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成塔,集腋成裘_91、【回忆往事】XJ教育万里行(1-7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91、【回忆往事】XJ教育万里行(1-7篇) (第3/4页)

和三行高大的阔叶梓树;再往里走,掩映在白杨和绿柳之间的花坛随处可见。锡伯族校长王西林边走边介绍说,校内有各式花坛10个,树木有垂柳、加拿大柳,油松、天山玉杉、XJ白杨等十几种,校园绿化覆盖率达75%。今年,他们学校被YLHSK治州教育局授予“绿化工作先进单位”光荣称号。

    王校长自豪地说:“我们学校是全村最漂亮的地方。每当夏日傍晚,总有许多村民愿意到我们校园里来乘凉、赏花、小憩,这也算是享受一下你们城里人逛公园的清福吧。”

    参观中,我们发现校内16个教室全部是式样新颖的砖瓦教室,这在XJ农村小学中是不多见的。更让人惊奇的是,这所村小学里还有宽敞的仪器室、综合实验室、少先队活动室、大会议室和一间114平方米的室内体育活动室。穿过一个漂亮别致的月亮门,又见绿树环抱着一个设有主席台的400米跑道的标准cao场,cao场旁边是标准的篮球场、羽毛球场,远处还有82亩种着小麦、玉米、打瓜的生产基地。

    我们猜想,寨牛录村一定是一个相当富裕的村子,村里的人均收入一定相当高。

    当我们说出了这“猜想”时,王校长的神情马上严肃起来。他介绍说,全村现有2000多人,锡伯族人占67%,去年人均收入不过850元,村民并不富裕。村委会和村党支部至今没有自己的办公室,而是在村敬老院里临时借用了两间办公室。

    改革开放以来,村里逐渐积累了一点钱,除了支持农业生产以外,村委会和村党支部决定用余下的钱办三件大事:第一,为了彻底解决村小学土坯教室的裂缝和漏雨问题,拆掉年久失修的旧房子,盖一所高标准的小学校;第二,盖一所村敬老院;第三,盖一所漂亮的幼儿园,最后再考虑盖村委会办公室。村里从1987年陆续为村小学建设投入了14.8万元(其中村民捐资1.5万元),县里拨给危房改造投资7万元,加上学校自己投入勤工俭学的5万元,去年终于建成了这所设施完善的花园式小学。今年,村敬老院也建好了,明年准备建村幼儿园。

    寨牛录村村委会和村党支部重视教育的远见卓识让我们深受感动。我们向王校长提出,希望见见这些村干部。不巧的是,他们当时都不在办公室,有的上县里开会去了,有的下地干活去了。

    王校长指着距离村小学约100米左右的一片空地对我们说:“将来,村委会和村党支部就盖在那里。”

    望着那片空地,我们肃然起敬。

    (1992年11月28日第2版)

    ——————————————————————————————————

    好人——刘可

    ——XJ教育万里行之五

    本报记者顾雪林、刘全聚

    刘可局长突然脸色刹白,晕倒在椅子上,豆大的汗珠滴下来……

    “要不要马上送医院”望着这位陪同我们采访的ALT市教育局局长,我们焦急地问。

    被采访者、为教育捐款6万元的个体运输户辜柱贤一边向我们摆摆手,一边迅速地倒了一杯白糖水送到刘局长的嘴边。刘可知道自己的低血糖病又犯了,赶紧喝了几口,随后就迷迷糊糊地仰头睡着了。但他的右眼因为上火,长了一个麦粒肿,显然很难受,睡后仍淌着眼泪。

    “唉,没见过这样当局长的,为了给教育筹集捐款,他三天两头下来走村串乡。一听说谁要给教育捐款,他总要亲自去登门拜访。他有低血糖病,上次来我家时,就晕过一回!”辜柱贤边说边叹气。

    辜柱贤穿着一件满是油泥的白衬衣,在他的土坯房里接受我们的采访。房间内的陈设极为简单:一个旧方桌和一个旧立柜都是当年他自己动手做的,几个木方凳和一张木床也都是旧的,一面墙边堆了6袋面粉,一只用电线吊着的灯泡从天花板的破纸缝里伸出了头。

    辜柱贤说:“刘局长来我家,看我住的条件差,让我根据自己的情况少捐点、多留点,我没同意,把自己的6万元存款全都捐了。我是搞个体运输的,钱没了还可以再挣,但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学校的孩子们在危房里上课。”

    在阿苇滩村,另一位个体运输户、为教育捐资7万元的农民金德林对我们说:“刘可局长来我们村召开了为教育捐资的动员大会,我们农民第一次见到市里的局长亲自来农村搞动员,这样的领导让人感动。晚上,我把刘局长来开动员大会的情况和老婆说了,我们一起商量为教育捐钱。”

    金德林抽着一支用旧报纸自卷的纸烟,领我们来到了他的卧室。室内有一个旧方桌,一个床腿长满铁锈的铁床,大衣柜多处油漆剥落,衣柜里有两件老金两口子穿的旧呢子外套、几件旧的蓝罩衣和几件旧棉衣。他的老伴胡翠萍对我们说:“那天晚上10点多钟,老金和我就在这间小屋里商量捐钱的事。当时我说,7万元是不是捐得太多了,真有点舍不得。老金讲,人家市里刘局长亲自来动员了,教育上有困难,咱们全都捐了吧,一分不留。如今的政策好了,捐了再挣。我也就同意了。”

    市教育局司机李家新告诉我们:“以前,ALT市向个体户搞过为教育强迫集资,方法不当,得罪了人,受到了全市个体户的集体抵制。今年6月,刘可局长走马上任,当时全市危房更新工程用款已经花得净光,教育局欠债100多万元。为了在开学前把危房工程搞完,刘局长只好再次向社会求助集资。在全市爱国个体劳动者捐资助教动员会上,刘局长代人受过,主动向全市的个体户们赔礼道歉,刘可说:‘个体户们都有很高的爱国热情和捐资助教的积极性,只是我们的工作方法有缺点。’这一下感动了大家,许多人排着长队当场捐资,那个场面实在感人。”

    三个多月来,刘可放弃了所有的休息日,召开了交通、建筑、建材等行业、个体户和各乡各村农民的一个又一个教育集资动员会,共集资80余万元,使ALT市第二小学教学楼、第三中学(哈萨克族中学)学生宿舍楼和食堂等工程如期竣工。

    刘可的事迹,是我们在采访过程中意外发现的。他被当地群众誉为ALT的“武训”。

    刘可局长休息了一会儿,精神慢慢恢复过来,听到我们在谈他的事迹,一再叮嘱我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