊道,“皇帝就是龙王爷,眼睛那么大,还冒着光。” 皇帝就是真龙,谁说不是呢?小冬子这么一嗓子,别管看到没看到的,也都跟着点头。 看到了皇帝这件事让小冬子很得意,接下来在上午剩余的时间里都上窜下跳,只觉得做了一件天大的事情。 酒楼里其他人都附和了一阵子,只有三位画师有些苦恼,总不能真在《万笏朝天图》里画个龙王爷吧?麻烦,笔又不能随性搁着,赶鸭子上架也要画。 乾隆爱爬山,这倒是有些奇怪。不过苏州的山或许只能称为‘丘陵’,真要说是山难免被北方见惯了高山的朋友所嘲笑。就算是当年孙子写成兵法的穹窿山,已经是苏州最高峰,海拔也就三百多米而已。天平山号称‘与天齐平’,实则也就比隔壁的灵岩山稍冒出个头,恰好两百米的高度。 但乾隆几次下江南却次次不忘爬天平山,因为有了前两次的经验,当地官府甚至特意在山脚下搭建了‘更衣亭’,以供皇帝换一身便于行动的运动装。 果然,这次更衣亭就用上了。 “众爱卿有心了。”换衣服的乾隆随口一句。 只这一句话,就让陪同在一旁的巡抚、知府,以及一众官员心里乐开了花。只为这句话,别说是造一个亭子,就是造一片别墅都值得。 范瑶也陪同在队伍后面,离着皇帝有二三十步的距离,搭不上话,但又不算太远,以便皇帝想起要问话时随传随到。依稀也能听到皇帝和一众苏州府最高层官员,以及京师随同而来的近臣们的闲聊,这位置已经足够让人眼红。 至少普福曹荦就很眼红,他在队伍里的位置比范瑶还要远得多,中间隔着一众侍卫,甚至看不见皇帝的影子。 皇帝驻跸织造府,按理说他是织造府的当家,却连皇帝的面都没机会见几次,唯一见到的,还是因为保举张东官献御膳的时候。 说起张东官,他心里有了主意,在队伍里寻了片刻就找到了对方,走过去嘀咕了几句。 他对张东官的态度已经好了很多,原本是家中的奴仆,虽没有打骂过,平时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